新華社福州2月7日電(記者周義)福廈高鐵是我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鐵,春運期間,每天有近140趟高鐵列車在這裡穿梭。
大風、潮濕、高鹽……複雜多變的海域環境對高鐵整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月6日凌晨,當很多人已進入夢鄉,鐵路人的“星夜守護”才剛剛開始。
凌晨1時:“海上蜘蛛俠”上線
1時許,福州供電段莆田高鐵供電工區的作業車衝破茫茫夜色,緩緩駛上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
湄洲灣跨海大橋全長14.7公里,供電工區承擔着大橋上700根支柱、2800個絕緣子、3.8萬個螺栓的巡檢和故障處理任務。一次天窗時間不足4個小時,12名接觸網工需要爭分奪秒完成3公里左右的檢修作業。
工長許衝手腳並用地沿着支柱爬上接觸網頂端,趴在寬度不足7厘米的肩架上,大半個身子懸在距海面40多米的半空,一隻手抱着設備固定身體,另一隻手一點點地緊固螺栓。
距離軌面8米、海面40多米,工人在檢查接觸網設備狀態。胡鵬 攝
另外幾名工人也緊跟着開始工作。他們綁着安全繩,懸在海上高空,在接觸網之間靈活穿行,如同“海上蜘蛛俠”。他們腳底,是漆黑一片的大海。
這是一場對體力和膽量的考驗。“準備架水槍,絕緣子上的鹽分更厚了。”許衝向同事喊道。
海風帶來的潮氣和鹽分長時間附着在絕緣子錶面,當檢測數值超過0.35毫克每平方厘米,就容易造成線路短路、跳閘,影響列車正常運行,因此必須及時用高壓水槍清除,與此同時,接觸網工還要用毛巾仔細擦拭水流沖刷不到的邊邊角角。
海風越刮越大,氣溫越來越低,四散的水霧打濕了眾人的頭髮。三個小時後,許沖和工友們返回工區,等待第一列試驗列車的開出。
凌晨4時:“探路先鋒”出發
跨海大橋的檢修成效如何?試驗列車駕駛員最有發言權。
“充風緩解、安定試驗……”4時02分,DJ8923次列車穩穩停靠在福州南站到發線上,動檢車駕駛員連永勝連接儀器、打開風機,實時監控駕駛室內各項數據。
這是高鐵每天運行的第一列試驗列車,不搭載旅客,主要任務是在首趟載客列車開出前,發現並處置線路可能危及列車安全的隱患。
福州機務段司機駕駛動檢列車在福廈高鐵進行線路“探路”檢查。肖琥 攝
“預告信號,預告好了!”不久後,試驗列車從福州南站緩緩開出,逐漸提速。“各儀表顯示正常。接觸網正常……”動檢列車不斷提速,很快時速超過了280公里。連永勝牢牢盯住運行前方,余光不時掃過各類儀表,口中重復着作業聯控用語。
開車途中,車輛是否晃動、接觸網有沒有雜物,甚至線路兩側山頭石塊的動靜,都是連永勝要關注的要素。連永勝説,全程277公里的路程上,他要時刻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4時55分,試驗列車準時經過湄洲灣跨海大橋,嘹亮的鳴笛聲在夜色中傳了很遠。莆田高鐵供電工區內,許沖和工友們會心一笑:“每天都是這個點,檢測車安全通過大橋我們心裏才踏實。”
黎明破曉:“指揮中樞”啟動
6時05分,廈門北站行車室內,車站值班員辛洋面前的屏幕上,列車到發、運行和股道運用信息實時更新,在鼠標點擊的“咔嗒”聲中,列車調度指令即時發出,第一輛載客列車緩緩駛入指定股道。
廈門北站綜控員通過智能旅服系統與現場工作人員聯控作業。鄒沁怡 攝
“所有經過廈門北站運行的列車,都需要我們關注和處理。”辛洋説,作為福廈高鐵上的樞紐車站,今年春運期間,廈門北站高峰時期每天到發車次超350對,車站值班員需要在車站有限股道內找出列車停靠的最優選項,為旅客乘降、換乘搶出時間。
同樣經受客流考驗的,還有綜控室內的客運員胡琼欣。從辛洋發出列車進站預告開始,胡琼欣就要時刻關注旅客進站、候車、檢票等環節。胡琼欣説,車站行車室和綜控室就像車站的左右大腦,相互協作才能把旅客服務好。
“各位旅客請注意,由廈門北開往福州的G5108次列車即將開始檢票……”2月6日福廈高鐵的第一趟載客列車即將出發,胡琼欣及時語音聯控,通過廣播系統,向旅客播報相關信息。
晨光熹微,朝露日升。G5108次列車緩緩駛出廈門北站,跨海高鐵上的接力守護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