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中部篇|記者觀察:“世界鉛都”向綠而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06 16:40:36
來源:新華社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中部篇|記者觀察:“世界鉛都”向綠而行

字體:

  千里湘江,有着千年冶煉史。湖南常寧市水口山鎮的鉛鋅産量曾佔全球三分之一,被譽為“世界鉛都”,在贏得種種美譽的同時,污染也在不斷累積。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常寧市先後整治關閉23家重污染企業,淘汰21處落後産能,對歷史遺留的23萬噸危險廢物進行了安全處置。通過産業轉型升級,當地逐步建立起有色金屬冶煉及新型合金産業鏈。曾經“黑乎乎”“灰濛濛”的城市變得“綠油油”“水靈靈”。

6月5日,志願者在湖南省常寧市洋泉水庫清理水面漂浮物。 新華社發(周秀魚春攝)

  一度,有色金屬行業綠色轉型的標誌是“工業廢水能養魚”。而湖南株冶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在2019年搬遷至水口山後,通過技術升級,工業廢水實現零排放。此外,他們還將廢氣中的硫提取並液化,製成硫酸,實現“變廢為寶”。

這是航拍的湖南省常寧市水口山鎮一角。(視頻截圖)

  湖南株冶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規劃科技部部長蔣文介紹,株冶在轉型實施過程中,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不遺餘力打造綠色冶煉標杆企業。目前,已經實現廢氣資源化、廢渣無害化。

這是6月3日拍攝的湖南株冶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智慧中心一角。(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轉型升級後的水口山有色金屬産業形成了循環利用體系,“你的渣料就是我的原料”,同一個工業園內,企業間首尾銜接,有色金屬渣料循環利用,廢渣資源利用率達90%。

這是6月3日拍攝的常寧市一家有色金屬冶煉企業生産的鋅錠。(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此外,常寧市全力打好“大氣、水體、土壤”治污攻堅戰,自2012年以來,湘江水口山段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

  常寧市委常委、副市長顏曉曦説:“我們逐步還清老賬,堅決不欠新賬。通過十年來的不懈努力,可以説目前我們水口山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實現了綠色發展。”

6月5日拍攝的湖南省常寧市洋泉水庫一角。 新華社發(周秀魚春攝)

  重拳治污,奮力轉型,水口山的鉛礦業浴火重生。重金屬污染治理難以畢其功於一役,要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繼續整合政府和社會力量開展攻關,探索建立重金屬治理全過程、全生命周期治理之道,不斷提升環境保護水平,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記者:樊華、張旭東、汪奇文、丁春雨、程濟安、戴斌

  剪輯:戴斌

  海報:康薇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