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政策刺激和市場利好消息不斷,連日來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熱管理等相關領域熱度升溫。業界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單車價值量大幅提升,電動化推動汽車熱管理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汽車熱管理産業迎來新機遇
汽車熱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各類泵(機械水泵、電子水泵、電子油泵等)、閥(熱力膨脹閥、電子膨脹閥、電磁閥、多通水閥等)、工質容器、熱交換器(前端模塊、空調箱、電池冷卻器、電池水冷板)、壓縮機(機械/電動)以及管路系統等,並按需應用於發動機、變速箱、電池、電機電控和空調系統等部位。
智能電動汽車的熱管理系統經歷了多代革新。特斯拉從2000年初的分散式熱管理應用開始探索,至2020年特斯拉在Model Y採用“八通閥”技術的高集成度方案,首次打通了座艙、電池、電機電控等全部熱源回路。
中國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生産,專注於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經過e&&三代産品迭代,比亞迪一體化熱管理系統通過熱泵、六通閥等部件,實現了刀片電池、電驅和座艙三者間的熱量互通,其中寬溫域熱泵和電池冷媒直冷直熱是其關鍵技術。8月9日晚間,比亞迪宣布該公司生産的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這&騰勢N7車型的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又一里程碑。業界認為,比亞迪在企業發展路徑上集成化帶動規模化,規模化反哺並降低成本,未來純電(BEV)全係標配熱泵系統可期。
造車新勢力在熱管理方面也有技術突破。小鵬P7熱管理系統採用一體化儲液罐設計和單熱敏電阻加熱方案,利用一個四通閥實現整車系統級的熱循環。一體化儲液罐設計通過電機、電池、乘客艙三者的膨脹罐一體化設計,變為一個膨脹罐總成,可以減少零部件數量、降低成本。
理想ONE為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因此除了要對電池、乘員艙和電驅系統進行熱管理外,還要對增程器進行熱管理。理想ONE熱管理系統技術亮點是多向流量控制閥精確地按比例開閉實現增程器、電池組和空調三套循環系統間熱量的精確傳遞和利用,實現能量的高效利用。
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會長、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洪説,汽車産業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已成為大趨勢,智能化帶動感知決策的演進,網聯化驅動交互互聯的創新,不僅僅意味着從燃油到電池,從一屏到多屏,從車內到V2X的變化,而是激發了整個産業鏈的深刻變革,從下游汽車品牌到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再到基礎底層的半導體芯片廠商,都將迎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
複合年均增長率或將接近30%
新能源汽車來自市場和業界的利好消息不斷。7月26日晚,大眾汽車集團透露,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將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收購後者約4.99%的股權,這是跨國車企首次增資我國造車新勢力。7月27日,小鵬汽車宣布,將和大眾汽車集團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車型,以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此前,7月13日,蔚來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阿布扎比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完成對蔚來的7.385億美元戰略股權投資,交易完成後,CYVN Holdings總共持有蔚來已發行流通股份的約7.0%。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量價齊升,市場滲透率持續提高。7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促進汽車、電子産品消費有關情況。從産銷量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從市場佔有率看,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全部汽車銷量的比例達到28.3%,比2022年提升2.7個百分點。從保有量看,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620萬輛。
東吳證券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單車價值量大幅提升,電動化推動汽車熱管理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一方面,純電動汽車相較於傳統燃油車新增了如多通水閥、電磁閥、電池冷卻器、電池水冷板、熱敏電阻/熱泵系統等核心組件;另一方面,傳統燃油車熱管理系統中原有的核心組件如機械壓縮機、機械水泵、熱力膨脹閥等在純電動汽車中分別升級為電動壓縮機、電子水泵和電子膨脹閥等,價值量有着較大提升。因此,純電動汽車的整車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量高達7000元左右,相比於傳統燃油車2000元左右的單車價值量有着大幅提升。受益於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持續提升,國內狹義乘用車熱管理系統的市場空間將從2022年的820.80億元增長至2026年的1320.77億元,複合增長率為12.63%。
開源證券測算,2022年我國汽車熱管理系統市場空間約902.9億元,2025年有望達1235.6億元,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熱管理系統市場空間有望從2022年的403.6億元升至2025年的880.1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接近30%。
技術變革引産業鏈格局重塑
從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進程來看,前端模塊、空調箱、壓縮機和熱泵集成模塊四個環節中,熱泵集成模塊在燃油車到電動車的過程中技術變革最大,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最具發展潛力的賽道,具備核心零部件自製能力的企業(尤其是高壁壘的閥類零件)在熱泵集成模塊賽道中具有競爭優勢。國內優質熱管理企業的發展潛力和國産替代空間巨大。
東吳證券分析認為,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海外汽車産業鏈企業如電裝、法雷奧、馬勒和翰昂等先發優勢明顯,技術成熟領先、産品線齊全,具有系統化供應能力,佔據着汽車熱管理市場大部分份額。然而,在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領域,技術方案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在熱泵集成模塊賽道,具備強大自研能力的車企如特斯拉強勢引領技術變革,由自己主導整車熱管理系統研發設計,跳過傳統熱管理一級供應商(Tier 1),直接對接底層核心部件二級供應商(Tier 2),而具備閥、泵、換熱器等底層核心部件能力的Tier 2同樣積極與主機廠對接,向系統組件供貨方向發展,逐漸從Tier 2向Tier 1演變。
儲能熱管理行業同樣不應忽視。儲能在電力系統的發電側、電網側和用戶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以抽水蓄能和電化學儲能為主。中信證券分析認為,電化學儲能由於能量密度大、應用靈活、響應快速等優勢,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電池作為電化學儲能的核心部件,具有較大的熱失控風險,因此從安全性角度看,儲能熱管理極具重要性。儲能熱管理行業根據技術路線來源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在溫控領域同時具備風冷和液冷技術的公司,如英維克;第二類是以風冷技術為主的公司,包括申菱環境、朗進科技;第三類是以液冷技術為主的公司,如同飛股份、高瀾股份;第四類汽車熱管理相關公司,如奧特佳、松芝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