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走筆丨15萬次的“等待”-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2/07 10:32:0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走筆丨15萬次的“等待”

字體:

  1月20日晚,安徽合肥西郊科學島,“人造太陽”控制大廳屏幕上,一行英文躍入眼簾:“Waiting for next shot”,再熟悉不過,卻又戳中了我們。

  等待下一“炮”,是這裡的術語。一“炮”意味着“人造太陽”的一次放電實驗,每次實驗結束,屏幕上都會出現這句話,進行下一次實驗準備。

  1月20日晚,“人造太陽”控制大廳屏幕上顯示“Waiting for next shot”字樣。(新華社記者 陳諾攝)

  這天下午,這裡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刷新世界紀錄。大屏幕顯示其內部冒出紅光,“998、999、1000……”隨着計時器突破4位數,沉寂的大廳一下爆發出掌聲,現場的科研工作者和我們情不自禁起立、振臂高呼,EAST最終實現1億攝氏度1066秒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

  歷史性一刻,興奮夾雜着疲倦席捲而來。過去一週,我們和科研工作者一起守在這裡,從早到晚,不眠不休,終於見證人類第一次點亮億度千秒的“太陽”!

 1月20日,EAST物理實驗團隊在實驗成功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這是“人造太陽”自2006年建成以來,第150425次放電實驗,也意味着在它之前,屏幕上出現過15萬次的“等待”。

  “种太陽”難嗎?當然!要在地球上模擬太陽內部的聚變反應,需要集“超高溫”“超低溫”“超強磁場”“超高真空”“超大電流”等極端條件於一身,這都考量着整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工程實力。

  這背後,是幾代中國科學家前赴後繼的“等待”。早年,從國外拿物資換裝置;後來,立志自己建裝置;如今,中國的“人造太陽”頻頻打破世界紀錄。

  就在4年前,同樣在這個大廳,我們“等待”第98958次實驗,正是這次,EAST實現1.2億攝氏度101秒等離子體運行,刷新世界紀錄;兩年前,第122254次實驗,403秒,再度刷新紀錄……

 1月20日拍攝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控制大廳。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等待”中有“處處拼”。由於裝置運行準備周期長,實驗衝刺常趕在夜裏進行,現場全天燈火通明,無論男女老少,睏了就在椅子上打盹,餓了扒幾口盒飯,實驗倒計時了,又目光炯炯,各司其職。

  物理實驗總負責人龔先祖——這位“發量堪憂”的中年大叔凌晨4點還坐鎮實驗,小憩時他亮出手機照片向大家“炫耀”年輕時的滿頭黑髮,稱“人造太陽都是頭髮換來的”,再背着手笑笑,坐回工位。

  “等待”中有“不服輸”。這群“等待者”中有老龔這樣的“60後”“70後”,也有“80後”“90後”甚至“00後”,幾乎是一個“跨世紀”的團隊,也是一群“不信命”的人。1000秒的實驗目標,其實早在2024年初就開始準備,理論不難,難在要在萬分之一的精度上調整上千種系統參數,經歷了春、秋、冬三輪周期性實驗。一天夜裏,“師父”們回去休息了,一群年輕人一合計“還能熬”,乾脆繼續實驗,雖然依舊失敗,但“小鬼當家”別有氣魄。

  “等待”中更有幾分“敢為天下先”。要知道,哪怕是兩年前的403秒,如今仍舊是世界紀錄。功勳卓著的EAST,完全可以等待升級改造後,再進行衝刺。這一輪實驗持續了一週多,一度卡在700秒好幾天,按説也是絕佳的成績了。

  團隊總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卻告訴我們:“還不夠。”

  1000秒,是聚變發電的一個“門檻”。“聚變反應達到千秒量級能夠實現很好地自我維持。”他説,高約束模式條件下的億度千秒,意味着人類首次在實驗裝置上模擬出未來聚變堆高效穩態運行必備的環境,從此聚變研究已經從基礎科學邁入真正的工程實踐了。在有生之年,我們也許能夠見到一盞由聚變能點亮的燈光。

 這是1月15日拍攝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原來,面向寰宇的人,早在寰宇之中。

  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我們陪這群“种太陽”的人守在這裡。不確定哪一次會成功,不確定啥時候能結束,能夠確定的,是他們在一步一步接近“太陽”。

  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1958年,國家決定“放個大炮仗”,一群人隱姓埋名,走進戈壁,6年後,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進入浩瀚太空,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如今2025年度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標識發布,中國空間站等圖案引人注目。

  算下來,1066秒不到18分鐘,放至人生,不過一瞬。為了這一瞬,“人造太陽”經歷數十年、幾代人和超過15萬次的等待,這就是科學。而你我的一生,不也是不斷“等待下一次”的過程嗎?

  等待下一次相遇、等待下一次面試、等待下一次起飛……哪怕關山重重,哪怕圓夢不易,但請相信“等待”的力量。以“人生能有幾回搏”的豪邁,馳而不息、慢而有恒,日積月累的堅持,總能贏來厚積薄發,等到撥雲見日,等到冬去春來。凡有等待,就有啟程,“下一次”可能就是成功的那一次。

  離開科學島時又是凌晨,控制大廳裏空無一人。距離農曆蛇年春節還有8天,我們正和太陽一起,奔向新征途……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