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 14 15:34:09
來源:新華網

中國各地生態優勢正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

字體:

  新華社南昌8月14日電(記者戴浩、程迪、姚子云)江西省崇義縣麟潭鄉,林農劉庭勝最近正忙着補種闊葉樹。“我們本地常見的針葉樹所産碳匯不高,而闊葉樹葉子大,産生氧氣也多。”祖父和父親都是靠砍木頭、賣木頭維持生計的劉庭勝,沒想到自己這一代,靠“賣空氣”走上致富路。

  7月18日,上饒市廣信區望仙鄉望仙谷景區。新華社記者戴浩 攝

  此前,劉庭勝所在的崇義縣提交的第一批預售1000噸碳匯以每噸50元的價格在江西省碳中和&&售罄。當地林業專家預估,崇義縣未來10年的固碳量將達到30萬噸,這意味着當地光靠“賣空氣”就能入賬1500萬元。

  從好空氣中嘗到“甜頭”的不止崇義縣。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截至2023年6月底,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7億噸,累計成交額109.11億元。市場運行健康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促進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

  隨着中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的生態優勢正加快轉化為經濟優勢。

  8月12日,南昌市新建區松湖鎮藥湖上的太陽能光伏板。(黃枚峰 攝)

  江西南昌市新建區松湖鎮藥湖,水面,太陽能光伏板延綿至天際;水下,魚兒在歡暢游動。

  “通過在水面架設光伏電板,水域溫度要比開闊水域低4攝氏度左右,水中氧氣含量更高,利於漁業養殖。”國網南昌供電公司職工艾濤介紹説,這種“光伏銀行”産生的清潔電能,經過流湖110千伏變電站併入電網,去年經過此條線路的上網電量達2549.88萬千瓦時,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2萬噸。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發布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754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4.0%。以2005年為基準年,從2006年到2022年,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47.3億噸。

  生態優勢和自然美景正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中國通過大力發展綠色旅游、鄉村旅游,讓綠水青山“底色”更足、“磁力”更強。

  盛夏時節,位於江西九嶺山腹地的靖安縣中源鄉,儘管位置偏遠,常住人口不到7000人,卻涌入近3萬名游客。

  “身上無棉,莫上中源。”中源鄉黨委書記喻雪剛説,中源鄉森林覆蓋率近90%,夏季平均氣溫僅18至22攝氏度,涼爽的區域氣候吸引了大批游客。

  守好生態資源,清涼也就有了好價值。南昌市灣裏管理局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3.27%,游客們乘皮艇順流而下,濺起層層水花。“我們這的漂流格外火熱,僅7月份游客數就突破3萬人次。”江西梅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廖瑞鵬説。

  在中國各地,減碳增匯正演繹着日益豐富的場景。

  在貴州畢節市,當地通過&&林業碳票管理辦法和林業碳票碳減排量計量辦法,已頒發5張林業碳票,計入二氧化碳減排量28.3萬噸,利用碳票抵押貸款4600萬元;浙江雲和縣探索“經濟産出價值+生態環境增值”的生態資産評估核算方式,截至2022年底,雲和縣共掛牌出讓8宗“生態地”,獲得163.5萬元生態環境增值;在江西,撫州市中心城區三分之一以上人口參與的碳普惠已累計減碳超萬噸……

  “生態優勢正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綠色産業更好地轉化為真金白銀。”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説,中國在鞏固綠色生態資源的同時,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正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0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