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姥今年88歲,她已經很多年沒有真正離開過家了。
她如今生活在養老院裏,環境不錯,設施完備。“十一”假期我去探望她時,保姆正推着輪椅上的她在走廊遛彎。她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愈發像小孩兒。見到我,思考半天,吐出了一個我未曾聽過的名字。
那天她的興致不高,喂水時緊緊抿着嘴不肯喝。“她想到院子裏喂小貓,降溫了,我就沒帶她出去。”保姆説,“正生氣呢。”
在成為老人以前,她是一個在她的時代再尋常不過的農婦。50多年前,她和姥爺帶着4個孩子從大連遷居到瀋陽,又在姥爺去內蒙古工作的幾年中支撐家庭。她常常提起,那段日子裏她背着最小的孩子,能幹一整天活。
如今她老了,曾經四處漏風的生活,被孩子們修補成了她不敢想象的樣子。她住上了樓房,是她的大女兒買的,配套成熟,生活便利,雖是老樓,在當年也是好房子。家庭外出聚餐,幾輛汽車停在她的樓下,等她“翻牌子”。
對她來説,生活變好了的同時,也變得更壞了。時間沖刷一個老人的痕跡,常常體現在骨頭上。她患上了一切常見的關節病。腰間盤突出、滑膜炎、骨刺……她的病痛幾乎天天“開大會”,疼得厲害了,睡覺時也會逸出低低的呻吟。
姥姥坐在輪椅上看電視。(作者供圖)
在搬到養老院以前,她下樓的權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失了。她家距離樓下的市場,只有三層樓加上300米,是一個年輕人5分鐘的路程。可那個她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在歲月中長出了腳,離她越來越遠。
平地上行走總有辦法,三層高的樓梯成了都市裏的大山。上樓時,她需要雙手扶在樓梯把手上,讓膝蓋不那麼疼的那條腿先踩上樓梯,然後雙手像給自行車打氣一樣向下發力,將另一條腿“提”上來。
這樣的方式,每走一步,都需要她的四肢用盡全力,但她好像已經習慣了時刻全力以赴。東北的“三九天”,呵氣成冰,她上完三樓,常常滿頭滿臉的汗。
她所在的老樓裏,住着一批和她一樣的老人,格外光滑的樓梯扶手和上面幾乎完全脫落了的綠漆是證據。她和樓裏的老鄰居有時會相約一起買菜,四樓的劉奶奶是她的“密友”,比她年輕一些,上樓比她容易,只需要一隻手扶着扶手。她要強,不願落後,咬着牙也要跟上,到家後累倒在椅子上,半天站不起來。
後來她太老了,老到再全力以赴也無法翻過那座名為“三樓”的山。曾經獨自支撐家庭養成説一不二的性格,讓她無法順利融入子女的生活,她也不願離開老鄰居,最終還是回到了自己家。
她開始期待老樓能裝一部電梯。“不用上樓梯,我推個小車也能買菜。”她常常懷揣這樣的想法。
許多老小區的居民樓加裝了電梯。(圖源新華社客戶端)
那時的她,已經記不清上一次離開家是什麼時候了。菜由孩子們一週一次買來,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她卻覺得自己失去的更多了,“每天吃啥都做不了主。”
劉奶奶有時會下一層樓來看她,她們下跳棋、擺撲克、聊很久的天,這樣的日子讓她感到安慰。直到一年春天,劉奶奶下樓梯時一腳踩空,摔碎了股骨頭。我扶着她上樓探望,她看著那個瘦削的老人,眼淚落了下來。
“人老了不好混。”物傷其類過後,這成了她常常挂在嘴邊的話。
直到離開老樓,她都沒能等來電梯。曾經有社區的人來徵求加裝電梯的意見,她很雀躍。她一輩子節省,卻十分願意繳納五位數的電梯款。
但並非所有人都這樣想。高樓層的年輕夫婦,不願為一棟破落的老樓多花一分錢。還有地下電纜、煤氣管道、樓面沉降……她聽得懂聽不懂的詞,把山又加高了幾米。
她給社區打電話催問進度,挂斷後往往伴隨着長久的沉默。“豬往前拱,雞朝後刨,個人顧個人吧。”她嘆息,把這樁事放下。
後來她更老了,在家裏摔倒後坐上了輪椅,無法獨自生活。她在兒女家輾轉,曾經的難題依舊存在,解不開,最終,她和保姆一同住進了養老院。
養老院有電梯,也有輪椅坡道,即使她住在九樓,下樓也是一瞬間的事。
但她沒有機會了。養老院遠離市區,門前是一條挺寬的馬路,人不多,車很快。方圓幾裏,只有養老院對老年人和輪椅友好,人造湖、假山、修剪成各種形狀的樹,在這個院子裏,保姆推着她哪都能去。
但什麼時候能走、能走多遠,在兒女不來探望的日子裏,成了“全看保姆良心”的事。她曾經想要的一切都有了,但距離換鞋、下樓、看一眼真實的世界的權利,卻越來越遠了。
久了之後,她也不太願意下樓了。“沒意思,看的東西都一樣。”她説。
她開始長久地坐在電視前,我每次去探望,她都是同樣的姿勢。衰老如果有形狀,應該就是她倚在輪椅上,沉默着看電視的背影。
年輕時,她個子高挑,長了一雙大腳,走路很快很穩。她從大連的農村走到瀋陽,養大了四個兒女,又走進這座城市的中心,帶大了兩個孫輩。她還去過北京,和姥爺在天安門城樓前合影。姥爺去世十餘年,那張照片還擺在她的床頭。
她很幸運,在還能走動時趕上了經濟騰飛,過上了從前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她也遺憾,在她搬離2年多以後,老樓開始安裝電梯。
我想起了20多年前。那時我讀小學,在她家中過暑假。她住一間帶小院兒的房子。媽媽將我送去時,她出門採購,我在院門口等。不多時,她回來了,臂下夾着一箱小浣熊乾脆面,看到我,她跑了幾步,站在我面前説,“姥給你買‘好賀兒’去了。”
探望後回家的路上,媽媽突然感慨,“人老了不好混啊。”她明年就60歲了,在買養老房時,選了一樓。
國家統計局最近人口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2167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5.4%。今年8月住建部公布數據,自2020年7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以來,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5萬個,裝電梯12萬部以上。(作者:梁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