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12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重慶:全過程人民民主扎根“煙火深處”|2024年終報道·身邊的改革》的報道。
“多虧了‘一號信箱’,幫我們解決了每天出門都擔心的事!”家住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文化七村50號5棟的居民殷莉的話,代表了這棟樓136戶業主中許多人的心聲。

圖為九龍坡區人大代表劉朝接待來訪的謝家灣街道楊坪社區居民。謝小念攝
原來,該樓棟的電梯已投入使用近20年,頻繁發生故障。更令業主們煩惱的是,這棟樓的大修基金並未涵蓋電梯更新項目。如果更新電梯,每戶業主至少要分攤幾千元,因此,部分業主寧願冒險使用電梯也不肯出資。
於是,該樓棟的部分業主來到了離家不遠的謝家灣民主村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向區人大代表楊綱反映了這一情況,希望通過實踐站的“一號信箱”機制幫助解決問題。
民主村裏看民主實踐
全過程人民民主扎根“煙火深處”
所謂“一號信箱”,位於民主村的入口處。一面紅色的形象墻上,貼着幾張老郵票和一個大信封,旁邊設置了一個綠色的信箱,十分引人注目。不少游客都在此拍照打卡。
“一號信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民主村的前身是重慶建設機床廠的配套家屬區,“一號信箱”是專門用於通信的信箱。多年來,老職工、居民用其傳信息、表心願、提建議,有習慣更有情感。
九龍坡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主任向俊介紹,2021年,民主村片區啟動城市更新。實施過程中,九龍坡區人大常委會決定在此建設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讓居民得以更全面、更廣泛地參與城市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在部分黨員的提議下,“一號信箱”被保留下來,發揮人大代表及時溝通&&群眾、居民反映問題訴求的紐帶作用。
“‘一號信箱’不僅是一個線下投遞點,更是一種工作機制,並不拘泥於&&群眾的形式。居民有問題要反映,既可以掃二維碼,線上一鍵投遞,也可以向社區網格員進行反映,網格員作為社區民情的‘郵遞員’,會將收集到的問題匯總整理並投遞到‘一號信箱’。此外,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內的區人大代表也會經常到群眾中走訪調研,成為移動的‘一號信箱’。”向俊説。
“高層建築電梯超期帶病運行,給居民出行安全帶來巨大隱患,要盡快解決!”楊綱到文化七村實地調研後,立即將情況反映到九龍坡區人大常委會和謝家灣街道辦事處。隨後,該樓棟居民、居委會、物業公司、特殊行業協會、安全生産監督部門、電梯維保公司等在民主實踐站內召開議事會,討論了電梯更新事宜。
要解決電梯更新的問題,離不開“誰出錢、出多少、如何出”的問題。儘管議事會召開後,多方均表態支持,一些費用也實現了減免,但幾十萬元的更新費用依舊不是小數目,許多業主仍感到壓力較大。
為此,在楊綱的建議和帶領下,該樓棟的部分業主、社區居委會成立了臨時議事小組,公開透明開展工作。議事小組邀請該樓棟所有業主召開了7次議事會,共同想辦法、攻難題、做工作,並依據政府&&的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確定了電梯更新費用的分攤辦法。經過多輪議事並與電梯公司商討,電梯更新費用由20元/平方米降至10.80元/平方米,大大減輕了業主的壓力。不到一週時間,就有超過八成業主支持這一方案,並積極繳納了費用。
“雖然大部分業主都同意了更新方案,但仍有20余戶業主找各種藉口不願繳費,致使電梯更新工作難度加大,差點被迫擱置。”楊綱&&。民生無小事,為了盡快推進,人大代表、樓棟議事業主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又開始每戶登門拜訪交流,與他們拉家常、講道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使繳費率達到97%。
今年8月,該樓棟電梯更新工作順利完成。在推動電梯更新過程中,人大代表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帶領業主議事小組開展工作,激發了居民參與議事的熱情,不僅提高了居民議事主動性,增強居民的認同感,也大大降低了電梯更新的成本,讓廣大業主節約了費用。
截至目前,實踐站“一號信箱”已累計收到片區黨員群眾提出的建議上千條,不少已經得到妥善解決。
“在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點,各級人大代表不僅可以聽取群眾反饋的意見和建議,還可以通過站點吹哨、部門報到的機制,邀請相關部門到實踐站點共同為群眾解決問題。”向俊説。
九龍坡區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只是重慶打造特色“基層單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發揮代表作用有效服務群眾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重慶在全市範圍內積極推進“創新基層人大會議制度,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改革工作,深入推進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區縣人大“年中會議制”、鄉鎮人大“季會制”、區縣鄉鎮“年度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等多項改革,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
