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28日電(記者恩浩、任彥逸)八里罕鎮位於赤峰市寧城縣中西部,是內蒙古東南部地區通往京津唐的重要通道,這裡有近千年的釀酒歷史,素有“三泉古鎮、塞外酒鄉”的美譽。
別看小鎮不大,收入可不少,2016年,八里罕鎮入選了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去年全鎮收入約30億元。近年來,八里罕鎮依託肉牛與白酒産業兩大特色産業,形成“以糧食釀酒,以酒糟養牛”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糧食生産、肉牛養殖産業發展壯大,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圖為寧城縣八里罕鎮酒業園區(2023年10月攝)。新華社發(齊學濤攝)
走進寧河源酒業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只見工人們正忙着灌裝白酒,空氣中瀰漫着濃郁的酒香。公司董事長程國慶説,公司最新引進一條價值400多萬元的全自動生産線,1小時能灌裝1萬瓶白酒,産品銷往全國各地。
圖為內蒙古順鑫寧城老窖酒業有限公司工人在向甑鍋填料(2023年9月攝)。新華社發(張敏攝)
八里罕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繼業介紹,目前全鎮共有白酒生産企業16家,吸引1500餘人就業,年産白酒5萬噸,産值達20億元。
寧城縣綠草地養殖專業合作社工人在給肉牛投喂飼料(2023年8月攝)。新華社發(齊學濤)攝
除了釀酒,肉牛養殖也是這裡的傳統基礎産業。在八里罕鎮茂森農牧産業發展(寧城)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上千頭健碩的安格斯肉牛在休憩或吃料。公司總經理張樹滿説,與傳統肉牛相比,安格斯肉牛更能賣上好價錢。“安格斯肉牛是世界公認的高品質肉牛品種之一,與普通牛相比,每頭安格斯肉牛的附加值最少能增加3000元。我們採取公司加農戶模式,以八里罕鎮為原點,輻射帶動全縣高品質肉牛的養殖,未來計劃發展到5萬頭。”據了解,全鎮現有規模化養殖小區16處,肉牛養殖合作社18家,3800余戶農牧民從事其中,肉牛年存欄達10萬頭。
蓬勃發展的白酒産業不但帶動了全鎮農業生産,也促進了畜牧業提質增效,成為當地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一大亮點。“農業生産中的秸稈和糧食為養殖肉牛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飼料,而肉牛的糞便又是農作物的上乘肥料,同時優質的糧食也是白酒生産的重要原材料,白酒加工後的副産品酒糟又反過來可以喂牛。”張繼業説,農業生産、肉牛養殖、釀造白酒三者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産業循環鏈條。
“去年,全鎮人均增收達1.5萬元,增速位居赤峰市前列。”張繼業&&,目前鎮里正在探索延伸産業鏈條,通過“農牧業+白酒+旅游”發展模式,在酒業文化、白酒生産、工業旅游、酒糟利用、肉牛養殖等多方面綜合協調發展,讓産業鏈“接二連三”,撬動鎮域經濟增值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