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光伏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各項指標均呈快速增長態勢。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規模約4.7億千瓦,已超過水電成為我國裝機規模第二大電源。而根據光伏行業規範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上半年全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産量再創新高,同比增長均超過65%。
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光伏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亮眼,不少公司預計業績同比大幅增長,其中,晶科能源、歐晶科技、清源股份、鈞達股份等公司預告凈利潤增長上限超300%,億晶光電的增幅更是超過1000%。
“與去年光伏産業鏈上游因為硅料價格屢創新高而利潤大增不同,今年光伏産業鏈上游由於價格回落導致利潤減少,但卻刺激下游裝機量顯著增加,從而促進下游企業利潤回升。”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對《證券日報》記者&&。
光伏裝機規模大幅增長
今年上半年,在産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光伏産業鏈價格迅速走低,硅料價格從年初的17萬元/噸跌至目前的6萬元/噸。硅片、電池、組件價格也同樣“跌跌不休”,組件價格更是從2元/W左右的高點跌至目前的1.3元/W左右。
“硅料價格的下跌,帶動從硅片到組件整個産業鏈的産品價格下降,刺激了裝機規模的大幅增長,從而帶動整個光伏産業鏈需求增長。”西安工程大學産業發展和投資研究中心主任王鐵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光伏新增規模達到了78.42GW,較去年同期增長47.54GW,漲幅達到154%。光伏電源投資達134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3.6%。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江華&&,當前,我國光伏産業無論是市場規模、技術水平,還是生産製造和産業鏈完善程度均處於全球第一,在經濟社會中發揮的作用也愈加凸顯。今年還有多個百萬級光伏基地正在加快建設。
上下游業績分化
受益於光伏市場需求旺盛、上游硅料價格下行等因素,今年上半年,光伏産業鏈上市公司業績普遍較好。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目前已有34家光伏産業鏈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報、業績快報或業績預告,凈利潤TOP5分別是隆基綠能、晶澳科技、TCL中環、大全能源、陽光電源。
“儘管上半年光伏市場競爭激烈,但頭部企業無論是市場佔有率還是盈利能力,仍表現出強勁實力。”屈放&&,除了頭部企業仍然保持強勢地位外,上下游業績分化也是一大特點,但與前兩年不同的是,産業鏈利潤逐步由上游開始向中下游轉移。
今年上半年組件企業均取得了喜人成績,多家公司凈利潤處於行業前列。其中,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等企業凈利同比增長均超100%,阿特斯和晶科能源凈利同比增長300%左右。
梳理各組件公司公告來看,業績快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受益於上半年硅料價格下降幅度較大,同時下游需求增加,光伏組件出貨量大幅度增長。
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保持快速增長,公司持續發揮行業領先的技術、成本、産品及品牌優勢,優化全球産業鏈一體化布局,推動高效産能穩步釋放,硅片和組件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同時,隨着上游多晶硅料價格的下降,公司組件産品毛利率同比修復。”
有人歡喜有人憂。受多晶硅價格下跌因素影響,上半年上游硅料企業利潤同比出現了明顯下滑。今年上半年,硅料頭部企業大全能源實現營收93.25億元、凈利44.2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2.93%、53.53%。
對於業績下降的原因,大全能源&&,産業內周期性庫存消耗疊加新增産能陸續釋放影響,國內多晶硅供給量大幅增加,進而導致多晶硅價格的快速回落。
N型産品迭代加速
“從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增長情況來看,N型産品迭代或將進一步加速。”屈放&&,今年是N型電池的開局之年。從光伏行業整體來看,未來總體産能會出現過剩情況,但先進産能依舊稀缺,布局先進産能的企業將受益。
而較早布局N型電池的鈞達股份,今年上半年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230%至300%。鈞達股份&&,目前行業N型電池産能相對短缺,N型産品市場供不應求,電池盈利較去年同期迎來提升。
晶科能源也&&,業績較好的原因主要在於全球市場需求旺盛,公司在實現光伏組件出貨量上升的同時,N型先進産品佔比持續提升。
在屈放看來,隨着光伏産業鏈價格整體下降,N型産品與P型産品之間的差價在不斷縮小,而N型産品的轉化效率更高,其性價比逐漸凸顯,預計今年四季度部分企業將實現量産,推動電池市場供需進入平衡狀態。
屈放進一步&&,從目前電池技術來看,多種N型電池同時發展,下一代鈣鈦電池也將逐步進入市場,光伏行業的技術迭代正在進一步加速。(記者 殷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