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證監會發布《關于高品質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又稱北交所“深改19條”)以來,北交所公司關注度日益提升,機構調研紛至遝來。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9月27日,9月份以來,79家北交所公司受到機構調研(含業績説明會),環比大幅增長。
在調研中,公司轉板安排成為機構關注點,至少33家公司被問及是否有轉板安排或意向。
市場人士認為,北交所公司受機構調研次數提升,一方面是半年報披露後,市場對低估值且業績增長公司關注度提升,另一方面在于北交所“深改19條”發布後,北交所改革紅利、公司發展潛力對機構投資者吸引力提升。
政策紅利加持
北交所公司受關注度提升
半年報披露後,績優低估值上市公司迎來機構密集調研。
對此,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機構調研北交所公司力度明顯加大,首先是因為近期北交所“深改19條”出臺,標誌著北交所改革總方案和“施工圖”均已明確,北交所的政策紅利、發展潛力對投資機構充滿吸引力;其次,北交所公司市值管理意識和投資者關係管理能力逐漸提升,願意讓更多的投資者和機構了解公司發展現狀和前景;最後,機構投資者也越來越看中北交所的發展機遇和投資機會,積極尋找合適投資標的,並提前布局。
渤海證券創新投資總部副總經理張可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交所公司接受調研數量增加,一是有政策預期,二是北交所有一些質地非常好的標的,三是北交所整體估值較低。
從調研機構數量來看,截至9月27日,9月份以來,同力股份、利爾達等5家公司均接待超30家機構調研。其中,同力股份受關注度最高,48家券商、基金公司、保險資管等分三批奔赴公司調研。
從行業來看,上述接受調研的79家公司中,機械設備、電力設備和基礎化工行業公司數量較多,分別有11家、11家和10家。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較為集中在這些行業;另一方面,從接受調研公司情況來看,大多半年報業績增長較高;此外,接受調研的公司大多營收、凈利潤規模較高,引起機構投資者關注。
轉板意向成機構關注點
專家認為不能僅盯估值差
北交所設立以來,僅有觀典防務、泰祥股份和翰博高新3家公司轉板成功。此次北交所“深改19條”提出,“穩妥有序推進北交所上市公司轉板”。隨後,北交所就優化轉板安排徵求意見。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指引第7號——轉板》已經修訂完成,即將向社會公布。在轉板規則優化的背景下,市場對北交所公司的轉板預期增強。
因此,機構調研中,轉板意向或安排成為機構提問最多的問題,至少有33家接受調研的北交所公司被問及轉板可能性或相關意向、安排等。周運南表示,機構關注北交所上市公司是否轉板,是因為轉板代表公司有業績支撐、有資本規劃、有發展動力,更重要的是代表未來機構可能有更好的退出環境。未來北交所轉板可能呈現常態化、品質化,能轉板成功的公司大概率是北交所的頭部企業,但每年轉板企業數量可能有限。
此外,估值套利是機構關注公司是否轉板的重點之一。張可亮表示,北交所估值與科創板、創業板存在明顯差距,符合轉板條件的公司如果成功轉板,估值提升預期比較明確,存在一定套利機會,因此機構對公司是否轉板較為關注。但是,隨著北交所“深改19條”逐步落地實施,北交所與科創板、創業板估值差距有望逐漸縮小,轉板概念股熱度將逐步降低。
從回復來看,多數北交所公司表示,將根據最新政策進行審慎研判,結合市場情況及未來的自身發展規劃綜合考慮是否轉板,若有轉板規劃,公司將及時披露。
諸海濱表示,有序推進北交所公司轉板對資本市場整體而言是好事。一方面,一些業務較好但估值較低的公司,轉板後估值可能迎來重估;另一方面,轉板渠道進一步暢通,也能吸引一些優質、前景好的公司到北交所上市。
“但是,轉板並不是僅滿足簡單的財務標準就可以的,還要考慮上市時間、擬轉板板塊定位與公司科創屬性、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等。對于機構而言,不能僅盯著兩個交易所的估值差,簡單選擇估值差較大的公司,需要依靠專業知識和長期跟蹤判斷來選擇。”諸海濱進一步表示。
除了轉板意向之外,機構對于募投項目進展、毛利率、研發、新技術等問題較為關注。諸海濱表示,北交所公司多數上市時間在兩年內,募投項目還處在建設期,機構投資者對募投項目未來是否能夠順利達産、公司所處行業景氣度以及未來業績的可持續增長能力等,都非常關注。業績穩定增長,是北交所公司能給投資者帶來正回報的先決條件。
除了募投項目進展,張可亮表示,機構關注重點還有企業新産品、新技術,以及未來可能對公司財務帶來的影響等。(記者 吳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