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北交所高質量發展邁向縱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15 08:57: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向“新”而行 北交所高質量發展邁向縱深

字體: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鳴鐘開市,81家首批上市公司集體亮相,創新型中小企業擁有了自己的主陣地和創新沃土。開市三年來,北交所錨定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目標,紮實推進市場高質量建設,在各方協同配合下,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主陣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站在新起點,北交所繼續向“新”而行,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全力推動高質量建設北交所向更高水平邁進。

上市公司質地穩步提升 主陣地建設成效顯現

總的來看,開市三年來,北交所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優質企業初步聚集,上市公司質地穩步提升,市場功能日趨完善,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初見成效。

三年時間,北交所上市公司已從最初的81家增長至如今的257家,總市值超6700億元,並已成為助力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沃土”。北交所上市公司中,10家公司獲得國家級“單項冠軍”認證,16家公司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

三年來,北交所的市場流動性改善明顯,市場交投逐步活躍。今年北交所日均成交額超95億元,日均換手率超4%,較去年同期明顯上升。開源證券數據顯示,2021年11月15日至2022年11月14日,北交所成交額總計為2403.9億元,2023年11月15日至2024年11月10日,成交額總計達24299.9億元,增長明顯。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服務國債發行8.22萬億元,信用債方面,累計發行8隻,規模合計90億元。

北交所初步探索了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的新路徑。北交所上市公司中,縣域企業37家、民族地區企業11家,在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解決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開市三年來,北交所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市盈率中位數17倍,形成較為穩定的估值中樞,總體符合中小企業發展特點和資金需求,也進一步促進了各類資金貫徹普惠金融理念,暢通了私募創投“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環,讓有限的社會資源惠及更多的中小企業。

北交所作為新設市場,從設立之初就踐行從嚴監管理念,構建適應中小企業特徵的全鏈條監管體系,引導支持企業聚焦主業,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鞏固市場穩定基礎。此外,北交所加強與工信、科技等國家部委及各級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探索完善中介機構激勵約束機制,通過評價加分等方式鼓勵中介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投入,加大力度引入中長期資金、加強投資者保護,推動凝聚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共識,初步營造了各方共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良好生態。

伴隨着北交所的不斷成長,北交所上市公司也在不斷受益。曙光數創副總裁兼CTO張鵬&&,曙光數創在北交所上市以來,品牌影響力、融資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都得到了顯著提升,推動了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助力公司在液冷技術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總體來看,北交所上市公司運行情況良好,市場活躍度高,投資者參與積極,企業盈利能力強,研發投入大。曙光數創作為其中的一員,不僅在技術和市場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也為其他中小企業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張鵬説。

改革持續深入 打造全鏈條服務中小企業體系

錨定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目標,開市三年來,北交所基本構建了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基礎制度。堅決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推動金融資源向創新型中小企業聚集。

從橫向看,北交所建立的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發行上市、持續監管和交易等制度體系,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提供支持。從縱向看,北交所堅持與新三板協同發展,通過綠色通道和公示審核機制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型對接,通過轉板機制與滬深市場互聯互通,匹配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的需要,完善了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服務體系。除股權融資外,北交所不斷豐富債權融資品種,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已形成10個信用債專項品種。尤其是去年9月,北交所制度改革再進一步,證監會推出《關於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進一步推進北交所基礎制度的改革與創新。

“北交所平穩運行三年來,經歷多輪改革,北交所的交易與融資規則不斷改革創新,逐步完善市場功能。”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認為,北交所的制度建設和改革舉措旨在提升市場規模、效率、質量和功能,增強市場活力和韌性,形成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的北交所品牌和特色。這些舉措有助於北交所成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並帶動新三板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孵化地、示範地和集聚地。

民士達相關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北交所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其制度設計體現了精準包容和服務的理念,支持引導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加大投資力度,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同時,北交所持續優化交易機制,完善做市商制度,推出混合交易、融資融券交易等,提升了市場活躍度和流動性。這些舉措為民士達等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發展機遇。

“作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我們看到了北交所制度建設很強的包容性,充分考慮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特點,尤其是對於未盈利企業的上市標準,使得具有發展潛力但尚未實現盈利的創新型企業能夠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獲得融資支持,諾思蘭德正是這一包容性制度的受益者。”諾思蘭德董事長許松山説。

多措並舉 北交所高質量發展邁向縱深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北交所方面&&,將結合新“國九條”要求,按照證監會統一安排,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全力推動高質量建設北交所向更高水平邁進。

一是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提高對新質生産力的適應性,立足市場定位,有針對性地完善上市標準、優化審核機制、豐富産品工具,增強北交所制度包容性,建立精準支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領域企業上市發展的適應性安排。

二是推動投融資兩端協調發展。投資端,優化投資者結構,培育耐心資本,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融資端,深入開展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專項行動,豐富並購重組和支付工具,完善“小額、快速、靈活”的再融資機制,優化股權激勵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

三是進一步豐富北交所産品和功能體系。穩步推進政府債券交易功能落地,持續優化債券交易機制。優化新股發行定價管理機制,推動公開發行可轉債、ETF業務落地,研究推出北交所專精特新指數。

四是更好發揮新三板培育規範功能。研究優化分層制度,進一步推進三四板對接,研究更好發揮新三板作為資本市場規範培育新質生産力企業、支持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功能,為滬深北三所輸送更多的優質企業。

五是進一步完善共建共享的市場生態。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強與工信、科技、司法等各方面的協同,匯聚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工作合力。引導上市公司加大投資者回報,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發揮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評價、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等機製作用,引導各方合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2023年9月的北交所深改,奠定了北交所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礎,目前所要做的就是逐步落實深改的各項改革方案與舉措,讓市場形成穩定的改革預期,在未來三到五年的時間內實現市場的高質量擴容與發展。”北京金長川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平安&&,北交所未來將繼續堅守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市場定位,成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中“專精特新”的特色板塊,助力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邁進,並將在未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結構化重組中扮演重要角色。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