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溫暖過冬又綠色低碳——山東今冬新能源供暖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24 11:26:37
來源:新華網

既溫暖過冬又綠色低碳——山東今冬新能源供暖觀察

字體:

  新華社濟南1月24日電 題:既溫暖過冬又綠色低碳——山東今冬新能源供暖觀察

  新華社記者蕭海川、張武岳

  寒冬臘月,在山東德州武城縣廣運街道,道邊溝渠中的水已結上了冰碴。但在廣運街道居民宋保華的家裏,坐下沒幾分鐘,記者身上的羽絨服就穿不住了,墻上的溫度計顯示室內溫度為26攝氏度。

  “這個冬天,家裏的地暖燒得可好嘞,白天只敢把閥門開一半,要不然烘得太熱,人受不了。”56歲的宋保華説。

  這麼熱乎的暖氣,還是宋保華住進這個家十來年第一次遇到。老宋一家,之前依靠天然氣壁挂爐採暖過冬。“一立方米天然氣兩塊多錢,一個冬天要燒掉1000多立方米,室溫也就20攝氏度上下。”老宋説。

  2024年10月,宋保華所在的小區被納入老舊小區供暖改造項目,家裏用上了集中供暖。

  “你知道新上的集中供暖,熱源是啥不?”記者問到。

  “知道,説是從地下抽水來供暖。”宋保華説。

  山東德州武城縣地熱集中供暖的換熱泵房,從地下汲取的地熱水正在換熱器中進行換熱作業。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攝

  宋保華口中的抽水,是當地採集地熱進行供暖的新方式。在武城縣北環路附近,中國石油冀東新能源武城智控中心的大屏幕上,藍色、紅色等不同顏色管道組成一張複雜的管網圖,供暖各類數據實時顯示。泵房中多&熱泵和換熱器晝夜不停,燙手的地熱水經換熱作業後送向千家萬戶。

  中國石油冀東油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武城分公司經理郝文龍説,項目目前供暖面積260萬平方米,年可節約標準煤5.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5萬噸。

  供暖事關民生。既要溫暖過冬,又要綠色低碳。為此,山東各地採取的辦法,不僅是地熱。

  與往年相比,泰安市寧陽縣華豐鎮6000余戶居民溫暖如故,熱源卻大有不同——從一塊塊燃燒的煤塊變成了7公里外的工業餘熱。

  “化工企業機器設備需持續降溫,以往通過冷卻塔直接對大氣散熱,造成熱能和水資源雙重浪費。”山東晉煤明升達化工有限公司是工業餘熱的主要供給單位,談起此前的浪費,公司黨委書記吳海玖遺憾地説。

  如今,浪費少一分,效益增一分。高溫冷卻水的熱能被送進了當地熱力公司的供暖系統。“供水溫度55攝氏度、回水溫度40攝氏度,二者溫差越大,説明越多熱量送到百姓家裏。”在寧陽縣經開熱力有限公司總調室內,總經理孫亞洲説。

  記者了解到,山東熱源結構持續優化,部分地區甚至將核能也納入了供暖熱源體系。

  國家電投“暖核一號”核能供熱工程。(採訪對象供圖)

  摸着家中熱乎的暖氣片,煙&&陽市日升山水苑社區居民付秋凱説,自從用上核能供暖,家中溫度在供暖季保持在25攝氏度以上,“之前從沒想過,核電站除了發電,還能供暖。每平方米的取暖費降了1元,真是想不到的實惠。”

  這裡的熱源,來自10余公里外海陽核電站國家電投“暖核一號”核能供熱工程。工程抽取核電機組發電後的部分蒸汽為熱源,在物理隔絕的情況下進行多次熱量交換,最終通過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送到居民家中。過程中只有熱量傳遞,沒有物質交換,確保供暖安全可靠。

  “暖核一號”核能供熱運維工程師正在現場巡檢。(採訪對象供圖)

  從2019年至今,核能供熱工程的功率從31.5MW升級至1134MW,供暖面積從70萬平方米擴展到近1300萬平方米,核能供暖從園區試點走向了跨市供應。“隨着後續機組的建成投運,並結合周邊地區取暖需求,核電站預計2026年可為青島地區供暖,遠期供熱能力將達到2億平方米,覆蓋範圍更廣。”山東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非説。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