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其中提到,力爭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點行業代表性並購案例,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産業領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億元並購交易規模,激活總資産超2萬億元,集聚3家至5家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專業並購基金管理人,努力將上海打造成為産業能級顯著提升、並購生態更加健全、協作機制多元長效的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先行區和示範區,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新質生産力強鏈補鏈
專家認為,並購重組在資本市場和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産業升級、活躍市場、提振信心的重要手段之一。
《行動方案》提出,聚焦新質生産力強鏈補鏈。推動優質上市公司、産業集團加大對産業鏈相關企業的資源整合力度。支持上市公司收購有助於強鏈補鏈、提升關鍵技術水平的優質未盈利資産。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梳理重點産業上市鏈主企業名單。
《行動方案》提出,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鼓勵包括金融、物流在內的現代服務業、專業服務業等傳統行業上市公司,開展同行業、上下游並購和吸收合併,合理提升産業集中度。圍繞産業升級、尋求第二增長曲線開展跨行業並購,注入優質資産,提升投資價值。發揮國有上市公司引領作用,聚焦增強核心功能,圍繞加快新興産業前瞻布局和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開展高質量並購。
《行動方案》明確,建立並購標的發現和儲備機制。根據上海重點産業發展規劃,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産業以及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網聯車和新能源車、高端裝備、新能源和綠色低碳、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軟體和信息服務等重點發展的産業鏈,結合企業發展需要,梳理潛在重點並購標的企業清單。組織優質上市公司與標的企業對接。
提高並購服務效率和監管包容性
在政策支持方面,《行動方案》提出,要加強綜合配套政策支持。對新引入的專業賽道並購基金管理人給予一定的獎勵。完善財政出資的政府投資基金績效評價機制。用好重點領域的跨境並購項目對外直接投資(ODI)備案機制,便利上市公司並購境外優質資産。
《行動方案》還提到,提高並購服務效率和監管包容性。提高對並購有助於強鏈補鏈、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水平的優質未盈利資産的政策包容性。在勤勉盡責的前提下,允許微利、虧損狀態的投資項目通過並購渠道退出,並免於相關責任追究。
《行動方案》明確,注重防範並購重組過程中財務造假、資金佔用、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增強監管溝通和引導服務,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做好財務、法律等盡職調查,合理設計交易條款,規避並購重組中可能存在的商業風險。規範對資産定價和交易環節的監督約束,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引導交易各方規範開展跨國並購。
加快培育集聚並購基金
《行動方案》提出,加強並購資源整合和投後賦能。發揮專業化招商隊伍力量,圍繞並購標的企業着力構建全過程跟蹤、全鏈條服務的閉環工作體系,協助開展並購後資源整合。
《行動方案》提出,加快培育集聚並購基金。引入專業賽道市場化並購基金管理人,吸引集聚市場化並購基金,符合條件的納入股權投資基金設立快速通道。用好100億元集成電路設計産業並購基金,設立100億元生物醫藥産業並購基金。政府投資基金可以通過普通股、優先股、可轉債等方式參與並購基金出資,並適當讓利。“鏈主”企業通過企業風險投資(CVC)方式圍繞本産業鏈關鍵環節開展並購重組的,將CVC基金設立納入快速通道。
專家&&,上海具備推進並購重組的顯著優勢。一是上市公司基礎較好。目前上海的A股上市公司共444家,這些公司科技含量、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治理水平等表現較好;二是現代化産業體系清晰。上海已初步構建“(2+2)+(3+6)+(4+5)”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圍繞産業鏈整合資源的産業並購更具基礎;三是金融要素資源豐富。上海有14家國家級金融市場和超1770家持牌金融機構,一大批專業服務機構在上海集聚。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上海市人民政府了解到,本次《行動方案》制定過程中,一是吃透國家政策,結合上海上市公司特徵、産業布局要求以及並購要素資源情況,以能落地、有成效為原則,提出未來三年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二是堅持需求導向,加大支持力度,解決問題;三是建立長效機制,構建良好生態,綜合施策。既要充分發揮經營主體作用,配套針對性的金融、財稅、跨境便利等政策予以支持,也要發揮政府在關鍵領域、重點環節的支撐、引領、補位作用,提供外部支持;四是既要推動發展,又要風險防範,平衡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