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2023,塞納河奇幻漂流-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1/29 15:54:59
來源:新華社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2023,塞納河奇幻漂流

字體:

  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19年開始,我們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採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

  2023年,他們踐行“四力”,從“一帶一路”的重點工程到沿着長江、黃河、長城進行深度調研;從巴以衝突的現場到進入剛剛發生政變的非洲國家;從北極圈裏“冰上絲綢之路”的重點項目到大灣區熱火朝天的基建工程;從神舟飛船的發射、回收到“中國天眼”的成果爆發和運行維護;從京津冀嚴重水害到積石山地震災區的生命救援;從世錦賽、亞運會、大運會的國際賽場到“村超”、“村BA”這樣的鄉土賽事;從接力守護烈士英靈半個多世紀的父與子到為殘障兒童免費送教上門的鄉村教師父女……

  他們凝固新聞的瞬間,記錄歷史。

  從2024年1月1日起,“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3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後的故事。希望他們的作品和講述,能帶給您希望與力量。

  2023年7月,一個尋常的巴黎夏日,我坐在巴黎奧組委為國際奧林匹克攝影隊準備的類似於充氣艇的測試船上,與四名外通社同行一道參加巴黎奧運會水上開幕式測試。眾所周知,法國人要在塞納河上辦開幕式,這是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破天荒的天馬行空的浪漫啊!

  當天的活動高度保密,到了接頭地才知道要做什麼。我抑制不住嘴角上揚,內心翻涌——“如果不是背靠新華社,我幾輩子才能有如此的殊榮啊”。

  塞納河那天浪大,小艇不穩。逛蕩着,逛蕩着,我嘴角輕微下沉,五臟六腑也開始翻涌,早上吃的牛角麵包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也想出來看看河景。我保持着極大的克制和體面,一絲不茍按着快門,腦子裏也開始翻涌,仿佛蹭上了機器貓的時光機,晃啊晃啊晃啊……

  ↑高靜手繪的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簡易路線圖

第一站——巴黎聖母院:總是讓人忍不住心疼

  前面就是巴黎聖母院了。

  距離那場驚天大火已經過去好幾年了,每次路過這裡已經習慣了她被塔吊環繞、被腳手架包裹成“木乃伊”的樣子,習慣了她因為失了塔尖導致兩個鐘樓格外顯眼的樣子。

  ↑2023年7月17日,船艇參加綵排時經過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當日,巴黎奧組委在法國塞納河上進行了一場奧運會開幕式迷你綵排。57艘船參與了這次綵排,數量相當於正式開幕式的近一半,其中39艘船為各體育代表團船隻,另18艘船為服務船隻(協助船、醫療救援船、OBS轉播船)。

  關於她的流言一直沒有停過,從謠言四起到辟謠再到新一波小道消息橫走江湖,我對關於聖母院的新聞有些警惕。直到臨近年末,法國總統馬克龍親自發聲,稱巴黎聖母院將於2024年12月8日重新開放,擲地有聲!我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殺向聖母院。果然,塔尖的輪廓已經若隱若現。

  ↑這是2023年12月8日在法國巴黎拍攝的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

  這次,法國人不會食言了吧?巴黎聖母院涅槃重生的那天會治愈多少破碎的心啊,包括我的。

第二站——沙特萊劇院 (Théâtre du Châtelet):十月的一個下雨天

  右前方是始建於1860年的沙特萊劇院。

  十月。下雨。這是沙特萊劇院在我腦海中刻下的兩個關鍵詞。每年的“金球獎”頒獎典禮我都會來這裡。就在十月的某一天。而這天必下雨。

  老天對我這個足球門外漢不薄,短暫的任期內讓我拍到那麼些個足壇天之驕子。躲在“400頭”後的我總是誠惶誠恐,懷着感恩的心不敢有絲毫怠慢。

  ↑2023年1月11日,巴黎聖日耳曼隊球員梅西(左)和內馬爾在比賽中。當日,在2022-2023賽季法國足球甲級聯賽第18輪比賽中,巴黎聖日耳曼隊主場以2比0戰勝昂熱隊。

