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開放戰略 共繪繁榮圖景——西部開放型經濟創新發展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11/14 17:31:51
來源:新華社

融入開放戰略 共繪繁榮圖景——西部開放型經濟創新發展觀察

字體:

  我國西部地區與周邊10多個國家接壤,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使得西部成為對外開放總體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今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提高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西部各省區市依託各自優勢,勇於開拓創新,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格局。開放通道跑出新速度、開放&&帶來新活力、産業“出海”煥發新氣象……

  通道暢:拓寬與世界聯通的橋梁

  鐵道上,國際班列馳而不息。

  在我國中歐班列的重要樞紐西安國際港站,平均每100分鐘,就有一列中歐班列從這裡啟程或到達。截至目前,中歐班列(西安)今年已開行超過4000列。如今,中歐班列(西安)常態化運行國際幹線18條,實現亞歐主要貨源地全覆蓋。

  2024年5月25日,貨車在西安國際港站運輸集裝箱。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天空中,貨運航線不斷拓展。

  在新疆,“天山號”國際全貨機航線今年以來累計執飛航班超過100架次,有效促進了新疆與中亞、西亞及歐洲地區的貿易往來。地處西南的貴州今年也開通了全省首條洲際貨運航線,預計可實現年吞吐量達1.5萬噸。

  過去的西部,山峻路遠、道阻難行。如今的西部,天高路闊、貨通天下。向西,中歐班列越山嶺、穿戈壁,通達歐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00座城市;向東,可借助長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向南,西部陸海新通道跨越山海,物流網絡現已覆蓋全球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區的進出口總額達2.9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高出全國整體3.6個百分點。其中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出口額5137.9億元,同比增長15%。

  這是2024年10月28日拍攝的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為西部各省區市的對外貿易注入了新的活力。甘肅省積極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常態化開行,今年以來發運班列同比增長24%。2023年甘肅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外貿進出口總值佔同期全省外貿總值超過七成。

  如今,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打通了西部開放通道的“任督二脈”。10月25日,一列裝載汽車電子零配件等貨物的“東盟快班”駛出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這是從重慶正式發出的首趟“東盟快班”,標誌着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兩大貿易通道在這裡實現“無縫銜接”。

  道通貨暢,為歐亞經貿合作帶來更多可能性。由中哈雙方合作建設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於今年正式投入運營。這座設計處理能力為每年65.5萬標箱的碼頭,是哈薩克斯坦在中國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也是兩個國家深化互利合作的新載體。

  這是由中哈雙方合作建設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位於西安國際港站(2023年12月23日攝)。新華社發

  哈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分公司副總經理奧扎斯·阿類別洛夫説:“有了這個碼頭,哈薩克斯坦的商品集聚在西安後,還可進一步搭乘班列南下廣西,進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對我們而言又多了一條經貿‘大動脈’。”

&&新:打造西部經濟新引擎

  10月剛剛落下帷幕的第31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吸引了來自法國、荷蘭、日本等49個國家共1800余家企業參展。

  2024年10月25日,在陜西省楊凌市舉行的第31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觀眾在了解智慧植物工廠。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吉爾吉斯斯坦客商法蒂瑪在本次農高會上帶來了家鄉的蜂蜜産品,從事中吉貿易工作逾10年的她,此番來到楊凌意在尋找新的商機。“中國市場廣闊,經濟增長穩定,我們對在中國西部地區拓展業務很有興趣。”

  像楊凌農高會這樣“國際范”十足的展會越來越多:

  ——在陜西,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逐漸成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能級開放合作&&,2024年9月舉行的第八屆絲博會,吸引了41個國家73個國際商協會、企業參展。作為本屆絲博會的前期開工項目,克諾爾軌道交通系統一體化生産基地項目佔地面積48畝,總投資5億元。德國克諾爾集團亞太區董事白迪森説:“依託便利的通道優勢,希望我們的産品今後能搭乘中歐班列走向更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2024年9月20日,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行的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來自伊朗的參展商(左一)向觀眾介紹産品。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在西南邊陲的廣西和雲南,東博會和南博會如同兩顆璀璨明珠,閃耀在區域合作舞&上。9月28日在廣西南寧閉幕的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集中簽約項目109個,其中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93個。在雲南昆明,經過十餘年發展,中國—南亞博覽會已成為中國與南亞國家深化互利合作的務實&&。

