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30萬億元!長三角引領示范再突破-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4/01 22:43:29
來源:新華社

站上30萬億元!長三角引領示范再突破

字體:

  【開欄的話】東南形勝,今更勝昔。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有一片通江達海的熱土,這就是滬蘇浙皖合抱而成的長三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支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年多來,從硬體聯通到機制協同,從科技創新到産業創新,從生態環保到經濟發展,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長三角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功能不斷鞏固提升。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即日起,新華社推出“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長三角篇”行進式報道,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全景展示三省一市在這篇大文章中寫下的新篇章。

  站上30萬億元!2023年,長三角三省一市——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中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

  擁有9座GDP萬億城市,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高鐵裏程突破7000公里,陸域所有地級市都有動車通達;集聚全國約30%的高新技術企業,現代化産業體係加快建立……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看長三角,也是看發展全局。

  “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牢記黨中央囑托,35.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處處“新”潮澎湃,奏響“春之曲”。

  實力更“強”:不到4%面積創造全國24%GDP

  “萬億之上,奔赴山海”。今年2月下旬,“常州—上海經貿交流和創新合作活動周”正式啟動。現場簽約新能源、積體電路等領域2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280億元,讓人們見識到江蘇常州這座新晉“萬億之城”的拼勁。

  合成生物島、細胞科技港、東方碳谷……走進常州,新産業、新地標令人目不暇接。常州市市長盛蕾表示,從國家大戰略中找準“小切口”“挖深井”,常州將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産業高地。

  在理想汽車江蘇常州基地,成品汽車準備下線(2024年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踏上新征程,必須全力以赴打好高品質發展這場硬仗。包括常州在內,長三角三省一市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級臺階,不斷向上突圍、向新蝶變。

  ——看總量。2023年,上海GDP達4.72萬億元,江蘇GDP達12.82萬億元,浙江GDP達8.26萬億元,安徽GDP達4.71萬億元,區域經濟總量突破30萬億元大關。

  上海財經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院長張學良分析認為,2023年長三角經濟總量已與德國、日本相當,每人平均GDP超過1.8萬美元,世界級城市群地位進一步提升。

  ——看結構。最近五年來,長三角的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的産業規模分別佔全國的3/5、1/3和1/3。

  在位于常州市武進區的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車間忙碌(2023年12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位于上海西郊的青浦區華新鎮,過去是一個農業鎮,有人形容這裏“飄著有機肥味”。搭乘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近年來華新鎮“長出”了包括“三通一達”在內的7家上市公司,快遞物流産業規模達到千億元級別。

  産業結構升級只有進行時。依托青浦區的“長三角數字幹線”,華新鎮加快建設虹橋數字物流裝備港。從自動分揀設備到冷鏈運輸技術,推動“汗水快遞”不斷走向“智慧物流”。

  ——看速度。圍繞今年經濟工作,長三角多地提出“奮力一跳”的新目標,高品質發展力爭走在前列。

  “忙不過來!”開年以來,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峻帶隊參加了多場國際物流展會,展示氫能和鋰電叉車等新産品。今年1至2月份,公司外貿額同比增長逾40%。

  在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工人們在生産銷往RCEP成員國的叉車(2023年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汪海月 攝

  合力股份所在的合肥是安徽首個GDP突破萬億元的城市。2024年,合肥提出,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左右。圍繞這個目標,很多工作都有明確要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萬戶、新能源汽車産量突破120萬輛……加速奔跑成為長三角多個城市的共同“姿勢”。

  動力更“新”:加快建設長三角科創共同體

  長方形的黑色小盒子,只有一本書大小,卻是衛星的智能“大腦”——今年2月,位于浙江杭州的之江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極光1000-慧眼”星載智能電腦跟隨衛星進入太空。

  這是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展示的“極光1000-慧眼”星載智能電腦。新華社發

  與傳統遙感衛星拍攝圖片要傳到地面處理不同,搭載“極光1000-慧眼”後,衛星在天上就能直接進行“雲判”、壓縮以及目標識別。“我們將不斷激發智能計算對産業變革的跨越式推動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説。

  “上海和長三角區域不僅要提供優質産品,更要提供高水準科技供給”“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跨區域協同”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引著長三角做實科技創新共同體,持續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

  在南京紫金山實驗室6G綜合實驗室,科研人員展示自主研發的貝葉斯學習基帶晶片(2023年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最近幾天,位于江蘇南京的紫金山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正馬不停蹄地籌備即將召開的2024全球6G技術大會。從追趕到並跑,再到如今5G、6G力爭引領創新,中國行動通訊技術的迭代史,也是一部創新史。

  “現在研發6G,就是為未來的智能化資訊社會提供超強連接能力。”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尤肖虎表示。