同時,迭代升級代表之家站點、建好基層立法&&點,匯集民意、集思廣益,推動解決民生問題,使人大法定職能和代表履職常態化直達基層末梢,以改革激發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新活力,讓鏈結基層、賦能治理、助推發展的動能更加充沛。
聽“民聲”更要有“回聲”
代表議事會議架起“連心橋”
隨着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基層治理出現了諸多新課題。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近年來,重慶市創新基層人大會議制度,在全市範圍內探索推行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搭建街道收集民意新平台,推動社區居民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有效破解群眾參與監督街道事務管理渠道受限、民意反映“斷層”等問題。
“老水廠建於20世紀80年代,目前已經閒置20多年了,為何不好好利用起來?”“依鬥門打造得這麼漂亮,這麼多閒置門面,看著好可惜啊!”今年2月,在奉節縣夔門街道第一屆議事代表會議第三次會議上,寶塔坪社區議事代表就盤活依鬥門沿線閒置資産一事踴躍發言。
原來,在夔門街道依託夔州古城歷史建築打造的依鬥門旅游一條街上,有一處閒置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寶塔坪老水廠廠房。這裡地理位置優越,正對面就是4A級景區夔州博物館,如何讓老水廠“煥新”成了議事代表們的討論關鍵。
“老水廠在旅游黃金地段,如果改造成綜合性餐廳怎麼樣?”議事代表吳怡韻率先提議。“這麼大的面積除了餐廳還可以搞住宿,樓下吃飯,樓上住人,空地停車不是很好嗎?”另一位代表魏清萬進行了補充。“既然是搞旅游,我看還可以增加兒童游樂場,空地除了停車還可以規劃羽毛球場等,這樣吸引力就強了。”
在議事代表們的建議下,老水廠“蝶變計劃”逐漸清晰:先辦好餐廳,劃出停車位,掙了錢繼續發展住宿,最後升級為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旅游服務中心,帶動依鬥門旅游一條街的整體發展。
會後,夔門街道立即組織縣人大代表和議事代表成立了專題調研組,議事代表深入實地考察,由街道專人負責寶塔坪水廠項目前期招商服務和後期項目落地服務,形成集項目信息、洽談、簽約、審核、開工建設以及正式投産運營於一體的閉環式管理模式。經過議事代表和街道工作人員的多方努力,老水廠成功對外出租,還擁有了新名字“歲月山莊”。
今年4月30日,歲月山莊開始試營業,吸引了不少周邊旅客前往就餐打卡。吳怡韻、魏清萬等議事代表還有另外一個使命,就是當好“店小二”,實時跟蹤梳理山莊經營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並主動為企業送上政策宣講服務。
如今,閒置的廠房成了餐廳,廠房公共區域建好了游樂場,廠房辦公室改成了客房,還新建了停車場,變成了集餐飲、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農家樂,新增就業崗位超30個,國有資産綜合利用年獲利超50萬元。
“我們將閒置水廠租賃出去,現在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農家樂。這為盤活國有資産開了個好頭,不僅讓我們看到閒置資産的增值潛力,也增強了社區的自我‘造血’功能。”寶塔坪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宋仕奎説。
據介紹,奉節縣推行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以來,該縣4個街道共選舉産生215名街道議事代表,累計入戶走訪群眾3100余戶,收集群眾意見263條,提交涵蓋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提升等民生建議68項,協助辦成水池建設、電梯加裝、污水管網更換等民生實事27件,在強化基層民主、廣泛&&群眾,推動地方發展等方面,充分發揮了代表議事作用。
今年4月,家住重慶市北碚區朝陽街道牌坊灣社區的居民胡中英出門散步時驚喜地發現,岩灣69號小區門口出現了一條嶄新的過街斑馬線,出行安全更有保障了。
這得益於轄區街道議事代表杜焱收集到的“過馬路難”訴求,新增設的斑馬線,大大方便了居民的日常出行。這是朝陽街道議事代表回應民聲的生動縮影。
“小區北門門口沒有過街通道,出門去買菜、接小孩、逛公園的時候很不方便。”議事代表杜焱在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時,社區居民陳英華反映的出行問題道出了許多居民的心聲。
杜焱了解到居民的這一需求後,將此情況梳理形成意見建議,在街道議事代表會議上提出,朝陽街道人大工委梳理形成建議交辦單,相關科室協調區交巡警支隊、交巡警一大隊、城管支隊等相關部門多次實地勘察,對道路交通狀況等綜合考量後,在岩灣69號小區門口增設了斑馬線。
通過新設的斑馬線,居民買菜、遛彎、購物後返回小區都變得相當方便,不再需要繞遠路。走在新增設斑馬線上的胡中英讚不絕口:“我們小區很多住戶都是中老年人,腿腳不方便,沒想到在街道代表議事會議上反映沒多久,問題就得到解決,不僅方便多了,也安全了不少。”