  2024年9月28日,觀眾在廣西南寧市舉行的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産業大會等國家級、國際性盛會在銀川連續成功舉辦,為開放合作拓展新空間……

 這是2023年9月21日在寧夏銀川拍攝的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開幕式會場外景。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近年來,西部各省區市持續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自貿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布局建設,開放&&的“雁陣效應”逐漸顯現。

  2023年11月1日,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成立,成為我國在西北沿邊地區設立的首個自貿試驗區。今年上半年,新疆自貿試驗區累計進出口值728.2億元,佔同期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的33%。

  這是2023年11月11日拍攝的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牌匾。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自貿試驗區掛牌,企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霍爾果斯金億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成忠説,“公司每天出口500多噸水果、300多噸蔬菜,這些新鮮的果蔬幾個小時就能到達阿拉木圖的市場上進行銷售。”

 這是2024年7月26日在新疆霍爾果斯市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拍攝的中哈連接通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開放腳步不斷加快,跨境電商異軍突起,海外倉建設步入“快車道”。在四川,從成都航空口岸始發的跨境電商貨物,已能實現全球“5日達”,不斷滿足跨境電商企業的時效需求。在陜西,截至2023年底共有28家企業累計在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設立53個海外倉,成為企業“出海”的“港灣”。

  産業興:激發西部經濟新活力

  渭南是陜西農業大市,如今這裡的包裝印刷産業正成為新的城市名片。以陜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的印刷裝備製造産業集群,生産的高端凹版印刷機等産品國內市場佔有率接近70%。

  “近年來,公司不斷開拓海外市場,産品出口到幾十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2023年産品出口額達1839萬美元,同比增加33.55%。”陜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徵説。

 2024年10月23日,工作人員在位於陜西省渭南市的陜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車間組裝産品。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西部製造”正加速融入全球産業鏈和價值鏈。在西安,“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額超過300億元,同比增長9.6%;成渝雙城經濟圈手機和汽車産業聚集效應顯現,2023年相關産品出口值創歷史新高;青海主打綠色有機牌,高原冷涼蔬菜直接出口實現歷史性突破。

  突破曾經的區位劣勢,西部地區正從開放“末梢”加快走向前沿,過去一些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如今也積極發展外向型産業。

  陜西省安康市恒安玩具有限公司的縫紉車間內,一個個造型別致、小巧可愛的毛絨玩具堆放在工作&上,等待着漂洋過海的國際之旅。安康市商務局對外貿易科科長徐先海介紹,安康市利用承接東部産業轉移之機打造毛絨玩具産業,在營毛絨玩具企業超過800家,産品遠銷美國、日本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3年12月21日,在陜西省安康市,一家毛絨玩具生産企業的工作人員在檢驗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近年來,西部各省區市鼓勵優勢産業“出海”:廣西聚焦汽車、電子信息、高端金屬新材料等關鍵産業鏈,持續深化與東盟等地區的産業合作;甘肅在石油煉化、光伏發電、旱作農業等領域的適用技術已落地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家,帶動當地産業發展……

  “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機電産品等優勢産業集群崛起並加速‘出海’,標誌着西部地區外向型經濟的後發優勢開始顯現,開放戰略的紅利正逐步轉化為發展驅動力。”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説。

  古道駝鈴,見證昨日輝煌;繼往開來,抒寫今日華章。在新的歷史坐標上,向世界敞開大門的西部地區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可期。

  文字記者:石志勇、王澤昊、張思潔、王銘禹、董小紅、孫少雄

  視頻記者:趙英博、付瑞霞、姚友明、周生斌

  海報設計:李夢帆

  統籌:劉心惠、朱舜、馬晶、何雨欣、王文源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