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黃金價格上漲成為熱搜詞。另一邊,鑽石市場卻似乎吹起冷風,“鑽石冷黃金熱”越來越成為珠寶市場的真實寫照。
不僅如此,“鑽石冷黃金熱”也攪動了行業格局,同時影響着相關公司的發展。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最近一年以來,一些主營黃金業務的公司業績普遍出現增長,從事鑽石業務的公司則普遍業績下滑。
“保值”成為年輕人
珠寶消費的重要考量
“這一年金飾金價的漲幅接近30%。”深圳水貝金展廣場一家金飾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日,記者再次前往深圳水貝黃金珠寶集聚區。儘管是工作日,但前來挑選黃金飾品的消費者絡繹不絕,人氣很高。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一廣場內的鑽石飾品店舖,消費者寥寥無幾。“按等級不同,目前裸鑽價格每克拉在1萬至5萬元左右。與金價不同,這一年來鑽石價格呈下跌態勢,零售價格跌幅在10%左右。”一家鑽戒店舖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也隨機對幾位正在挑選黃金飾品的年輕消費者進行採訪,在問及為何選擇黃金飾品而不選擇鑽石飾品時,得到最多的回復是黃金比較“保值”,此外還有黃金金飾變現容易,鑽石飾品價格不透明等。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枚標價57000元左右的0.5克拉18K金白鑽石女戒,實際售價僅為標價的2.5折。而且,記者走訪了多家店舖,發現不同店舖的價格和折扣幅度也不盡相同。
在回收方面,記者在不少社交&&上看到,有不少消費者&&自己高價買的鑽戒在回收時經歷了價格“大跳水”,甚至有人&&自己買的鑽戒到頭來“最值錢”的反而是18K金的戒托,現場也有店舖&&天然鑽石的回收價格會打折。另一邊,不少金飾店舖標注黃金金飾回收價格為460元,也就是當天買入價格減去10元,還可以現場“折現”。
培育鑽石帶來的衝擊
在業內人士看來,培育鑽石的出現也衝擊着天然鑽石市場。據全球珠寶行業分析機構Tenoris彙編的數據,人造鑽石的市場份額自2021年以來不斷提升,2023年7月,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49.9%,已經非常接近50%的臨界點。
記者在水貝一些培育鑽石店舖看到,不少店舖打出的價格在每克拉2500元左右,而且現場靠肉眼的確分辨不出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區別。“這一年來培育鑽石的批發價也跌了不少,不僅與天然鑽石的價格下跌有關,這或許還與之前不少中間商囤貨太多有關,從而拉低了價格。”有培育鑽石批發商告訴記者,“其實培育鑽産業價格戰在海內外都存在。海內外市場需求萎縮,上游擴産,中游庫存積壓,都導致了價格戰的發生。”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全球需求收縮的大背景下,疊加培育鑽石批量進入市場的衝擊,作為非必需品的鑽石自然也就出現價格下跌。此外,近些年培育鑽石大量進入市場形成了對於天然鑽石的替代效應與擠出效應,同時由於培育鑽石進入市場加大了市場供給,自然也就對天然鑽石市場形成了較大的價格壓力。
“金漲鑽跌”攪動行業
上海鑽石交易所網站披露的上海鑽石價格指數(SDPI)顯示,多個重量分段的鑽石價格指數在去年達到高位後便持續下降。以1.00-1.49克拉的鑽石指數為例,該指數2022年上半年一度超過120點,此後一路下滑,目前該指數已跌至不足100點。
黃金價格上漲、鑽石價格下跌影響着行業和相關公司的發展。據Wind數據,A股黃金珠寶類上市公司中,絕大多數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出現正增長,半數以上公司營收同比增速超過10%,超過七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20%。
不過,幾家鑽石業務佔比較大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卻普遍出現下滑。以迪阿股份為例,該公司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4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0.45%,實現歸母凈利潤0.5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0.77%。資料顯示,迪阿股份主要産品包括求婚鑽戒、結婚對戒和紀念日禮物。
*ST愛迪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公司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41億元,同比下降12.57%,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27億元。分業務來看,上半年公司鑲嵌飾品收入同比下降4.34%,成品鑽收入同比下降98.27%。
迪阿股份在半年報中&&,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作為重要避險工具的黃金需求顯著提升,對鑽石鑲嵌類産品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鑽石鑲嵌行業呈現周期性調整。
此外,培育鑽石或者説合成鑽石近年對鑽石市場也産生了影響,培育鑽石價格的下滑隨之影響了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比如,力量鑽石此前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6億元,同比下降19.44%,實現歸母凈利潤1.72億元,同比下降27.95%。對於營收下滑,力量鑽石在上述半年報中&&,原因是公司主要産品培育鑽石銷售價格下降。
迪阿股份近日在業績説明會互動問答環節&&,材質上雖然現在有合成鑽,但其認為合成鑽匹配的消費場景是日常佩戴和裝飾,而且合成鑽的價格下跌的速度也非常快。所以,天然鑽石先天具備的稀缺性和珍貴性在愛的表達場景下會更勝一籌。
不過,也有公司&&受培育鑽石價格下跌影響不大,仍看好相關業務發展。比如惠豐鑽石近日在業績説明會回復相關問題時&&,公司的利潤來源主要為金剛石微粉,目前培育鑽石價格下跌對公司業績影響不大。公司持續看好培育鑽石行業,陸續增加培育鑽石産能,目前已批量生産。記者在現場採訪時發現,由於天然鑽石價格的下跌,也有不少消費者&&自己會開始關注鑽石飾品。(記者 吳家明 胡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