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走筆丨平凡的開始-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2/07 10:32:4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走筆丨平凡的開始

字體:

  古都洛陽,神往已久。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從小熟稔的這些詩句,無不訴説着洛陽的歷史與文脈、詩意與繁華。

  這是2024年7月25日在河南洛陽拍攝的隋唐洛陽城景區。組圖均由新華社記者 張鋮 攝

  2024年7月,我到洛陽採訪,遇到兩個可愛的青年,讓我對文人墨客自古的咏嘆又多了一分領悟。這領悟,關於青春,關於夢想。

  (一)

  他皮膚略黑,貌不驚人,若不是身着圓領袍、頭頂幞頭帽,你或許很難在人群裏注意到他。工作的每一天,他基本都是這個扮相。

  他是河南隋唐洛陽城景區的一名講解員。7年,上萬場講解,每天兩萬步,這就是他的工作。

  2024年7月25日,潘義豐(左)在河南洛陽隋唐洛陽城景區。

  他31歲,播音主持專業畢業後,在外闖蕩了兩年,還是選擇回到家鄉洛陽,想幹點自己喜歡的事兒。

  他祖籍浙江寧波,卻是土生土長的洛陽人。兒時的他,愛聽單田芳的評書,愛看《隋唐英雄傳》。他從小對洛陽的印象,是白起伊闕大敗韓魏聯軍,是漢明帝敕建白馬寺,是李世民大戰王世充……能找到一個可以講洛陽故事的工作,對他來説,是完成了一個兒時願望。

  他講解時喜歡“東拉西扯”,天馬行空。很多游客會專程挑他值班的時候來參觀游覽,只為了聽他金句頻出的“段子”。

  有觀眾説,聽他講解像是聽脫口秀。其實,幽默只是他的表象,他説自己只是想把跟游客之間的距離拉近一點,讓大家開心一些。

  “景區那麼多講解員,我不是最優秀的,如果用業務標準來衡量我連合格都算不上。我背書速度慢,博聞強識的能力也有差距,但這不妨礙我覺着自己很優秀。”

  調皮戲謔的背後,是他每天堅持讀書充實自己,是他業餘時間日行8萬步去別的景區參觀學習。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皆成智慧,再通過他的解説,傳遞給更多人。

  他叫潘義豐,一個普通的、活得通透的,卻絕不“躺平”的洛陽小夥。

  (二)

  她有一張標準的鵝蛋臉,眼睛很大,沒有一點混濁。精緻的妝容,眉心輕點紅鈿,微微上揚的嘴角,美麗而不自知。

  她是河南洛陽洛邑古城景區的舞蹈演員。2024年7月24日,是她第一次在景區舞蹈表演中扮演稍微重要的角色——嫦娥。

  更多的時候,她只能作為群舞演員,每天為游客奉獻4場表演。每場舞蹈5至10分鐘,最多的時候7人同&,觀眾給予她的關注時間,每天可能不到一分鐘。

  2024年7月24日,張夢瑤在河南洛陽洛邑古城景區。

  為了這一分鐘,她每天要花兩個小時“搞定”妝容和發飾,還要設計動作,然後排練。沒有化粧師,沒有指導老師,一切都要靠自己。

  “能給我一分鐘,已經很知足了,這麼多游客,每人一分鐘,加起來也很多很多了。”

  洛邑古城,最多的時候一天18萬人次游覽。景區不收門票,靠精緻的布景、各色表演和漢服粧造拍攝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

  她26歲,入行算晚的,直到2024年1月才來到洛邑古城做舞蹈演員。大學畢業後,她在北京工作過一段時間,後因行業不景氣,回到了家鄉洛陽,沒想好要幹啥。“晃蕩”的兩年間,她重拾了兒時的愛好——舞蹈,舞蹈陪伴她走過最艱難的日子。

  她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但還是決定嘗試報名景區舞蹈演員試一下。沒有專業基礎的她,逼着自己咬牙挺了過來。

  “能把自己的一些構想,變成舞蹈動作,再呈現給觀眾看,我覺得特別有意義,這不也算是我給家鄉的文旅做點小貢獻嗎?”

  她叫張夢瑤,一個普通的、心懷夢想的、努力不當龍套的洛陽姑娘。

  (三)

  千年芳華,道不盡神都洛陽。無數平凡的努力,構成了一塊塊磚石,鋪就了這座城市厚重的基底。

  新一代的年輕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與這座古城一起成長。沒有冠冕堂皇的宣言,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他們只是默默地,完成小小的心願,做好自己的事情。

  2024年7月24日,游客在河南洛陽洛邑古城景區游覽。

  許多美好的夢想,都有一個平凡的開始。

  只要堅持,未來就不再遙遠。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