“我們堅持以基層智治體系為依託,以服務轄區居民為主線,打造‘代表進網格,議事上平台’的居民議事專欄,更直接地聽取意見建議,架起民意‘連心橋’,暢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街道議事代表會的應有之義。”朝陽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駱海波&&。
以“民聲”定“民生”
票決制讓民生實事“落地有聲”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奉節縣羊市場鎮主幹道兩旁的75盞路燈悄然亮起,造型新穎、美觀大方的新式路燈猶如閃亮的星星,鑲嵌在鄉村的夜空中,燈光傾灑,照亮了乾淨整潔的道路,也照亮了群眾的幸福生活。
“真是太好了,家門口的路燈又亮了,晚上可以放心出門了。”羊市鎮漁燈社區居民楊小容開心地説。
對於羊市鎮的群眾來説,場鎮上“失明”多年的路燈重新亮了起來,多年來懸在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這件民生實事能快速辦成,得益於“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在基層人大落地生根,通過一張張選票,實現群眾的需求與政府的行動精準對接,將民生工程建在了群眾心坎上。
在“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過程中,重慶還推行年度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實現區縣鄉鎮兩級全覆蓋。這項制度是在廣泛徵求人民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提出年度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經人大代表在人代會上以投票方式決定正式項目,交由政府及有關方面組織實施,並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監督的工作制度。
“場鎮路燈年久失修、線路老化,很多都不亮了,這個問題不能拖,請盡快解決!”“部分路燈還出現了破損傾斜現象,影響了大家出行!”2023年10月初,在人大代表接訪日活動中,漁燈社區部分居民向當地人大代表反映。
自2016年以來,場鎮共安裝了52盞路燈,但由於線路老化、照明設備年久失修,導致場鎮路燈幾乎全部“失明”。部分路燈出現破損傾斜現象,給群眾出行帶來安全隱患。為此,群眾對該路段安裝路燈有着急切期望。
為盡快解決群眾煩心事,羊市鎮人大主席團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和村鎮建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進行調研論證,實地走訪了解群眾所需所盼。在全面徵集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鎮政府還邀請縣城市管理局等縣級部門從專業的角度對項目成熟度、可行性進行綜合研判。
2023年11月初,場鎮路燈亮化項目按程序提請鎮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票決,獲得代表一致通過,並向社會公告。同月底,場鎮路燈亮化項目被鎮人大代表票決確定為羊市鎮2023年度民生實事項目。
票決出民生實事只是程序上完成項目確定,但要真正落地見效,必須發揮好人大的監督作用。為此,羊市鎮成立由鎮人大主席團成員、鎮紀委、鎮人大代表、相關站所室、村民代表組成的“民生實事票決專項監督小組”,組織小組成員開展現場監督、集中視察等10余次,對項目實施程序和質量開展專項檢查4次,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議,督促政府和項目責任單位注重項目質量,確保項目順利開展。在人大代表的持續跟蹤督辦下,今年1月,75盞太陽能路燈已經全部點亮,惠及群眾5000餘人。
“路燈更新後,晚上出門散步的人變多了,人大代表&&群眾、反映民聲、匯聚民意的作用進一步顯現!”羊市鎮鎮長王超&&。
人大監督不僅要重視當年,更要保證後續。羊市鎮人大主席團還會於年底或次年年初的人代會上聽取和審議政府上一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報告,同時組織代表對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向社會公布,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在票決的每個環節,我們人大代表都參與其中,這也體現了政府決策和群眾需求的精準對接和高度融合,進一步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及人大代表履職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奉節縣人大代表、羊市小學教師朱章國&&。
