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6/ 05 10:52:33
來源:新華網

吉林西部:科技賦能鹽鹼地多打糧、打好糧

字體:

  新華社長春6月5日電 題:吉林西部:科技賦能鹽鹼地多打糧、打好糧

  新華社記者李雙溪、姜明明

  近日,記者在吉林省西部採訪時發現,隨著新型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當地糧食産量和品質顯著提升,鹽鹼地改造的稻田也能種出米質更好的中晚熟品種,助推吉林省“千億斤糧食”工程穩步邁進。

  孟夏時節,在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建平鄉麗華家庭農場稻田裏,插秧機“哼唱”著歡快的旋律,一行行稻秧整齊排列。鎮賚縣黑土地保護監測中心主任李宏程正在推廣水稻機插同步側深施肥技術。“利用這一技術,可以在插秧的同時,在水稻根系附近精準施肥,減少化肥的用量。”李宏程説。

  鎮賚縣大屯鎮謝家崗子村村民葛青宇正在插秧。新華社記者姜明明 攝

  麗華家庭農場負責人毛印華回憶,2015年,他承包了150公頃鹽鹼地,要改造成農田。但缺乏技術,水稻産量很低,前3年賠了300多萬元。後來,吉林省農科院的專家們為他送來了科技知識和耐鹽鹼水稻品種。“去年,我這裏1公頃能産出8000公斤糧食,賺了60多萬元。”毛印華説。

  在鎮賚縣大屯鎮大官村,英臺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任志國帶著記者來到育秧大棚,棚頂挂著鐳射輻照補光燈。他介紹,利用鐳射輻照補光技術可以促進水稻秧苗的根系發育,提升秧苗的成活率。為了貼近新的農業技術,任志國還為吉林省農科院專家提供試驗田和繁種田。“有專家們在身邊指導種田,心裏特別踏實。”任志國説。

  此外,各種新技術也在吉林西部鹽鹼地上“打擂”。在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紅星牧場,阡陌縱橫、水渠連通。很難想像,這裏是一片鹽鹼地。負責改造的吉林省沃野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洪德説:“我們利用中國農業大學的鹽鹼地改良技術,改造當年就能打出糧食已經不是夢想。”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紅星牧場上農民在插秧。新華社記者姜明明 攝

  過去,吉林西部鹽鹼地上由于積溫不足,只能種植中早熟水稻品種,米質不好,價格不高。為此,吉林省農科院提出利用大中棚替代小棚,提前扣棚、育苗、插秧,有效解決了水稻産量低的問題,使得鹽鹼地上種植米質優、産量高的中晚熟水稻品種成為可能。

  “如今,我們已經實現了農業技術的多次升級迭代。鹽鹼地上也能種出更多米質好、價格高的水稻品種。”吉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巍説。

  2023年,吉林省啟動“千億斤糧食”工程,確保到2035年糧食産能跨上千億斤臺階。

  據測算,近5年,吉林省農科院推廣的一係列耐鹽鹼水稻品種及節本增效輕簡化栽培新技術,在吉林西部鹽鹼地累計應用面積達76.5萬公頃,每公頃增産510.8公斤,新增産值10.16億元。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966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