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甘甜的生活靠實幹——河北肅寧西泊莊村的蝶變故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01 10:37:45
來源:新華網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甘甜的生活靠實幹——河北肅寧西泊莊村的蝶變故事

字體:

  新華社石家莊7月1日電 題:甘甜的生活靠實幹——河北肅寧西泊莊村的蝶變故事

  新華社記者白林、張粲

  “糖人是吹出來的,咱村的好日子可是實打實幹出來的!”

  時值夏日農閒,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付家佐鎮西泊莊村裏,村民們三五成群在村黨群服務中心廣場的大樹下乘涼聊天。

  講起身邊的變化,村民們滔滔不絕——

  “十多年前,咱村還是‘道走不了、味受不了、水吃不上’的落後村,現在變化太大了!”提起家門口的變化,84歲的村民魏金貴有些激動。

  “原來這都是土路,坑坑洼洼,路兩邊是溝。走路費勁,車更是開不進來。現在村裏的路像城鎮公路一樣,是寬敞的‘金光大道’。”魏金貴指着通向村口的大路説。

  “可不是!農戶在自家院裏養狐狸,靠賣皮毛獲得收入,氣味難聞,人們一進村就得捂鼻子。現在村裏多乾淨,衞生管護也有專業的保潔公司來做。”村民楊文戰接過話頭兒。

  “以前吃水也難,村民得自己打井才能有水吃。村裏通水後,家家都有自來水。”74歲村民楊文清對村裏的基礎設施連連稱讚。

  ……

  村民們告訴記者,西泊莊村有308戶、1098人。早些年,這裡曾是周邊出了名的落後村。2011年起,經商歸來的能人任樹軍擔任該村的村黨支部書記。面對村裏的困境,他和村裏40多名黨員帶領群眾迎難而上,徹底改變了村裏的面貌。

  村幹部墊資改建了自來水管網,實現了24小時供水;黨員帶頭做親友説服工作,拆除侵佔道路的基&,拓寬了街巷;通過村民一事一議,在村邊規劃建設了養殖小區,動物養殖全部遷入。整治村容村貌、道路硬化、旱廁改造……村子變化越來越大,煥然一新。

  看到幹部們真心為群眾辦事,村民們為家鄉出力的勁頭更足。西泊莊村趁熱打鐵,完善了村級組織體系,成立村訴前調解室,矛盾糾紛不出村、不上交;制定了《村規民約》,規範紅白事標準,從根本上遏制攀比之風,減輕村民負擔;開展“星級文明戶”“道德模範”等活動立下身邊的榜樣。村風正了,大夥苦幹、實幹的風氣更濃了。

  看好鄉村振興帶動文旅融合的大趨勢,村“兩委”成員又琢磨起如何突出本地特色,推動産業發展、提升文化內涵。

  西泊莊村有着100多年“吹糖人”歷史,遠近聞名。但一段時間以來,手藝人們紛紛轉行,讓村裏的“吹糖人”技藝面臨失傳。為傳承這一文化,村裏黨員幹部將技藝傳人重新組織起來,成立了糖人藝術團,組織村民學吹糖人技藝,如今藝術團有約100人。

  記者走進村裏的非遺展館糖人居時,74歲的趙慶龍正熬着糖,不一會就吹出一朵“石榴花”。“我們家三代都會吹糖人,我兒子、孫子都跟我學。”趙慶龍説。

  “吹糖人是我們村的寶貝,可不能丟,我們要全面發展這項特色文化。”任樹軍説,近年來,村裏成立了糖人文化公司,着力發展規模演出、産品研發、精美模具製作、後備人才培養等項目,全力提高西泊莊村糖人文化的社會效益和市場價值。2019年,西泊莊村糖人吹塑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糖人兒吹出了“人氣”,不少游客慕名而來。為探索“農業+旅游”鄉村經濟業態,2019年起村裏又建起百畝牡丹園,發展特色休閒觀光農業項目。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西泊莊村牡丹園又一次開門迎客,30余萬株鮮花爭相鬥艷,吸引了附近及周邊縣市的游客前來觀賞打卡。

  千米文化墻讓古村鄉韻味道十足;文化廣場上每晚都人流如織……西泊莊村從一個發展落後村轉變成一個文明村、富裕村、先進村,先後獲評國家級榮譽6項、省級榮譽18項。黨群服務中心內,“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文明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獎狀挂滿了一面墻。

  村裏的日子越來越好,在外的村民紛紛歸鄉。“85後”趙同光原來在北京工作,如今在村裏搞特色養殖。“村幹部幫忙跑貸款,我才能搞起養殖,心裏非常感激。”趙同光説,他於2021年入黨,如今是村綜合服務站的代辦員,幫助村民們解決實際困難。“作為一名共産黨員,讓更多村裏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就是我的初心。”他説。

  村莊蝶變,苦盡“甘”來。如今,村廣場不遠處的糖人文化墻已成為游客了解村子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天藍柳綠,《肅寧有個糖人村》村歌繚繞:“糖人兒裏裹着咱的夢想和心氣兒,甜蜜的滋味飄滿了村兒。吹糖人兒全靠着一股勁兒,越吹越有精氣神兒……”樹蔭下,村民們淳樸的笑臉,如在訴説:苦日子已經過去,生活正在越變越甜。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