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 | 看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4/22 18:05:37
來源:新華網

文化中國行 | 看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字體: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濠河之濱,係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獨立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4月21日,“文化中國行”來到南通博物苑,專訪了南通博物苑書記、主任杜嘉樂,深入了解這座博物館的特色。

(濠南別業外景)

  為何取名“苑”而不是“館”?

  説到名字,南通博物苑為何是“苑”而非“館”呢?杜嘉樂介紹,“苑”有園林、園囿的含義,還寓意科學文化薈萃之地。與一般博物館不同,南通博物苑不僅有室內展館,還有室外園林,開創了中國博物館建設“館園一體,中西結合”的先例。

  初看南通博物苑,綠樹成蔭,鮮花爛漫,像個花園。再看,南通博物苑是植物園、動物園,又有科技館、天文館、自然館等一系列展館,很難用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去詮釋。“它形成了一個室內室外互動展示的格局,一個‘苑’字道出了其特色。”杜嘉樂説。

  南通博物苑的“鎮館之寶”都有啥?

  談及南通博物苑的“鎮館之寶”都有什麼?杜嘉樂説,不得不提的就是這件越窯青瓷皮囊式壺。作為目前越窯青瓷中皮囊式壺的孤品,同時又是罕見的秘色瓷,它從出土時就受到人們的珍視,歷經國內古陶瓷專家的鑒賞,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除了越窯青瓷皮囊式壺,在杜嘉樂心中還有一件文物非常珍貴,就是張謇手寫“博物苑”三個字的匾額。

  杜嘉樂介紹,南通博物苑通過挖掘歷史文化、創新展覽形式,凸顯其獨特性,為觀眾提供深入體驗傳統文化的場所。如今,博物苑新老建築相融,文化氛圍濃厚,園林環境優雅,成為親近科學、接受文化熏陶的佳地。

策劃:萬方

執行策劃:袁晗 樊珊珊

記者:陳碩

攝像:張可心

後期:陳正 王曄

終審:陳競超

鳴謝:中共南通市委宣傳部

新華網新聞中心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袁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