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需發揮市場各方合力。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實施回購或股東增持的最新消息。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今年以來已有863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方案,336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增持自家股票。其中,不少上市公司回購或增持金額超過10億元。
業內人士&&,當前上市公司及相關方積極開展回購增持,傳遞出對公司內在價值的認可和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對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具有積極作用。可以預期,這一輪迴購增持潮還會延續,並有望高潮迭起。
大手筆回購提振市場信心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8月10日,在今年以來實施回購的公司中,牧原股份、鹽湖股份、海康威視、中聯重科回購金額均超過10億元,位居前列。含上述4家公司在內,共有95家公司回購金額過億元。
穩定的業績是上市公司大手筆回購的底氣所在。以回購金額過億元的TCL中環為例,公司預計上半年盈利44.8億元至4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57%至60.42%。“公司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和工業4.0製造方式轉型,持續提升柔性製造能力,深化産品技術和成本優勢,增強內生競爭力,實現穿越周期。”TCL中環公告寫道。
從回購目的看,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開展市值管理、給予盈利補償、維穩股價、穩定投資者預期及提振市場信心是常見的考量。例如,精工科技8月9日公告,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部分股份,金額為1.25億元(含)至1.875億元(含),回購的股份擬用於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
分行業看,今年以來回購股份的公司多集中在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製造業等領域。
“回購潮不斷涌現,側面反映出上市公司對於自身經營改善的預期,彰顯了對上市公司、相關行業及資本市場的發展信心,預計上市公司回購增持潮還將延續。”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説。
多家銀行股東增持股份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還發布了股東增持股份計劃。記者梳理發現,截至8月10日,今年以來,在336家股東增持股份的上市公司中,有52家公司的股東增持參考市值過億元,興業銀行等6家公司超過10億元。
例如,廈門銀行8月4日公布的穩定股價方案顯示,持股5%以上股東以不低於觸發日前最近一個年度自公司獲得現金分紅總額的10%增持公司股份;公司在任的董事(不含獨立董事)、監事(不含外部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不低於觸發日上一年度從公司取得稅後薪酬總額的10%主動增持公司股份。增持實施期限為自2023年8月4日起6個月內。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重慶銀行、齊魯銀行等多家上市銀行啟動股東增持股份措施。部分已實施完成增持計劃,增持主體以大股東及高管人員為主。
在前期REITs産品二級市場震蕩的背景下,不少REITs産品的原始權益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基金管理人出手增持。例如,平安廣州廣河REIT披露,基金原始權益人之一致行動人增持,金額不超過8000萬元。
目前,原始權益人增持、基金管理人主動實施信息披露等行動,已經見到了一定的效果。REITs二級市場最近出現整體反彈。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專家分析,推動回購和增持程序簡化、門檻降低等一系列舉措,反映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是近期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增持規模逐步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進一步提升回購、增持的制度包容性和實施便利性,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倪賡分析,上市公司適時進行股票回購,有利於優化資本結構、穩定或提升股價、增強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力,以及積累庫存股用於股權激勵或轉換可轉債等用途,有利於上市公司長期健康發展。
“針對董監高持股變動規則的擬修訂稿,縮短了業績報告發布前的禁止交易窗口期。”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策略師裘翔分析,此次改動在實施條件、實施時間等方面降低了回購和董監高持股變動的限制,旨在支持鼓勵上市公司依法實施股份回購和董監高依法增持股份,積極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和中小股東權益。
市場人士注意到,近期,個別上市公司出現“忽悠式”回購、增持的情況。還有部分公司因未在承諾期內完成回購、增持股份計劃受到有關部門關注。中國天楹8月9日發布公告稱,因此前的回購計劃實施未達到當初披露的下限金額被江蘇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在實踐案例中,有一些上市公司被監管部門追問回購、增持計劃配套資金的來源,就是希望確認相關承諾主體有能力履行計劃。”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上市公司等相關承諾主體應確保增持回購計劃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