  ↑2023年2月14日,巴黎聖日耳曼隊球員姆巴佩進球後與內馬爾慶祝,該進球在主裁判經過VAR(視頻助理裁判)確認後被判無效。當日,在法國巴黎王子公園球場舉行的2022-2023賽季歐洲足球冠軍聯賽八分之一決賽首回合比賽中,法甲巴黎聖日耳曼隊主場以0比1不敵德甲拜仁慕尼黑隊。

  ↑2023年11月28日,巴黎聖日耳曼隊球員姆巴佩(左)在比賽中慶祝進球。

  ↑2023年11月28日,巴黎聖日爾曼隊球員姆巴佩在比賽中。在當日的歐冠小組賽第5輪比賽中,F組的巴黎聖日耳曼隊憑藉姆巴佩在傷停補時階段的點射破門主場1:1絕平紐卡斯爾聯隊,成功守住了小組第二的位置。

  今年是充滿變數的一年,“梅老闆”“封王”後結束在“巴黎不快樂的兩年”,赴美養老,基本功成身退;內馬爾遠赴中東,年紀輕輕選擇賺錢躺平,令人唏噓加心疼;大巴黎僅存的“老大”——“姆總”繼續之前的戲碼,去去留留揪人心,但基本去意已決,與“大巴黎”分手是早晚的事。對於非足球體育記者的我來説,也許此生再見不到其真人面。因此,我告訴自己拍一場少一場,見一次少一次,拍一張是一張,無比珍惜每一次能拍到他們的機會。

  然而,人生就是充滿奇遇和驚喜。賽場上拍不到的“梅老闆”,5月踏上“勞倫斯獎”的紅毯,10月又捧起了“金球獎”獎盃。我更加篤定,沒有什麼絕對和永遠,唯有踏實走好腳下的路,永遠做好準備,不顧一切去熱愛生活,驚喜總在前面。

  ↑2023年5月8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2023年勞倫斯世界體育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男子運動員獎的梅西展示獎盃。

  ↑2023年10月30日,梅西在頒獎典禮上手捧金球獎獎盃。當日,由《法國足球》雜誌舉辦的2023年金球獎頒獎典禮舉行,阿根廷球員梅西第八次榮膺金球獎。

第三站:盧浮宮——快閃和徐來

  小船繼續逛蕩,右前方那一片雄偉的建築群就是盧浮宮了。

  9月的一天,來自中國的“杜麗娘”和“柳夢梅”在這裡“閃過”,釵光鬢影、水袖翩然。深宮內的蒙娜麗莎不知能不能聽懂這來自東方的烏托邦式的愛情故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023年9月13日,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院長施夏明(左)和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孔愛萍在法國巴黎盧浮宮金字塔廣場上參加崑曲快閃。

  ↑2023年9月13日,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孔愛萍在法國巴黎街頭參加崑曲快閃。

  ↑2023年9月9日,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法國觀眾體驗崑曲旦角扮相。

   因為疫情,過去幾年在異國他鄉少見國人面。這一沉寂終在2023被打破。崑曲來了,中國雜技來了,豫園花燈來了,勞倫斯·許來了,電視劇《狂飆》中的“大嫂”都來了,熱熱鬧鬧的、絡繹不絕的、許久不見的家人們終於都來了。

  ↑2023年12月8日,演員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中國雜技“奇妙之夜”演出上表演《高椅》。

  ↑2023年12月8日,演員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中國雜技“奇妙之夜”演出上表演《草帽》。

  ↑2023年9月27日,模特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恭王府服飾秀”上展示設計師勞倫斯·許創作的恭王府系列高定服裝。

  ↑2023年5月17日,在法國戛納舉行的第7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中國演員高葉亮相日本影片《怪物》首映禮紅毯。

