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 19 15:26:24
來源:新華網

這位身高不到一米的醫生 守護着全村2000多名村民的健康

字體:

  新華社南昌8月19日電(記者舒暢 王奕涵 胡晨歡)對於醫生肖九林來説,坐上診室裏那把40厘米高的椅子,是個體力活。

  他需要用雙手撐住椅面,借力翻上椅子,才能坐好。這個上午,肖九林連着接待了三位病人,寫處方、打針、配藥,在診療室、注射室、藥房之間來來回回,翻上翻下十幾次,特意改短的白大褂印出大片汗跡。

  如果站在地上,這位59歲的鄉村醫生,大部分時候目之所及是病人的腰部。三歲那年,一場疾病讓他的身高停在了90厘米,四肢形態異常。

  8月15日,肖九林在診所的藥房取藥。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因為身體不便,肖九林差點學不了醫。出生在江西省于都縣段屋鄉嚴崗村的肖九林家境窘迫,高一輟學,嘗試學過幾門手藝,但還是覺得學醫最實在,能解人之苦。可周圍的醫生並不相信這個年輕人,嫌他手沒力氣、腿走不遠,身高也不夠。

  但肖九林很堅持,想自己養活自己,也想救人。最終被説動的是鄉衞生院的一位醫生,他讓肖久林嘗試用注射器從藥瓶裏抽藥,看他手抖不抖,有沒有勁。

  “結果我抽得很乾淨,一滴沒漏,瓶子也沒有掉到地上。”1984年起,肖九林在鄉衞生院待了兩年,又到衛校深造三年。

  8月15日,肖九林在診所給一位患者開藥。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在這個“高海拔”的世界,和自己眼晴一般高的病床、身高兩倍高的輸液架,以及其他種種障礙,都讓肖九林“有時真的很痛苦”。但他始終是那個想辦法的人,比如踩着凳子給病床上的病人看診;把高高的輸液架先斜靠在板凳上,挂上輸液瓶再慢慢扶正。現在,他擁有一間量身打造的衞生室:墻上的燈開關往下裝了,房間的門把手往下挪了,洗手池的高度往下降了,桌子、椅子、凳子腿也被鋸掉了十多公分。

  1989年,衛校畢業的肖九林考取了鄉村醫師資格證,成為家鄉的一名鄉村醫生。一次出診時,同村的黃淑珍和她生病的奶奶都看中了這個做事仔細的小夥子。

  婚後,妻子黃淑珍成為肖九林最得力的助手。三十多年來,肖九林常常出診、家訪。近的地方,他自己走路去;遠的地方,黃淑珍騎自行車、電動車載他去;車也難過的泥濘路,黃淑珍背他去。診室沒有嚴格的開閉診時間,只要有病人,肖九林就在。出診路上,他和黃淑珍見過清晨日出,也遇過半夜兩點的瓢潑大雨。為了不錯過病人的電話,兩人的手機從不關機。

  8月15日,肖九林的妻子背着他出診。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村裏人漸漸習慣夫妻兩人結伴而行的畫面,也開始相信肖九林。從業初期,為了盡快拉近與病人的距離,肖九林在開藥次日還會登門拜訪。夜裏,他研讀醫書,精進醫術。如今,肖九林熟知所負責的村小組所有村民的健康信息,其他小組的村民也會慕名而來求醫。

  “肖醫生很貼心,經常打電話問我病怎麼樣了。有了他,村民看病很方便。”67歲的羅慈秀患有高血壓,常來找肖醫生看病。

  截至2021年底,像肖九林這樣的鄉村醫生,在全中國有114.7萬,他們正在打通中國鄉村醫療服務“最後一公里”。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98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