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6日電 時值冬季,但珠江之畔的花城卻涌動着創新的熱潮。12月3日至5日,中國電信攜手合作夥伴在花城廣州舉辦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在南粵大地激起澎湃的創新浪潮。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如何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央企和國家隊,中國電信在這場大會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科技創新成為現階段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年來,中國電信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政策要求,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科技創新成果斐然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3日舉行的大會主論壇上&&,中國電信把科技、産業創新作為企業戰略的重要內容,全面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推動企業從傳統電信運營商向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轉型。這是中國電信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動布局,也是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柯瑞文&&,中國電信圍繞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確定網絡、雲及雲網融合、人工智能、量子/安全四大技術方向,完成七大戰略性新興業務布局,通過不斷探索與創新實踐,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
在網絡方面,中國電信構建了先進的5G SA共建共享網絡、ROADM全光網絡及千兆光纖網絡,率先實現手機與汽車直連衛星服務,同時推進天翼視聯網和新一代物聯網&&建設。公司加快了萬兆智能接入網絡建設和低空智聯網絡布局,強化了天地一體全球衛星網規劃。在雲服務方面,自主研發的天翼雲成為領先的運營商雲,服務超450萬客戶,並建設了智能數據中心和國內領先的智算集群。推出的“息壤”&&接入合作夥伴算力達27EFLOPS(EFLOPS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息壤”一體化智算&&的成功商用標誌着公司在跨區域、跨服務商的算力調度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電信自主研發了覆蓋語義、語音、視覺、多模態的“星辰”大模型體系,面向政務、工業、教育等領域推出超過50個場景化大模型,促進經濟社會數智化轉型。建立了高質量的數據智能中&和數據要素&&,為上千傢伙伴提供服務。在量子技術和網絡安全上,公司研發了首個融合QKD(量子密鑰分發)的分佈式密碼系統和量子加密辦公應用,探索量子計算實際應用。通過“雲堤”&&提供安全監測和防護服務。在綠色轉型方面,建成28個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每年減碳超1300萬噸。
科技創新對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至關重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賦能新型工業化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中國電信的使命和選擇。
當前,人工智能成為全球科技革命的重要驅動力。中國電信總經理梁寶俊在大會期間舉行的首屆“TeleAI 開發者大會”上&&,人工智能作為驅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先鋒力量。中國電信牢記使命擔當,全面深化改革,強化科技自主創新和技術攻關,率先布局人工智能戰略發展,積極推進“AI+”行動。會上,中國電信旗下的TeleAI發布視頻生成大模型、視覺大模型産用一體化&&、具身智能、智傳網等一系列創新技術、産品及科研成果,併發布開發者産業聯盟計劃。
科技創新舉措不斷
一系列成果顯示了中國電信打造科技型企業的實踐探索和顯著成效。這背後是中國電信對科技創新前瞻的布局、持續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
面對新形勢,中國電信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在網絡、終端、視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支付、低空經濟等多個領域前瞻布局,持續投入,立足自主創新,通過多種形式與合作夥伴共建數字經濟新生態。
在網絡方面,中國電信將全面打造以AI為新動力的自智網絡,通過智能化升級來增強網絡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中國電信將圍繞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網絡大模型啟明&&和雲網能力,與生態合作夥伴共同探索AI與網絡技術的融合創新。
在終端方面,中國電信聚焦AI、5G和衛星三個方面,提出了七項重點技術攻關需求,是中國電信基於未來通信終端發展趨勢的提前布局。在數智渠道生態合作方面,中國電信持續推進智慧化、連鎖化、生態化升級,開展AI+行動。
人工智能是全球運營商的發展方向。中國電信&&,將攜中電信人工智能公司和TeleAI研究院,持續突破人工智能的技術攻關、持續為各類客戶提供更加智能的産品方案、持續向開發者提供更優的生態環境和研發&&。
視聯網是新質生産力代表,讓安防看得“更”廣、看得“更”清、看得“更”懂。中國電信基於雲、網、AI和安全等能力優勢,致力於打造國家級新型視頻服務基礎設施,以滿足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需求。視聯網快速規模發展,是中國電信踐行數字化轉型、發展新質生産力、助力國家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業務創新典範。大會上,中國電信發布天翼視聯-海康威視行業解決方案、全國生物安全監管&&、天翼視聯視圖大數據及智能體三大戰略性新興業務成果,以及天翼視聯十大科技成果和十大創新應用。