  ↑2023年12月14日,人們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山海有靈”——豫園燈會開幕儀式暨預展上參觀。

  中國文化之美,快閃於形,徐來於神,在與法國文化的親近和碰撞中,相知相交相融相合,不囿於山海,彼此動靜皆有靈。

第四站:奧賽美術館——這裡曾是火車站

  盧浮宮的斜對岸,我的左手邊是令人心醉的奧賽美術館。每當我走進這裡,就仿佛是沉入海洋球樂園的嬰孩,在美好的有些不真實的世界裏無拘無束地游弋、翻騰。

  ↑2023年10月16日,在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參觀者在參觀展覽“梵高在瓦茲河畔歐韋,最後的歲月”。

  在這裡,心變得敞亮,人變得大膽,思路也成了脫韁的野馬,一去不返。凝視着梵高的眼睛,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問的。我好想鑽進畫裏,變成印象派畫家筆下那一點斑駁的光影。

  眾所周知這裡曾是一個火車站,墻面上的大鐘,還在兢兢業業記錄着時間。想起電影《雨果的秘密》,裏面的小男孩就住在這樣的大鐘裏,和我一樣,望著外面的屋頂。這裡的火車會開到哪呢?

  開到星光璀璨的戛納,看“他們”都老了嗎?看“金棕櫚”花落誰家?

  ↑2023年5月27日,在法國戛納,法國導演朱斯蒂娜·特裏耶展示“金棕櫚獎”獎盃。

  ↑2023年5月27日,美國演員伊娃·朗格利亞在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踏上閉幕式紅毯。

  ↑2023年5月17日,在法國戛納舉行的第7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金攝像機”單元評委會主席、法國演員阿奈絲·德穆斯捷亮相拍照式。

  開到夏日絢爛的蒙彼利埃,喝一杯消暑的小酒?

  ↑2023年7月19日,一名男子搬着電風扇走在法國南部城市蒙彼利埃街頭。

  ↑2023年7月18日,在法國南部城市蒙彼利埃,一名女子用手遮陽。

  開到香奈兒如夢如幻的T&,品衣香鬢影?

  ↑2023年3月7日,模特在法國巴黎時裝周上展示法國品牌香奈兒2023/2024秋冬新品成衣。

  ↑2023年1月24日,模特在法國巴黎高級定制周上展示法國品牌香奈兒2023-2024春夏新品。

  開到羅蘭加洛斯紅土場,一睹霸氣王者,所向披靡?

  ↑2023年6月11日,焦科維奇在頒獎儀式上。當日,在2023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男單決賽中,塞爾維亞選手焦科維奇以3比0擊敗挪威選手魯德,拿下個人職業生涯第23個大滿貫單打冠軍頭銜,成為獲得大滿貫單打冠軍次數最多的男子選手。

  ↑2023年11月3日,焦科維奇抵達賽場。當日,在2023巴黎網球大師賽男子單打半決賽中,塞爾維亞選手焦科維奇以2比1戰勝俄羅斯選手盧布列夫,挺進決賽。

  ↑2023年6月10日,斯維亞特克舉起“蘇珊·朗格朗杯”時不慎將蓋子掉落。當日,在2023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中,波蘭選手斯維亞特克以2比1戰勝捷克選手穆霍娃,獲得冠軍。

  開到博瓦勒野生動物園和圓了多少人夢的大熊貓“圓夢”説“後會有期”?

