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7月26日電 題:築牢生態屏障 守護一江春水——長江上游雲南水富保護流域生態環境見成效
新華社記者林碧鋒
清晨,暖陽下的魚塘邊,朱江嫻熟地整理着漁網,隨後用力一甩一拖,大大小小的魚兒隨即“落網”。挨個查看無異樣後,他又將魚兒輕放水中,滿眼歡喜地看著它們暢游。
61歲的朱江家住雲南省水富市。2020年1月1日零時起,水富市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包括朱江在內的36戶72名漁民退捕上岸。
“國家實施禁漁政策是為了保護生態,我們退捕後政府很關心。”朱江説,實施禁漁後,政府補償其相關款項共14.2萬元。如今,他從曾經的“捕魚人”變成了“養魚人”,幫企業看管魚塘月收入3000元,妻子是一名保潔員。
朱江看管的魚塘離家僅十多分鐘車程,養魚幾萬尾,他每天負責定時喂食、監測水質、圍着魚塘巡查。過上安穩的生活,朱江很知足,那些“水上漂”的日子已成為過去,定格在記憶裏。
“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到江邊走走。”凝望美麗的金沙江,朱江不禁感嘆,禁漁三年,這裡水更清岸更綠。
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背後,離不開一座城市的持續努力。
赤日炎炎,酷熱難耐。在水富市金沙江和橫江水域,不時可以看到一群人頭頂驕陽開展水上巡查的身影。
幾年前,水富市整合公安、海事、水務等部門的執法力量,成立水富市兩江綜合執法大隊,對金沙江和橫江開展非法捕撈、非法採砂、污水直排等8個領域的13項執法檢查,同步建設完善智慧兩江監管系統。
“我們每週水上巡查不少於2次,針對重點水域每天岸上巡查5到7次。”水富市兩江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臧爾燦説,22名隊員巡查在一線,實時掌握江面動態,及時準確收集問題線索,建立巡查監管&賬,建立問題清單,迅速開展執法行動,全力保護兩江生態環境。
除了日常巡查,執法大隊還開展專項行動、夜間蹲守和跨區域聯合執法。臧爾燦説,我們努力把好“一江清水出雲南”的最後一道關口。
依託水富港生態補償項目,2021年以來,管理部門在水富市向家壩庫區邵女坪段建設人工魚巢1.3萬平方米。監測顯示,目前人工魚巢産卵量在3.2億粒以上,産卵量及出膜率上升,有效改善野生魚類種群結構和數量。
水富市還積極開展金沙江流域增殖放流活動,近年來向金沙江投放48.3萬尾魚苗,其中岩原鯉18萬尾、胭脂魚8萬尾、中華倒刺鲃5萬尾、鰱魚8萬尾、鳙魚9萬尾、長江鱘3000尾,推動金沙江生態環境修復和漁業資源保護。
為築牢生態屏障,水富市全面推行河長制管理,按照“縣級統籌、鎮(街道)聘用、村級監督”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完善“河長+護河員”的河湖巡護網絡,打通河湖管護“最後一公里”,推動境內重要江河水環境、水生態持續好轉。
這是7月5日拍攝的金沙江雲南水富段。新華社發(呂文攝)
近年來,當地系統謀劃“兩江兩岸”生態保護修復,涉及污水治理、垃圾處理清運、産業結構調整、城鎮和農村綠化等方面,已建成污水處理廠11個、垃圾處理場3個,城市建成區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水富市副市長歐錫海説,水富市將繼續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加大對污染企業的監管力度,進一步推廣清潔能源,鼓勵民眾參與環保行動,不斷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
2021年6月10日,雲南省水富市有關部門和兩江綜合執法大隊在向家壩庫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新華社發
5月18日,雲南省水富市兩江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在介紹智慧兩江監管系統。新華社發
6月17日,雲南省水富市兩江綜合執法大隊隊員在向家壩水電站翻壩轉運碼頭開展岸上巡查。新華社發
6月23日,雲南省水富市兩江綜合執法大隊隊員在開展水上巡查。新華社發
這是7月5日拍攝的向家壩水電站及庫區。新華社發(呂文攝)
這是7月5日拍攝的長江上游雲南水富港。新華社發(呂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