數據是形成新質生産力的優質生産要素。中國電信積極落實國家數據局要求,探索數據要素創新實踐,推動數據産業發展,在數據要素合作論壇上發布“星海”大數據品牌體系、“星海”大數據系列白皮書,並探索數據領域的國際合作。
在移動支付方面,中國電信發布中央企業産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公共服務&&2.0版、移動支付産業鏈供需清單、移動支付産業鏈發展白皮書等多項産業鏈建設成果,並推出央企支付品牌“翼企智付”。
中國電信還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發展,通過加速5G網絡、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集成應用,為低空産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綜合解決方案。
開放合作推動科創發展
創新的背後離不開開放合作。中國電信大力推動開放合作,攜手合作夥伴,強化生態建設。公司全面開放雲網、算力、AI、量子等能力,發布崑崙雲網能力開放&&,面向全社會提供豐富便捷的雲網連接、控制、數據和運營能力。&&目前已有 6000 家開發者,京東、小鵬汽車等企業已通過&&取得顯著成效。中國電信深化應用和數據開放合作,圍繞雲、網、數、智、安、量子數字化&&等業務,聚焦生産、生活治理等場景,引入頭部合作夥伴,開展聯合應用創新。中國電信全面開放可信數據空間,助力公共數據運營,打造數據要素融合産品;持續建設魔樂等開發者社區,賦能合作夥伴應用開發全流程。
科技創新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培育引進。近幾年,中國電信研發費用持續增長,研發人員規模不斷擴大。2023 年,研發費用從 2020 年的人民幣 47 億元提升至 131 億元,三年增長 175.6%;持續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引入力度,2023 年科技領軍人才累計達 138 人,三年增長 392.9%;研發人員近 3.3 萬人,三年增長 174.5%,佔比從 2020 年的 4.2% 提升到 11.8%。
以人工智能引才為例,中國電信依託創新聯合體、聯合實驗室等&&,強化聯合創新,通過雙聘雙跨、聯合研發等方式大力柔性引才,聯合打造國內頂尖的 AI 人才培養聯創基地。目前,中國電信正在全國範圍開展 “天翼雲息壤杯” 高校 AI 大賽,以發現培養優秀 AI 人才。
中國電信圍繞戰新産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央國企、各級政府、産業鏈企業及國際合作夥伴積極開展資本合作,以資本為紐帶構建開放協同新生態。中國電信2024年拿出超30億元投資了包括國盾量子、國信新網、榮耀、中資信創、上海庫帕思、數字新疆、內蒙算力7個重大項目。
中國電信&&將繼續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同推進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推進高水平技術合作、能力開放和應用創新。同時,中國電信聚焦 6G、雲計算、AI 等方向,加強國際合作,構建互利共贏的生態格局。
科技創新貴在應用
科技創新關鍵在應用。柯瑞文&&,要用科技創新成果賦能工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社會高效治理、生活智能便捷,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把科技創新成果切實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作為央企,中國電信已經將眾多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於千行百業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過去兩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迭代和創新,大模型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從近期實踐來看,AI手機、AI PC等智能終端逐步走進日常生活,行業大模型在金融、工業、醫療等領域加快落地,借助大模型解決生産實際問題逐步形成共識。”柯瑞文&&,中國電信正全力將科技創新成果推向規模應用,助力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在AI+數字政務方面,“AI+12345政務熱線”深度賦能深圳“民意速辦”&&,日均服務量達20萬次,總體滿意率達99.95%,提升了政府服務的效率和民眾的滿意度。
在工業質檢方面,中國電信的星辰大模型準確度達到99.4%,已在深圳、汕頭等地應用,極大提高了工業生産的效率和質量。在智能網聯汽車上,星辰大模型可以為車主提供沉浸式、智能化的座艙體驗,並已在北汽、長安汽車等企業的新能源車型落地使用,推動了智能汽車産業的發展。
在科研教育方面,“息壤-科研助手”支撐教學輔助、實驗研究等場景,已為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2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提供一站式科研實訓服務,促進了科研教育的進步。
大會上,中國電信還發布了美好家品牌以及家庭智腦、AI視頻鎖、守護一鍵通、天翼雲盤AI健康檔案等自主研發産品,同時發布了350億參數的家庭垂類大語言模型——“星辰·家庭大模型”,美好家機器人相關成果及生態共建計劃,並與合作夥伴進行機器人生態簽約,推動建設美好的智慧生活。
依託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中國電信利用新技術積極賦能政務、工業、醫療、教育、家庭等多個領域,助力實現智能化轉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未來,隨着5G、AI、量子計算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相信中國電信將繼續發揮央企主力軍的作用,攜手合作夥伴,為我國的科技進步及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