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7/ 22 00:47:32
來源:新華網

“你我”的大運會 犄角旮旯裏的“運動寶藏”

字體:

  新華社成都7月21日電 題:“你我”的大運會 犄角旮旯裏的“運動寶藏”

  新華社記者袁秋岳、曹奕博

  一邊吃着“香香嘴”,一邊看隔壁運動場上的人揮汗如雨是怎樣的體驗?在成都市撫琴街道撫琴北一路街口,有一個利用城市“金角銀邊”打造的“迷你運動角”,隔着護欄網就是一街的火鍋、串串,打着球、聞着香。

  炎炎夏日,清晨和傍晚這個街邊角落都聚滿了居民,排着隊等着上場一展身手。這個運動角是成都市利用城市“剩餘空間”“金角銀邊”補充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創新舉措的一個縮影。

  圖為T立方雙橋子籃球公園,利用立交橋下空間植入籃球、體適能、滑板等運動設施。新華社發(成都市體育局供圖)

  成都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籌辦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推動下,近年來,成都市鼓勵和支持社區利用橋下、街旁、地下、屋頂和低效用地等貼近市民生活、可便捷到達的城市“剩餘空間”,建設、改造體育場地。至2022年底,成都擁有體育場地設施6.41萬個,植入體育設施1700多處,全年舉辦全民健身活動6000余場次。

  隨着社區體育設施的建立,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自發加入運動行列。在成都大運會氛圍的烘托下,成都的運動基因與活力正在充分釋放。

  位於茶店子街道奧林社區的街角運動空間。新華社記者 袁秋岳 攝

  家住茶店子街道奧林社區的周開勝今年52歲,精神頭十足。早上8點,記者在一個老居民區中心的乒乓球桌見到周開勝時,他已是大汗淋漓。他和球友們6點半就已經“開戰”了。

  “以前爬樓都‘惱火’,上4樓要張大嘴巴喘氣,現在就不一樣了,爬7樓都輕鬆自如。”周開勝説家樓下沒有乒乓球桌以前,他幾乎從不運動,“動不動就感冒”,這兩年周圍多了很多體育設施,被鄰里帶動着體驗到了運動的快樂,身體明顯變好了。

  社區居民在蜀西社區街角運動空間打乒乓球。新華社記者 袁秋岳 攝

  除了社區自主建設管理的運動場地,在運營模式上,成都市也倡導多元社會主體參與投資建設,積極探索免費、低收費相結合的公益性運營模式,推動場地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金泉街道蜀西社區整合了老舊的運動場地和街道轉角空間,引入第三方社會主體,建成包括乒乓球桌、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在內的多功能社區運動角和運動館,以免費或公益低償形式開放給公眾。

  居民張紹波已經在蜀西社區居住了10餘年,作為一個體育愛好者,他對體育設施格外關注,這幾年,他見證了社區體育設施的巨大改善。

  社區居民在蜀西運動館內打籃球。新華社記者 袁秋岳 攝

  “以前只能在‘翻砂’的球場打球,現在條件好太多了,安全性提高了很多,工作日早上9點到12點都是免費的。”張紹波説,和居民朋友一起打籃球已是多年的習慣,成都大運會他最期待的項目就是籃球。

  蜀西社區黨委書記張燕介紹,一開始還有居民擔心運動空間佔據了大家的公共空間,對於改造建設並不都能理解。社區通過召開一次又一次的黨員大會、居民代表大會,“院落壩壩會”,多方聽取居民意見,才最終建成了現在的多功能運動空間。

  “願意運動的居民明顯越來越多了,現在全都拍手説好。以前沒這個條件,如今球場就在家門口,老百姓互相帶動着都動起來了。”張燕説。

【糾錯】 【責任編輯:馬俊卿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600911297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