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國寶畫重點丨穿越時空,走進曼德拉山上的“藝術畫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10 18:01:05
來源:新華社

文化中國行·國寶畫重點丨穿越時空,走進曼德拉山上的“藝術畫廊”

字體:

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曼德拉山地區

4234幅形態各異的岩畫

分佈在東西6千米、南北3千米的輝綠岩脈上

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游牧民族的

生活場景、生産方式、文化圖騰

這就是曼德拉山岩畫

距今約6000年前

生活在曼德拉山附近的原始部落人

用石器鑿刻或磨刻

將動物、狩獵、圍獵等圖案刻印成畫

形成了最早的曼德拉山岩畫

此後

歷史上多個時期的游牧民族

紛紛將各種場景定格在岩石上

形成一座曼德拉山上的“藝術畫廊”

置身其中

仿佛欣賞古人開在山裏的“美術展”

這幅岩畫鑿刻了多頭馬鹿

鹿的姿態健美、神態各異

還有多只鷹凌空翱翔

盤羊、岩羊等動物散刻各處

再現了青銅時代曼德拉山的動物世界

該岩畫畫面十分豐富

由134個單體圖像組成

梅花鹿、麋鹿、草原鷹等散刻各處

另有獵人作執弓搭箭狀

表現了當地獵人和牧人的狩獵、放牧生活

和周圍環境中的飛禽走獸

這幅岩畫刻畫出

一個由18頂帳篷組成的村落

各帳篷間皆點綴着人形

再現了原始氏族村落的布局

以及帳篷的構造樣式

這幅岩畫刻畫的是3個騎鹿人

呈奔跑或行走狀

從鹿頸下方的裝束推測

岩畫描繪了古代吐蕃人表演騎術的情景

該岩畫出現了駱駝形象

具備了一定的“沙漠特色”

畫面中的騎馬者身體前傾

一手控韁一手揚鞭疾馳

十分生動有趣

這幅岩畫刻畫了形態各異的騎馬者

馬的軀體肥健、頭部較小

頸下皆有一束或多束毛髮

北山羊、人形、不規則斑點紋等圖案點綴其中

頗具美感

專家介紹

曼德拉山岩畫大多呈現在

火山噴發形成的輝綠岩脈向陽面

石質堅硬不易腐化

經過長年累月風吹日曬

刻痕仍然清晰可見

“曼德拉山岩畫

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歷史的寶貴資料

對研究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等十分重要

對研究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遠古文明意義非凡”

阿拉善右旗文物保護中心主任范永龍説

曼德拉山岩畫群

已經作為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産

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部門也通過無人機、三維掃描等數字化手段

為岩畫建立了數字檔案

這片游牧民族岩石上的“藝術畫廊”

正在全方位保護下散發光彩

向今人訴説着這片土地上

延續不輟的精彩故事

記者:賀書琛 邱世傑 嚴賦憬

設計:王思凡(實習)

學術指導: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文物保護中心

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