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視角看中國|“綠色長城”-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6/05 19:56:50
來源:新華社

衛星視角看中國|“綠色長城”

字體:

  中國版圖上,一條西起塔裏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的萬里風沙帶,是中國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的攻堅克難之地。

  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並發出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殲滅戰、阻擊戰三大標誌性戰役的總動員令。

  讓我們通過衛星視角,走進“三北”工程攻堅戰三大標誌性戰役現場,看綠染黃沙新畫卷。

  【總書記説】

  要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以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賀蘭山等為重點,全面實施區域性系統治理項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護修復河套平原河湖濕地和天然草原,增強防沙治沙和水源涵養能力。

  【新畫卷】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地處黃河“幾字彎”的“彎頭”,境內有烏蘭布和沙漠426.9萬畝,如今已有210萬畝沙漠披上綠裝。2015年,磴口縣開啟“借光治沙”,即通過“光伏+生態治理”綜合治沙模式,實現“板上發電、板下固沙、板間種植”。

  今年以來,內蒙古已完成治沙面積604萬畝,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2024年計劃完成造林300萬畝以上、種草1300萬畝以上、防沙治沙1500萬畝以上。

  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地處黃河與騰格裏沙漠交匯處,曾是風沙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多年來,當地治沙人通過實踐探索出的草方格治沙技術和“五帶一體”防沙固沙體系,被譽為“沙退人進的世界奇蹟”。

  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打響以來,寧夏實施騰格裏鎖邊固沙阻擊戰和毛烏素流動沙地殲滅戰兩個示範性工程,明確2024年完成造林種草150萬畝,荒漠化治理90萬畝。

  【總書記説】

  要全力打好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科學部署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新畫卷】

  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處在沙地南侵的咽喉要道。近年來,彰武縣積極推進荒漠化治理工作,實施以樹擋沙工程,採用喬灌相結、針闊相融等方式開展造林綠化行動,近10年累計實施造林43.1萬畝。

  2024年,遼寧計劃開展遼寧省科爾沁沙地南緣系統治理示範工程。示範工程建設期為2024年—2026年,規劃23個示範項目57處示範點,安排林草建設任務120萬畝,耕地治理116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47萬畝。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二十多年來,當地在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渾善達克沙地規模化林場建設項目支持下,通過人工造林、工程固沙等措施,對沙化土地進行治理,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林草植被蓋度大幅提升。

  為全力打好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內蒙古亮出時間表:到2030年,渾善達克沙地新增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3600多萬畝,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75%以上。

 【總書記説】

  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全面抓好祁連山、天山、阿爾泰山、賀蘭山、六盤山等區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護,加強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復,確保沙源不擴散。

 【新畫卷】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五年來,古浪縣累計完成造林綠化10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2.75%。全縣239萬畝沙化土地已完成治理236萬畝,剩餘3萬畝預計今年6月底前可全部完成治理。

  2024年,甘肅省計劃造林260萬畝以上,種草改良400萬畝以上,沙化土地綜合治理285萬畝以上。預計到2030年底,全省大部分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將得到治理。

  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處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在這裡,一片被稱作柯柯牙的沙海土垣,是肆虐當地城鄉風沙的策源地。1986年,柯柯牙綠化工程啟動。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柯柯牙完成了從“沒有綠”到“一抹綠”再到“連片綠”的綠色蝶變。

  圍繞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新疆現已布局7個重點治理項目、13個子項目,涉及7個地州市46個縣(市、區)。隨着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鎖邊固沙工程啟動,環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阻沙防護帶將逐漸閉合,遼闊無垠的沙海將被有效鎖住。

  記者:劉紫凌 張宋紅 馬麗娟 楊植森

  監製:程瑛 朱斯哲 胡璐

  設計:趙丹陽

  編輯:王浩程 郭潔宇 曾迎迎 郭建偉 郭超

  鳴謝:

  國家林草局

  出品: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寧夏分社

  媒體融合生産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