  ↑2023年7月24日,在法國聖艾尼昂市博瓦勒野生動物園,人們觀看“圓夢”。

  ↑2023年7月25日,在法國聖艾尼昂市博瓦勒野生動物園外,一名兒童等待送別熊貓“圓夢”。大熊貓“圓夢”25日啟程從法國返回中國,眾多民眾前去送行。

  ↑2023年7月25日,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法國總統夫人布麗吉特·馬克龍用手機展示她與大熊貓“圓夢”的合影。

  想遠了,跑偏了,趕緊把海洋球裏恣意忘我的自己拽回來。

第五站:亞歷山大三世橋——見得繁華,見得治亂

  前面是一座金碧輝煌的拱橋,是號稱巴黎最華麗的橋梁,是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名字命名的一件歷史文化藝術瑰寶。

  每次經過這裡,我的心情是明媚的,因為,這裡裝飾繁複卻眼界開闊,設計者的初衷就是減少橋兩端的榮軍院和大皇宮眺望彼此的視覺障礙。2023年,我多次路過此地卻無心賞景,因為,法國人好幾次搶登全球媒體頭版頭條的反退休制度改革大游行都以此地為始終。警車封道、旗幟標語遮天蔽日,從大皇宮眺望榮軍院阻礙重重。

  ↑2023年3月15日,人們在法國巴黎榮軍院廣場上參加第八輪反退休制度改革大游行。

  ↑2023年3月15日,法國警察和憲兵在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的游行示威現場警戒。

  2023年法國的關鍵詞裏必有“罷工游行”一項。上半年幾乎每週上演一次“反退休制度改革”罷工游行,參與者之眾、聲勢之大、歷時之長、花樣之繁多讓驕傲的法蘭西隔三岔五淪為世界人民茶余飯後的談資。最甚者是年初那場環衛工人大罷工,巴黎遭遇垃圾圍城,花都變廢都。

  ↑2023年3月17日,一名女子經過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附近無人清理的垃圾。

  ↑2023年3月15日,人們在法國巴黎一家門口堆滿垃圾的餐館用餐。

  一波甫平,一波又起。一名17歲少年之死,猶如一粒鋒利的石子劃破剛剛恢復平靜的湖面。法國各地騷亂四起,多個城市宵禁、政府取消所有大型活動、採取一切手段維護國家秩序。巴黎這幅油畫的底色變了,畫布上狼藉一片、火光沖天。走在被付之一炬的歐貝維利耶公交總站,撲面而來燒焦味刺鼻刺眼,未完全撲滅的小火苗在余燼裏掙扎,我很迷惑自己到底身在哪,直到路邊汽車殘骸旁的指示牌提醒我,這裡是巴黎。

  ↑2023年6月30日,在法國巴黎以北的歐貝維利耶,工作人員在一處被縱火破壞的公交總站現場忙碌。

  ↑2023年6月30日,在法國巴黎以北的歐貝維利耶,一輛汽車在夜間被示威者焚燬。27日在法國上塞納省楠泰爾市,一名警員截停一輛汽車時開槍,駕車的17歲少年身亡。這一事件引起法國各界強烈反應。28日晚開始,法國多個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騷亂。

  在騷亂中心地帶——楠泰爾的戴高樂廣場,餐館被燒得只剩骨架,提款機連同墻面被砸出大洞,商家的玻璃窗佈滿“冰花”一樣的砸痕,滿地黑乎乎的廢水和玻璃碴,地板也被燒得從地裏跳起來,火星還在劈裏啪啦。路上行人皆匆匆,想趕在夜幕降臨前躲回家,我雙手護着相機,在廣場上一圈圈假意踱步,伺機拍照。不着急回家的除了我還有一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靠在花壇旁用黑乎乎的手指抓起麵包屑喂鴿子。

  我盡量避開眼神匪夷所思的年輕游民,目光偶爾碰到,我會善意微笑,迅速抽身,往人多地方走。有些市民情緒過激,直接上來擋我的鏡頭,一位怒氣沖衝的婦人就衝過來説“請你不要拍我!”。

  我立刻放下相機,道歉,並解釋“我並沒有拍您,只是覺得超市玻璃幾乎全被砸爛了還在堅持營業太不容易了,您也很不容易。”

  她的慍色消失了一大半,“你在這裡幹什麼?為什麼不回家?你是記者?天快黑了,他們又要出來鬧了,你難道在等他們?”

  “是的,這一切讓您很煩吧?”