  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建設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包括上海光源等在內,長三角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計28個。每萬人擁有研發人員76.20人年,是全國平均水準的近2倍。

  用制度創新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今年一季度,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攜手華東理工大學、江蘇百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啟了聯合攻關計劃“抗體藥物的國産制造關鍵技術開發和産業化”項目。這項合作,源自長三角的“揭榜挂帥”機制。

  根據科技部與三省一市聯合印發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合作機制》,復宏漢霖在“長三角一體化科創雲平臺”上發布了技術需求。經過多輪對接論證,由華東理工大學和江蘇百林科共同揭榜。

  如今,三省一市累計發布“企業出題”的48項重點揭榜任務,全國揭榜單位數量超過380家,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2021年揭牌的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通過探索“項目經理制”“團隊參股”“撥投結合”等創新舉措,構建起一套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係。

  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跨區域協同。經過300余項開發及適航驗證試驗,安徽的蕪湖鑽石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通用航空發動機,2023年完成首飛並獲頒型號合格證。

  “在突破關鍵技術的過程中,我們和江蘇、上海等地的高校、院所以及企業共同研發創新。目前已基本實現量産,今年簽了近500臺發動機訂單。”企業負責人鄭君説。植根于長三角的航空産業鏈,“大飛機看上海、小飛機看蕪湖”的格局日益成型。

  空中遠望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的形如鸚鵡螺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中)(2023年11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類似的故事,在長三角俯拾皆是。作為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個綜合性大科學裝置,借助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最快2分30秒就可以看清一個蛋白質結構。如今,該設施已為近450家科研單位和企業的1985個課題組提供服務,其中長三角用戶佔比64.2%。

  統計顯示,2023年長三角有28個科技創新聯合攻關項目加快實施,成為跨區域協同創新的有力抓手。

  磁力更“足”:從中國的長三角到世界的長三角

  內暢外聯、通江達海。生機勃勃的長三角,不僅是經濟發展的熱土,也是改革開放的高地。

  從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到三省一市共同打造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從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到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中國推動高水準開放的進程中,留下了深深的長三角印記。

  安全有序的數據跨境流動,是制度型開放的重要內容。按照“從企業到行業、從案例到清單、從正面到負面”的原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加快編制涉及跨境的一般數據清單和重要數據目錄。目前,已基本編制完成智能網聯汽車車輛遠端診斷、跨國公司集團管理等20個場景的數據跨境流動分級分類清單目錄,完成論證後將對外發布。

 空中俯瞰建設中的上海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項目(2024年1月18日攝,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依托數據跨境流動的制度優勢,我們還在建設國際數據經濟産業園,希望打造成國家對外合作開放的新平臺。”上海臨港集團董事長、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袁國華説。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伴隨著響亮的汽笛,兩列從重慶團結村站始發的海鐵聯運班列,近日先後抵達寧波舟山港鐵路北侖港站。隨後,班列上的165輛新能源汽車通過船舶轉運至墨西哥……隨著渝甬班列新能源汽車“雙專列”成功首發,寧波舟山港服務國家戰略和全球用戶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浙江寧波舟山港金塘港區碼頭作業繁忙(2024年2月1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姚峰 攝)

  既要基礎硬體暢通,也要營商環境優化。今年年初,《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制度試點方案》發布。首批“白名單”中,南京健友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需進口的兩種物品在列,這讓企業十分振奮。

  “以往,進口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一般先通過藥監局申請批件,再向海關申請通關單,大約需要8-10個工作日。現在,只需接受市場監管部門的後續監管,效率大大提升。”企業相關負責人王薇説。

  在開放中謀合作、贏未來。今年2月,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宣布,計劃與小鵬汽車共同開發兩款面向中國市場的智能網聯車型,首批車型將于2026年在合肥投産。

  這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2023年8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得益于中國的擴大開放,短短兩年半時間裏,大眾汽車集團在合肥建立了一個新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中心,匯集1200名研發人員,覆蓋從研發、生産到銷售服務的完整價值鏈。

  數據印證開放活力:今年1月份安徽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2家,同比增長75%;截至今年1月底,上海集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到962家,始終是外商投資首選地之一……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五年多以來,區域發展顯示“攥指成拳”的合力,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功能不斷鞏固提升。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將不斷譜寫新篇章。

  文字記者:王永前、陳芳、何欣榮、陳尚營、陳剛、魏一駿

  視頻記者:潘旭、狄春、丁汀、陳傑

  海報設計:姜子涵

  編輯:雷敏、孫鵬程、 徐金泉、徐亮、 吳建路 、金怡、侯幫興、鄔金夫

  統籌:曹江濤、黃小希

【糾錯】 【責任編輯:錢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