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冬會丨老劉的收藏 時代的變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25 17:46:12
來源:新華網

亞冬會丨老劉的收藏 時代的變遷

字體:

  新華社哈爾濱1月25日電 題:老劉的收藏 時代的變遷

  新華社記者季嘉東、曹奕博、王君寶

  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是哈爾濱十大歷史文化保護街區之一,保存着中國國內現存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在這個街區裏有一家“巴洛克博物館”,濃縮了老道外一百多年的歷史沿革。

  圖為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景觀

  隨着哈爾濱亞冬會臨近,巴洛克博物館裏展出了有關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徽章、郵票等紀念品,還有冰刀鞋、滑雪板等老物件,最早可追溯到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這些藏品的主人名叫劉昌。

  劉昌出生於1965年,父親是劉忠謙,新中國早期的速滑運動員之一,曾是著名運動員楊菊成、王金玉等人的教練。生長在哈爾濱,加上父親的影響,劉昌6歲就開始滑冰,從小對冰雪運動具有濃厚興趣。17歲參加工作後有了收入,劉昌開始收集郵票等紀念品。

  “小時候沒啥玩的,就玩集郵,一能增長知識,二能陶冶情操,三能了解歷史。因為從小就喜歡體育,當時看了一些冰雪運動的郵票,特別精美,所以説有點錢就買點。當時郵票幾塊錢,我上班也就三十多塊錢一個月,有點零花錢就買。那時候反正就是喜歡,一個月基本上剩不下幾個錢。”

 劉昌手機裏保存的父親劉忠謙的照片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中山路的西側有一座淡黃色的歐式建築,雄渾的半圓形水泥柱,穹隆式圓圓的樓頂,瀰漫着西洋古典風情的雕刻,那是建於1957年的哈爾濱市工人文化宮。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哈爾濱集郵協會成立,每個周末都在這裡開辦集郵活動,劉昌開始在這裡收集冬奧紀念品。

  為了加深對冰雪運動的了解和學習郵票背後的知識文化,老劉購買書籍、閱讀報紙,走過各地舊物市場。四十多年過去了,老劉收藏了從1924年冬奧會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各屆冬奧會紀念品。

  巴洛克博物館展出的部分藏品

  1990年,劉昌和另外四位藏友每人花了25塊錢,在哈爾濱坐上綠皮車硬座,經過整整一個晚上,清晨七八點鐘到達北京。他們馬不停蹄地趕往一間集郵展廳。

  “我們省集郵協會派到我們那兒去。”劉昌説,“當時去了很多外國郵商,我到那買了一些比較少見的藏品,因為資金有限,就花了1000多塊錢,買了能有個十七八張紀念封、明信片。”

  三十多年過去,劉昌忘記了郵票展廳的具體位置,但記得有“三四個籃球場那麼大”,也記得“它是亞洲最大的郵展”。實際上,那次集郵展的正式名稱為“第11屆亞洲運動會國際體育集郵展覽”,於1990年北京亞運會期間舉辦。

 資料圖:1990年9月18日,第11屆亞洲運動會國際體育集郵展覽正在北京歷史博物館籌備。新華社記者 劉宇 攝

  在巴洛克博物館的展廳裏,除了各屆冬奧會的紀念品,墻上還挂着幾排冰刀,從磨損程度和皮革的褶皺來看十分有年代感,其中包括上世紀五十年代黑龍江冰刀廠生産的黑龍江牌速度滑冰刀。

  1951年,伴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建設,國營黑龍江五金廠宣告成立。三年後由於國家冰上運動的發展需求,工廠更名為黑龍江冰刀廠。幾位工程師以國外速滑冰刀為樣品進行試製,當年10月冰刀試製成功。

  這些冰刀是劉昌一個個從舊物市場淘過來的,記載着東北地區群眾冰雪運動的變遷。“有時候出差去外地,在市場上去買的,因為古董市場全國各地都有,主要是北京、瀋陽、長春、錦州那邊市場,都是民間舊物裏頭收藏出來的。”

  巴洛克博物館展出的部分藏品

  這些冰刀見證了中國冰雪運動的起伏。2015年6月,伴隨着我國冰雪運動産業全面升級,“黑龍冰刀”經過收購重組,停産十多年後再次揚帆啟航。近年來,齊齊哈爾黑龍國際冰雪裝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新型鈦合金脫位大道速滑冰刀、自製高端腳型鞋、全自動磨刀機等産品,冰雪裝備器材基礎材料性能進一步升級。

  劉昌還在家裏收藏着十枚鍍金幣,紀念哈爾濱第一次和亞洲賽事握手。

  當活潑俏皮的吉祥物“豆豆”滿面笑容向前奔跑,熱烈歡迎亞洲冰雪健兒的到來時,劉昌在哈爾濱市體育學校為參加1996年第三屆亞冬會的運動員們做著後勤保障工作。這是中國首次舉辦亞冬會,也是哈爾濱首次承辦國際大賽,中國體育代表團在該屆亞冬會上攀升到金牌榜榜首。

  劉昌收藏的1996年第三屆亞冬會紀念幣

  “那相當壯觀了,那人山人海的,票都買不着。”這是劉昌對第三屆亞冬會最直觀的描述,在他的記憶裏,那是一個全民服務亞冬、宣傳亞冬的時代,在那之前,運動員們只能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室外訓練,是亞冬會讓他們有了像樣的場館。

  近三十年後的哈爾濱已不可同日而語,彼時的它帶着興奮和緊張,此時則懷揣着自信和大度。本屆亞冬會收到來自亞洲34個國家和地區運動員的報名信息,有望成為參賽國家和地區以及運動員數量最多的一屆;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作為本屆亞冬會的官方&&境口岸,以其19條國際航線構建起空中交通網絡……

  當哈爾濱再次聯手亞冬會,人們又會意識到它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就像一百多年前,興起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建築風格在這裡落地,被時間融化成中華巴洛克。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