  “別提了,我就住樓上,燒了、鬧了一整宿了。”

  “您太難了,我拍個超市就走,您要是不願意入畫面,我等您離開了再拍。”

  “沒事,你拍吧。”

  這時,一位一直在旁邊默默觀察的老大爺笑呵呵湊過來,搭着婦人肩膀對着我的鏡頭,“我也不想讓你拍呢,因為我太帥了。”

  ↑這是2023年6月30日在法國上塞納省楠泰爾市拍攝的騷亂過後的場景。

  這踉踉蹌蹌的一年啊,“小馬哥”鬢上又染白了幾分,額上又增了幾條抬頭紋。

  ↑2023年7月1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協和廣場的以“士氣”為主題的國慶閱兵式現場檢閱儀仗隊。

  ↑2023年7月14日,“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國慶閱兵式。

  ↑2023年11月10日,鴿子飛過法國巴黎和平論壇會場。

終點站:埃菲爾鐵塔——與鐵塔有關的一切,一切都與鐵塔有關

  ↑2023年7月17日,參加奧運會開幕式迷你綵排的船艇抵達埃菲爾鐵塔腳下。

  前面就是終點站——耶拿橋,這個橋連通埃菲爾鐵塔和特羅卡德羅廣場,後者將是有眾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的開幕儀式舉辦地。試想一下,奧林匹克時隔100年後重返巴黎,開幕的那天,埃菲爾鐵塔的天空將會是怎樣的絢爛圖景!

  儘管我至今對河上開幕式的安全性、可行性持懷疑態度,但我從未懷疑過千帆順流而下,向着埃菲爾鐵塔齊發這一想法的正確性。因為,在巴黎,一切都可以並應該與鐵塔有關,與鐵塔有關的一切都不可避免會變得美好而通透,鐵塔是巴黎的高光與靈魂。

  我拍過一年四季的鐵塔,為了等一隻飛鳥,在花樹下守成雕像。

  ↑2023年3月19日,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下春花綻放。

  我拍過節日慶典的鐵塔,煙花漫天似流星墜地。鐵塔與煙花,説不好誰成就誰。

  ↑2023年7月14日,焰火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周圍綻放。

  我拍過以藝術之名而千面善變的鐵塔,它是繆斯女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2023年4月3日在法國巴黎拍攝的埃菲爾鐵塔(後)和“小埃菲爾鐵塔”。藝術家菲利普·曼德龍製作的“小埃菲爾鐵塔”是法國巴黎地標建築——埃菲爾鐵塔十分之一大小的複製品,在原作附近展出到4月10日。

  ↑2023年2月16日,在位於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附近的臨時大皇宮,人們在ART CAPITAL藝術展上參觀。

  我拍過垃圾圍城時的鐵塔、恐襲過後的鐵塔,越是“危機”題材,我越想往鐵塔身邊去,除了地標意義,她更像是一種依靠。

  ↑2023年3月15日,一名女子牽狗走過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附近無人清理的垃圾。

  ↑2023年12月3日,憲兵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附近巡邏。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2日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巴黎當晚發生持刀襲擊事件,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襲擊者已被逮捕。

  終於上岸了。我的時空幻夢也醒了。

  經過這一趟奇幻漂流,我開始不顧一切憧憬明年了。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話想對巴黎説,也想對你我説。

  ↑2023年11月19日,人們在法國巴黎點燈後的香榭麗舍大街上拍照留念。 當日,法國巴黎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迎來一年一度的點燈儀式。

  ↑2023年5月26日,在法國戛納舉行的第7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一種關注”單元評委會主席、美國演員約翰·克裏斯托弗·賴利拿着玫瑰亮相影片《老橡樹》首映禮紅毯。

 

  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觀看高靜2023年的其他報道↓

策劃:蘭紅光

統籌:武巍、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記者:高靜

編輯:章磊、金馬夢妮、郝建偉、楊純、尹棟遜、呂帥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