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就上班,開車去茶園 瞅瞅老汪的新生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16 18:32:43
來源:新華網

出門就上班,開車去茶園 瞅瞅老汪的新生活

字體:

  新華社西安1月16日電 題:出門就上班,開車去茶園 瞅瞅老汪的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沈虹冰、陳晨、王澤昊

  時隔5年再見汪顯平,這位眾人口中的老汪健談了,愛笑了,神態裏多了幾分自信。

  老汪其實不老,今年也才52歲。只是過去日子苦,半輩子都住在山上,烈日風霜雕刻了容顏,人便顯得老成些。

  “沒想到咱們又見面了!外面冷,快來家裏坐坐。”他熱情地招呼着記者。

  老汪的家在大巴山深處的陜西省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青山為幕,河流環繞,這座易地搬遷社區生活了1300多戶群眾。

  2024年12月27日,無人機拍攝的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新華社記者張博文 攝

  一別5年,這裡的人氣更足了。廣場上,跳操的嬸子們剛剛拉開架勢,操場上,打球的孩子們玩得熱火朝天。一排排白墻黛瓦的居民樓前,多了許多輛群眾的私家車。

  “喏,那輛汽車是我家新買的,十幾萬!”老汪順手一指,嘴角上揚。

  進入他家,一陣暖意漸漸驅散大夥兒身上的寒氣。記者一眼掃去,陽&上幾盆綠植點綴,立式空調、茶飲機、彩色氛圍燈,新增的物件無聲訴説着生活中的變化。

  5年過去,老汪的兒子汪鑫已從浙江大學研究生畢業,順利入職杭州一家大型企業。“山裏走出來的娃,趕上了好時代。”老汪自豪又感慨。

  感慨中有不易。

  43歲之前,老汪和妻兒住在老縣鎮萬福山村。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一家人靠“挂”在山坡上的十幾畝薄田過活。為了討生活,老汪曾外出務工,但日子卻難見起色。

  在曾經的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老汪是彼時許多困難群眾的縮影。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得益於易地移民搬遷政策,老汪一家告別深山。

  “2015年兒子考上大學,第二年我們又搬進了新家,日子眼瞅着上了正軌。”老汪的思緒飄回過往。

  後來,在當地政府幫扶下,老汪找到了一份在家門口供電所上班的工作,每月工資三千元,妻子胡德蓮也在錦屏社區做起保潔員。老家的地同樣沒閒着,響應號召變成了茶園。

  好政策接踵而至,卸下了老汪肩上的重擔,也打開了許多搬遷戶邁向新生活的大門。

  為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當地因地制宜發展起以毛絨玩具製造、電子元器件加工為主的社區工廠。山上興産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老汪家樓下的那家毛絨玩具工廠,幾年間規模不斷擴大,從小門面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標準化車間。正是春節前的訂單旺季,數十名工人緊鑼密鼓工作,造型各異的玩具最終將銷往國外。

  “像我們鄰家的陳雲,夫妻倆都在廠裏上班,一個月加起來能掙四五千元呢。”胡德蓮説,現在錦屏社區有5家社區工廠,農民變身上班族,兩口子成了雙職工,這種現象已經越來越平常。

  有了穩定收入,搬遷群眾的精神生活愈發豐富。“這兩年,社區婦女興起了跳廣場舞,還自掏腰包請專業老師來教課。”胡德蓮説,她現在一有空就去跳,跳得還不賴!

  汪顯平在自家工作間裏檢修電器的線路板。(平利縣委宣傳部供圖)

  生活井井有條,老汪也重拾業餘愛好。他把家中一個陽&改造成工作間,添置了萬用錶、真空泵等工具。“年輕時就想做電工,現在終於有時間系統學習了。”他咧嘴一笑,指了指桌上的筆記本電腦,“很多相關知識都是從網上自學來的。”

  “咱老汪現在可忙了。除了上班、學習,還要經管老家的茶園。開着車回去種地,這日子,過去敢想?”夫妻倆一唱一和,眉眼間寫滿溫馨。

  進入臘月,兩口子為迎接兒子回家忙前忙後。“正大掃除呢,還要備年貨!”老汪説,他和妻子已盤算好,開春後要開車,去杭州看看兒子的新生活。

  相比5年前,老汪身後的客廳墻面上多了一幅畫,繡着“家和萬事興”。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