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2月26日電(記者鄭昕、孫正好)近日,陜西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團隊在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隱孔菌被確定為該屬新物種——秦嶺隱孔菌,這是全球範圍內發現的該屬第三個物種。
隱孔菌是珍稀大型藥用真菌,此前已確定有在中國發現的中華隱孔菌和北美地區的遮孔隱孔菌兩個物種。
陜西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解修超介紹,這一新物種是該研究團隊成員王勇在2023年春季的一次秦嶺科考中發現的。隨後團隊成員宋玉等人多次走進秦嶺採集樣本,並帶回實驗室進行形態學和多基因分子系統學研究,最終確定此為一新物種,將其命名為秦嶺隱孔菌。
相關研究論文已於11月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植物分類》上發表。

野外生長在樹榦上的秦嶺隱孔菌。(陜西理工大學供圖)
目前發現的秦嶺隱孔菌子實體呈扁球形,無柄或短柄,上表面呈現類似於蛋殼的淡紅褐色,直徑可達6厘米,成熟後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氣味。專家介紹,秦嶺隱孔菌菌肉厚實,但不能直接食用,未來不排除加工後作為功能性食品添加劑的可能性。
隱孔菌的應用由來已久,是民間的常用藥材,主要用於治療氣管炎和哮喘,在《新華本草綱要》等典籍、藥志中有記載。基於此,解修超認為,新發現的秦嶺隱孔菌也應具有類似藥用價值。
“團隊正在對這一新物種進行馴化和人工栽培試驗,並展開進一步的成分分析和安全性評價,爭取有更深層次的認識。”解修超説,秦嶺隱孔菌的發現,再次有力證明了秦巴山區豐富的藥用真菌資源及巨大的開發利用潛力。

秦嶺隱孔菌。(陜西理工大學供圖)
新物種的發現地位於“秦嶺四寶”之一朱鹮的故鄉陜西洋縣。解修超坦言,保護區的建立和運行不僅維繫了朱鹮這一標誌性物種的生息繁衍,也提高了全社會保護珍稀動植物的意識,讓區域生態不斷改善。
常言道“秦巴無閒草”,陜西理工大學多位專家&&,背靠着這一重要生物基因庫,師生在多個科研&&支撐下,與當地自然保護區、農林部門、國家公園等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在維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挖掘更多當地特色物種的經濟和社會價值造福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