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4月30日電 題:村醫張智娟:&&山鄉 守護村民健康
新華社記者丁怡全
“羅大哥,紅糖湯圓要少吃,對你身體不好。”“許嬢嬢,你手關節風濕好點了嗎?”……從家到村衞生室的路,村醫張智娟記不得走過多少次,每當走在路上,逢人她就愛叮囑幾句。
1994年7月,張智娟從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職業高級中學醫護班畢業,本可以留在縣城找一份工作,但她選擇回到家鄉漾濞縣平坡鎮高發村,成為一名鄉村醫生。“我13歲那年,父親突然因病離世。過去就醫難的問題一直困擾着高發村群眾,讓我立志學醫,回村當醫生。”張智娟説。
4月22日,張智娟在村衞生室為前來就診的群眾開展針灸治療。(段宏運 攝)
村民的健康成了張智娟最大的牽掛。為了方便老鄉看病,她不顧山高路陡,常常背着診療箱走村入戶,對老鄉們進行健康指導、對出院的病人進行病後訪視……只要接到老鄉的求醫電話,不分晝夜她都會趕去。
2001年5月一天凌晨3點多,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張智娟驚醒。電話接通,那頭傳來男人焦急的聲音:“張阿妹,張阿妹,我媳婦就要生了,請您快過來幫幫忙。”
當時,張智娟已懷孕8個月,但面對村民的求助她沒有絲毫猶豫,迅速穿好衣服,拿起手電和醫療箱,拖着笨重的身體上路了,走了1個多小時,才到村民家。張智娟連續忙活了數個小時,終於母子平安,這時天已經大亮。
“張醫生懷着孕還來幫我接生,我們一家人不知道怎麼感謝她才好。”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村民段任解紅了眼眶。
讓張智娟感到欣慰的是,隨着全縣交通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出行越來越方便,能享受到的醫療水平也越來越高。到了2008年,從高發村開車前往縣城僅需1個小時,村裏的孕婦都能去縣醫院生孩子,村衞生室負責做好孕前、孕中、産後管理等工作。
為了更好地服務老鄉,上級部門所組織的每次培訓,張智娟都積極參加,努力提高自身醫療服務水平。“我想用學到的知識幫鄉親們看些小病,希望他們不把小病拖成大病”。
如今,張智娟的服務半徑達15公里,涉及13個村民小組的2000多名群眾。針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還要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和健康指導。
村民羅家芬今年77歲了,兩個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張智娟隔三岔五就會去幫羅家芬做理療,陪她聊天解悶。“這些年多虧了張醫生的照顧。”羅家芬説。
4月22日,張智娟到村民家中進行中醫診療。(段宏運 攝)
有張智娟在,高發村的村衞生室還成了一個調解室。村裏的婆媳關係、妯娌關係、大小矛盾糾紛,群眾都喜歡找她幫忙調解。“作為一個鄉村醫生,我覺得除了用醫術幫群眾解除病痛,更多的是陪伴”。
高發村有個男人曾對妻子進行家暴,還揚言哪個敢勸架就一起揍。妻子苦不堪言,偷偷向張智娟哭訴。張智娟深感同情,積極向上級婦聯組織求助,幫助長期遭受家暴的女人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擺脫了困境。
“張醫生非常有責任心,村民們都很信任她,有什麼困難都會跟她説。她既幫老鄉治身上的病,還幫他們解心裏的苦。”漾濞縣婦聯辦公室主任趙紅梅介紹,2023年,張智娟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稱號。
“只要身體情況允許,我希望可以一直幹下去,繼續守護好鄉親們的健康。”張智娟説。
2024年4月22日,在漾濞縣平坡鎮高發村,張智娟(右)和來村衞生室領取營養包的村民交談,並為小朋友檢查身體。新華社發(楊佳燕 攝)
2024年4月22日,在漾濞縣平坡鎮高發村,張智娟(右二)在村民家中給孩子做康復按摩。新華社發(楊佳燕 攝)
2024年4月22日,在漾濞縣平坡鎮高發村,張智娟(右三)向村民宣傳健康知識,同時了解群眾健康情況。新華社發(楊佳燕 攝)
2024年4月22日,在漾濞縣平坡鎮高發村,張智娟在診療途中了解村民的健康情況。新華社發(楊佳燕 攝)
2024年4月22日,在漾濞縣平坡鎮高發村,張智娟(左)與村中一名老人交流談心。新華社發(楊佳燕 攝)
2024年4月22日,在漾濞縣平坡鎮高發村,張智娟(左)到村民家中為一名老人開展中醫診療。新華社發(楊佳燕 攝)
2024年4月22日,在漾濞縣平坡鎮高發村,張智娟(左)在村衞生室為患者進行針灸治療。新華社發(楊佳燕 攝)
2022年12月24日,在漾濞縣平坡鎮高發村,張智娟為群眾體檢時進行血液檢測。新華社發(段宏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