“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利用代表之家站點等履職平台,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確保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實事項目選得好、定得準,推動‘群眾想什麼’和‘政府幹什麼’精準銜接、高度融合。”重慶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代表聯絡處處長鄭家明介紹,截至目前,全市37個區縣、704個鄉鎮、232個街道分別票決607件、3731件、1716件民生實事項目,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基層“小單元”發揮民主“大能量”
破解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末梢困境”
12月18日晚,奉節縣羊市鎮興安社區村民汪正友的院子裏熱鬧不已。數十位群眾與人大代表圍成一個圈,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討論着興安社區正在施工建設的高標準農田相關問題。
“上次開會大家提到的農田田坎過高易垮塌的問題,我們與項目方協商後,已經完成了整改。看看這次大家還有什麼意見?”興安社區黨支部書記冉和平説。
“等項目建好後,希望人大代表多向黨委政府提建議,引進企業做好規模化種植,讓我們老百姓實實在在增加收入!”村民們踴躍發言的同時,坐在他們中間的人大代表認真聆聽發言,不斷記下要點。
近年來,羊市鎮創新開展“人大代表聯絡點+羊市夜話”工作模式,組織人大代表、黨員幹部、村社鄉賢、網格員等利用群眾晚飯後閒散時間,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談,收集村情民意,傾聽群眾訴求,建立問題清單,化群眾“小院壩”為代表“聯絡點”。
“本次夜話大家提到的田改出來後增加不了收入的擔心,我們會馬上向黨委政府反映,馬上多方招商引資引進企業,實行規模化種植,這也是我們整改農田的目的!”群眾發完言後,奉節縣人大代表、羊市鎮人大主席葉洪兵&&。
截至目前,羊市鎮累計開展“羊市夜話”活動70余場次,有效解決了群眾反映的路燈不亮、道路破損、環境衞生差等問題22個,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蔬菜大棚、長灘河河堤整治、路燈亮化等4個重點項目建設落地,收集社情民意80余條,調解矛盾糾紛11起。
“‘羊市夜話’將代表工作的‘觸角’延伸至‘8小時’之外,代表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圍繞熱點話題和急難愁盼問題進行熱烈討論,讓社情民意收集在家門、解決在一線,切實提升人大代表履職的質量和實效。”葉洪兵&&。
在重慶,各具特色的基層民主單元正搭建起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大舞&”,為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在九龍坡區民主村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定期圍繞一個基層治理的主題,組織駐站人大代表、居民代表、部門代表、企業代表、人大智庫專家等開展“民主茶桌”活動,大家圍坐一桌,共飲一杯茶、共商一件事,在平等、輕鬆的氛圍中一起探討基層治理的良方。
在“民主茶桌”上,民主村居民彭其碧向區人大代表建議,在民主村城市更新中要妥善保護好村內的上百棵老黃桷樹。李應德跟着彭其碧在民主村查看樹情後,提交了代表建議,民主村的二期更新方案也加入了“黃桷樹下民主村”的設計理念。
“在‘民主茶桌’上,群眾代表能和各個部門的代表坐一桌,直接向他們反映問題和意見並得到答覆,這種形式非常好。”彭其碧説。
記者手記
小單元,小平台,大場景,大氣象
基層單元雖“小”,在賦能基層治理方面,卻大有施展拳腳的舞&,迸發出朝氣蓬勃的“大氣象”。
基層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如今,一個個有辨識度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正在巴渝大地上“全面開花”,成為廣泛匯聚民意吸納民智、常態化服務人民群眾的平台載體,為代表履職和&&服務群眾注入了新的動力,把人大代表的履職活動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作為大城市帶大農村的超大城市,重慶在此項改革實踐中注重發揮頂層設計的推動作用,創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路徑、平台載體,充分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治理中的效能,以“小平台”“小單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大場景”,以基層民主制度活力推進城鄉基層治理現代化。
這一改革注重發揮人大制度優勢,將人大代表作用發揮嵌入基層治理體系,同時聚焦民生主題,找到人大監督的着力點、代表參與的關注點、群眾歡迎的落腳點。重慶正謀劃通過高質量深化打造一批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特色基層單元,推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渠道不斷拓寬,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選好定準辦實,持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基層民主單元辨識度逐漸顯現,進一步凝聚起推動區域發展的強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