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防沙治沙告別“人海戰術”:科技感滿滿 效率大幅提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16 07:19:07
來源:工人日報

內蒙古防沙治沙告別“人海戰術”:科技感滿滿 效率大幅提升

字體:

  沙地裏,5台機器同時作業,機器所過之處,一排排黃柳赫然挺立。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全天候無人植樹機器人實現開溝、植苗、澆水、覆土全流程作業,有效提升了沙漠治理效率。

  負責機器人維護的技術人員郭楊介紹,全天候無人植樹機器人在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投入使用已經有一週,5台機器每天以200畝的速度推進治沙。以前,200畝沙地治理需要5個人幹10天。

  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毛烏素沙地下風口阻沙帶項目施工現場,大型運輸無人機來回穿梭,一批批沙障製作材料被運往大沙遠沙地帶。作為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最前線,鄂托克旗投入大量大型運輸無人機和播撒無人機,有效解決沙漠地區運輸難和治理難的問題,治沙效率提升30%。

  內蒙古是全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防禦沙塵暴的主防線。“三北”工程攻堅戰包括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三大標誌性戰役,其中60%以上的工作量在內蒙古。

  行走在內蒙古各戰區,防沙治沙展現出滿滿的科技感。先進機械設備的使用,逐漸告別過去“人海戰術”、肩扛手抬的治沙方式,治沙效率大大提升。

  科技一直是內蒙古防沙治沙的利器。適地適樹,培育選育適宜不同類型沙區生長的抗旱、抗寒、抗鹽鹼、抗病蟲害植物良種;因地制宜,創造“前擋後拉”“先治洼、後治坡”等科學治理措施;因害設防,探索出“以路劃區、分塊治理、鎖住四週、滲透腹地”對沙漠鎖邊治理、切割治理等治理路徑;分類施策,喬灌草結合,造封飛並舉;以水定綠、量水而行,宜綠則綠、宜荒則荒……

  而在庫布其沙漠,在烏蘭布和沙漠,在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大片的光伏板在沙漠中涌起浩瀚藍海,一道“藍色長城”正在崛起。

  2023年12月,內蒙古將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確定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六個工程”之一。2024年初,內蒙古發布2號林長令,對推進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進行專項部署。此後,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在全區8個盟市全面推開。

  光伏板上,發綠電、減標煤;光伏板下,梭梭、檸條、四翅濱藜等低耗水、低成本的優質防風固沙植物將沙漠牢牢鎖住,將來梭梭還可以接種肉蓯蓉,檸條平茬可以做飼料,在改善生態的同時産生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光伏板間,通過養殖帶動現代農牧業發展。“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立體化發展模式實現增綠、增能、增收的多贏。

  鄂爾多斯沙化土地治理任務佔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片區70%,面對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南北呼應的包圍之勢,鄂爾多斯分類施策、突出重點,高起點規劃建設庫布其沙漠“光伏長城”和毛烏素沙地風電光伏“一廊多點”工程。

  在庫布其沙漠北緣、黃河以南,規劃建設總長約400公里、平均寬約5公里、總面積約2400平方公里“光伏長城”,容納1億千瓦裝機容量,完成光伏治沙400萬畝、生態治沙800萬畝。在毛烏素沙地南緣布局建設長約150公里“一廊多點”風電光伏項目,容納5000萬千瓦裝機容量,完成風電光伏治沙70萬畝、生態治沙230萬畝,建設毛烏素沙地上下風口阻隔帶和東部生態林提質增效區、西部荒漠草原保護修復區、生態紅線鞏固提升區。

  記者了解到,通過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今年內蒙古新能源裝機預計將達到2727萬千瓦、配套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30萬畝。(記者 李玉波 通訊員 霍曉慶 劉俊平)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