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國(左一)帶着他的仡佬族工友們,加工鋼筋籠(8月27日攝)。
烈日當空,在廣州市南沙區南珠中城際鐵路中鐵十一局的工地上,建設者們揮汗如雨。
胡建國在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南珠中城際鐵路的建設工地上(9月12日攝)。
其中有一個焊工班,工人們都來自貴州,巨大的地連墻鋼筋籠,需要大家協同合作才能完成焊接工作,而帶頭的就是他們的仡佬族班長胡建國。
胡建國和工友們一起,把不同型號的鋼筋抬放到簡易工&上,連接拼裝起來,為焊接作準備(9月12日攝)。
今年50歲的胡建國來自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三院村,出生的時候,村裏的廣播正在播放慶祝新中國成立25周年的新聞,總結各行各業取得的成就。父母覺得“建國”好,就給他起了這個名字。
胡建國在工作的間隙,掀起面罩透氣(9月12日攝)。
胡建國在工作間隙補充水分(8月27日攝)。
“我在地鐵、鐵路工地幹了十多年了。”
胡建國説,這十年來,他用工地上打工掙的錢,買了車子房子,還供孩子上了大學。
胡建國在焊接鋼筋籠(8月27日攝)。
胡建國(左一)帶着他的仡佬族工友們,焊接鋼筋籠(8月27日攝)。
胡建國在進行焊接前準備工作(8月27日攝)。
履帶吊正在把加工好的鋼筋籠從工作&上吊往施工地(8月27日攝)。
胡建國感慨道,國家的變化真是日新月異。“高鐵通到了山溝溝裏,現在我都是從老家坐高鐵到大城市打工,不需要再坐一兩天才能到的慢車了。”
胡建國在工作間隙拍攝遠處的南沙全民文化體育中心綜合體(8月27日攝)。
夕陽漸下,忙了一天的胡建國撥通了視頻通話,和在貴州老家的父母、妻子聊起了家長裏短,問候着體貼溫暖。一家人在電話裏盤算着等胡建國不忙的時候回老家,一家人開着車去重慶旅游。“現在兩三個小時就到重慶嘞,一點子都不慢!”
胡建國收工後和家人視頻聊天(9月12日攝)。
對於未來,胡建國説他要繼續幹,直到退休為止,希望國家的建設越來越好。
在完成了當天的生産任務後,胡建國(前排左一)和部分工友在工地上合影留念(9月12日攝)。
記者:鄧華
報道員:王荃荃 岑蔚 向美鳶
新華社攝影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