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敢打敢拼的“小老虎”,上海新年全力拼開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04 11:21:1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做敢打敢拼的“小老虎”,上海新年全力拼開局

字體:

  歲序更替,萬象更新。

  海上風來,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投入試生産,用不斷刷新的幹事效率再次告訴全世界什麼是“中國速度”。

  駛向深藍,上海港成為全球首個年吞吐量超5000萬標準箱的世界大港,上海口岸貿易總額有望繼續保持全球城市首位……

  “能早則早、寧早勿晚”“一以貫之、一抓到底”“要像敢打敢拼的‘小老虎’一樣,自我加壓、攻堅克難,幹字當頭、奮力一跳”——上海正以昂揚向上的精氣神、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全力拼開局,奏響新春的奮鬥之歌。

  拉滿精氣神,爭做“小老虎”

  在上海,“特斯拉速度”這個詞,早已超越品牌或項目本身,成為上海幹事成業品格的鮮明標籤之一。從2024年5月開工到竣工僅耗時7個月,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已開始試生産。刷新的“特斯拉速度”,也展開了上海開年即衝刺的新征程。

  2025年首個工作日,浦江兩岸處處洋溢着幹勁與活力,“幹字當頭”的精氣神格外飽滿。各區正如一隻只朝氣蓬勃、跳躍奔跑的“小老虎”,向着新一年的目標奮勇進發。

  在虹口區北外灘,全球領先的船舶管理公司OSM Thome中國總部正式落戶,將在航運智能化、自動化以及綠色船舶管理領域與中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長寧區,新的辦公空間和城市界面即將投入使用。“十四五”前四年,長寧區級GDP預計實現近千億元增量,如何拼出下一個“千億增量”,成為長寧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幹部群眾熱議的首要命題。

  在奉賢區,“貝港城中村”改造項目在首個工作日正式開工,這是上海全市二十個城中村改造示範案例之一,整體改造範圍約779.08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49.7萬平方米。數十個月之後,這裡將會變成一個宜居、宜業的未來社區……

  1月3日,上海市“人工智能+”行動推進大會上,“模塑申城”五大公共服務&&發布,包含上海市智能算力公共服務&&運營系統、模塑申城語料普惠計劃、大模型評測與驗證&&、“百人百項”青年科學家計劃和上海國投-徐匯融資服務中心。五大&&將着力降低“人工智能+”應用落地成本,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便捷、優質、普惠的公共服務。同時,中國—金磚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運營基地啟用。

  按照最新發布的《關於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到2025年底,上海將建成世界級人工智能産業生態,力爭全市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個左右具有顯著成效的行業開放語料庫示範應用成果,建設3至5個大模型創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協同的賦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訓練場。

  “徐匯將推出營收獎勵和研發支持,並探索對大模型應用企業從‘補算力’到‘補Token(通證)’的新方式。我們還為中小企業推出了算力券、語料券等創新服務,率先探索數據産品知識産權的登記運營保護,助力企業集中精力創新發展。在生態營造上,人工智能相關基金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為行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上海市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王華説。

  錨定源動力,增長挑大梁

  走進徐匯西岸的“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可以看到各類主題沙龍、論壇擠滿“排片表”。作為全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掛牌一年多來,已助力徐匯區集聚255家大模型企業、34個備案大模型以及100余家投資機構,開展了近300場生態活動,快速構建起從底層算力、數據庫、應用層再到基礎設施在內的全産業鏈生態。

  當前,徐匯人工智能企業已集聚千家,産值近千億元,並匯聚了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海創智學院、浦芯研究院等頂尖科研機構和新型研發機構,形成了“熱帶雨林式”AI創新生態。

  國産自研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青龍”,蓄勢高飛、走向國際市場的低空經濟eVTOL頭部企業,逆勢增長的跨境電商、數字經濟……新質生産力已成為上海高質量發展的穩定錨。2024年,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産業逆勢實現兩位數增長。

