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7/ 09 11:11:55
來源:新華網

星空有約丨11日入伏,入伏時間如何確定?

字體:

  新華社天津7月9日電(記者周潤健)7月11日,今年的三伏大幕將正式開啟。一些細心的公眾發現,去年入伏時間是7月16日,而再早一點的年份還有7月13日、7月17日入伏的。哪天入伏,是咋定的?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介紹,伏天不僅天數不確定,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就連入伏開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樣。

  實際上,入伏開始的日期並不以公曆或者農曆的某個固定日期作為起始,而是通過干支紀日法推算出來的。但要準確數出伏天,還需要了解農曆的夏至日,以及干支紀日法的順序。

  我們知道,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歷”,而農曆二十四節氣就是其中“陽曆”的部分——它是把太陽運行一年的時間平均分成24份來確定的,所以節氣的時間點在陽曆上反而比較固定。比如夏至,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在陽曆中的日期只會在6月20日、6月21日和6月22日這三天變動,絕大多數年份為6月21日。

  夏至後不久,便是伏天。俗語説:“夏至三庚便數伏。”其中的“庚”,指的就是天干中排第七的那個字。這句話的意思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而這一天何時到來,就沒有什麼規律了,只能去查黃歷上的干支日期。不過現在比較方便的是,網絡上能很容易地查到日期的干支順序。

  今年的夏至是公曆6月21日,從夏至日算起,第三個帶庚的日子為庚午日,對應的公曆日期是7月11日,所以這天就成了今年入伏開始的日期。

  修立鵬&&,每年入伏的開始日期雖然都不一樣,但均在公曆的7月中旬。就21世紀這100年來説,為7月11日至20日。“今年是本世紀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三伏又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從時間上來講,大約在公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正好處在小暑和立秋之間,天氣既潮濕又悶熱。我國古人在詩句中就描繪了三伏的各種炎熱,如“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等。

  修立鵬提醒,伏天期間,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順利度過這段酷熱難熬的時節。

 

  策劃:劉心惠

  記者:周潤健

  編輯:崇大海、李明輝

  海報製作:方金洋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天津分社聯合製作

  星空工作室 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73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