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漫步塞上老街,觸摸“塞外青城”的傳承與新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02 16:55:27
來源:新華網

文化中國行|漫步塞上老街,觸摸“塞外青城”的傳承與新生

字體:

海報設計:潘紅宇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2日電(記者王雪冰、任彥逸)來到內蒙古,除了要看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塞外青城”呼和浩特的老街巷也吸引着不少游客。走進有着400多年歷史的塞上老街,古建築、非遺手工藝品、特色小吃應接不暇,市民游客熙熙攘攘,一派繁華景象。

  塞上老街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是塞上老街旅游休閒街區“四街八巷二十四院”的核心區域。近年來,本着“修舊如舊”的原則,當地政府對老街上的傳統建築、文物古跡進行保護性修繕,如今的塞上老街不僅保留着傳統古樸的風貌,更集聚了許多現代元素。

  老街兩側,牛皮包、羊角梳、民族風首飾、古玩特産等商品琳瑯滿目。發軔於明清時代的塞上老街從那時起就是貿易中心,來自草原的特色商品與來自中原的茶葉絲綢在這裡集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蒙商文化、民族文化和老城文化,也見證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街區內88處不可移動文物、37個非遺項目和16家老字號為這裡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來到塞上老街的游客在挑選紀念品時總會來到胡日樂和外甥女婷婷的店舖前。一沓羊毛氈、一隻電烙筆就是他們製作非遺産品羊毛氈燙畫所需的全部工具。鐵器為筆,毛氈為紙,不施顏料,僅憑筆的溫度和使用筆的力度來“塗抹”顏色。“十二生肖和草原風景最受歡迎,畫風簡約又有民族特色,外地游客來買的很多。”胡日樂説。

  塞上老街夜間游人如織。新華社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走在塞上老街中,隨處可見身着民族服飾的游客“打卡”拍照。“與各色充滿民族風情和歷史感的建築合影已經成為游客到塞上老街游玩的必選項,整個街區內現在有近百家‘民族風’旅拍商鋪。”玉泉區文體旅游廣電局講解員仝哲介紹。

  寶鷹是一家攝影店的店主,店裏“五一”期間的訂單早在假期之前就排滿了。“旅游旺季的時候一天有上百名顧客來我們店裏做粧造,蒙古族和藏族服飾都很受歡迎,我們也在做線上直播,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來游玩。”寶鷹説。

  塞上老街牌坊。新華社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塞上老街古色古香的氛圍裏,幾家充滿現代感的文創咖啡店吸引着游人的眼球。蒙古包造型的馬卡龍、馬鞍形狀的奶皮子慕斯、呼和浩特特色飲品稀果幹製成的氣泡水……各種新式甜品刺激着市民游客的味蕾。“95後”店主朱玲在西式甜品中加入內蒙古當地特色,周末和節假日店裏常常爆滿。“我想在傳承美食文化的同時融入一些奇思妙想,把我們的地方特色介紹給更多年輕人,尤其是外地游客。”朱玲説。

  蒙古包和草原風景創意甜品。新華社記者 任彥逸 攝

  漫步在塞上老街的石板路上,建築文物靜靜矗立,非遺手工藝人凝神創作,都在訴説着傳承的魅力。各式極具特色的新業態,人頭攢動迸發的新活力,讓老街的傳承與新生在這一刻清晰立體。

  “塞上老街旅游休閒街區積極引入新興業態,發展首店經濟、夜經濟,致力於打造全新景區游玩空間和氛圍。”玉泉區景區服務中心副主任趙睿介紹,“千秋昭君塞上情”沉浸式演出、街景劇《萬里茶道萬里情》、音樂美食季等新內容、新玩法、新體驗不斷上演,塞上老街正以如舊的面貌迎接新活力。(素材支持: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融媒體中心)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