  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越來越成為新質生産力加速爆發的主要方向和重點領域。上海的GDP含金量高、含科量高、含碳量低,成為各界共識。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大潮,正釋放出澎湃動能。在上海長寧區,數字産業高度集聚,預計2024年全年地區生産總值有望邁上2500億元新&階。上海市長寧區委書記張偉説:“長寧堅持集群式發展和新賽道培育互促並進,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發揮好龍頭企業對産業轉型、供應鏈集聚的帶動作用,鞏固消費互聯網發展優勢,積極布局産業互聯網、低空經濟等新賽道,紮實推動2025年工作‘奮力一跳再摸高’。”

  綠色低碳發展縱深推進。首個工作日,上海10萬噸級綠色甲醇項目在上海化工區正式開工。在“雙碳”目標下,從安全、技術成熟度、規模化生産等角度考慮,綠色甲醇是航運業的最優選之一。該項目將實現上海綠色甲醇産業“零”的突破,預計2025年底正式建成,上海港有望加注“第一口”本地産綠色甲醇。

  值得關注的是,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上海向體制機制改革要效益——鼓勵源頭創新,上海制定新一輪科技成果轉化三年行動方案,擴大職務科技成果全部賦權改革範圍,推動高質量孵化器、大學科技園、概念驗證&&建設;強化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上海&&科創金融服務能力提升“20條”,實施支持創新藥械發展“28條”,完善從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到S基金、並購基金的創投基金體系,組建千億級三大先導産業母基金和未來産業基金;完善國資創投考核容錯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期、投長期,既投小也投大、投硬科技,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做強主攻手,勇於擔使命

  上海港成為全球首個年吞吐量超5000萬標準箱的世界大港,有望連續第15年居全球首位;上海洋山口岸年進出國際航行船舶破萬艘次,係歷史首次;上海口岸2024年入境外籍人員數量近456萬人次,其中浦東機場口岸入境外籍人員數量位居全國空港首位……樞紐門戶地位提升,資源配置能力更強,上海“五個中心”建設走深向實。

  加快建設“五個中心”,是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上海以此為主攻方向,統籌牽引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工作。剛剛結束的上海市委全會提出,突出重點、把握關鍵、集中發力,加快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從落實國家戰略、維護國家利益、保障國家安全出發,用好協調推進機制,加快政策落地落實,全面推動機構集聚、業務創新、功能提升,強化整體效應、&&效應、放大效應、輻射效應。

  立足戰略全局,思考謀劃“整體效應”。2024年,上海通過沿海捎帶、多式聯運、中轉集拼等功能創新,促進了國際中轉箱量快速增長,進而帶來了航運保險業務等增長,也大幅提升了保稅燃料加注的需求。握緊拳頭齊發力,系統性整體推進的“五個中心”建設必將解鎖更大的增量空間。

  做強功能提升的“&&效應”。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註冊登記中心業務試點上線,四品種首日登記總重量近19萬噸;航貿數字化&&2024年6月正式上線,截至2024年11月初電子提單已超過18萬單;支持企業高水平“走出去”,全國首個“走出去”公共服務辦事大廳在臨港落地……上海各種功能性&&,不斷鏈結資源、增強配置,為“五個中心”提質升級打牢基礎。

  釋放改革開放紅利的“放大效應”。2024年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成立的第五年,五年間,累計形成了70個全國首創性制度創新案例;無獨有偶,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成績單”也顯示,其五年來累計形成154項制度創新成果……從一項項首創樣本到産業集聚發展,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敢於用創造性思路解決問題,一直是上海的鮮明標識。上海市委全會提出,正確處理好立與破、內與外、“樹木”與“森林”的關係,在同步完善事中事後監管體制、結合企業需求提煉突破舉措上下更大功夫。

  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的“輻射效應”。此前正式開通運營的滬蘇湖高鐵,是長三角首條連通滬蘇浙三省市的高速鐵路,打通客流、物流、商流、資金流,成為長三角地區路網布局進一步完善和長三角一體化深度融合的大動脈。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也正與長三角、長江經濟帶以及國家的發展需要深度鏈結,帶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揚帆入海。(記者王永前 姚玉潔 王默玲)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