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4/ 06 22:00:55
來源:新華網

“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聚焦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

字體: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題:“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聚焦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

  新華社記者劉夏村、姚子云、周義

  始於2020年的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於今年全面收官。各地各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原則指導下,以成果有效應用彰顯普查價值,助力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近日,記者參加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媒體基層行”活動,赴福建、江西等地,對普查成果應用進行調研採訪。

  八公里消防水管“上山”

  當前,我國已進入森林和草原火災春防緊要期。

  3月29日下午,福建泉州晉江市靈源山頂,“山火”突發,濃煙四散。

  接到指令後,當地森林消防隊員騎摩托車迅疾趕來,利用山上的消火栓快速鋪設水帶,水柱瞬間噴向“火頭”……

  這是當地舉行的一場森林火災撲救演練。

  靈源山上植被繁茂,還有寺廟等建築群,易燃可燃物多,火險隱患大。對此,晉江市運用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完成的重要設施和森林資源綜合風險評估成果,在森林火災高風險點設置紅外線高清攝像頭,並引入“以水滅火”理念,在靈源山試點,沿原有山體山脊林間小道向森林內延伸布設5條森林防火消防管道,總長度約8.53公里,建成消火栓97個,提高了森林防滅火能力。

  形成森林可燃物調查數據9208條、減災能力調查數據11355條、野外火源調查數據387299條……在森林覆蓋率超60%的江西省,林業部門應用森林火災風險普查的基礎數據和評估區劃成果,結合歷史火災數據、實時氣象數據,研發了全省森林火險等級算法模型,應用於江西省森林防火綜合業務管理&&。

  “現在可預測全省未來一週的森林火險等級。”江西省林業局副局長劉賓介紹,相比之前的氣象火險等級預測模型,該模型考慮了可燃物載量、野外火源等引起森林火災發生的基礎條件,精準度明顯提高。

  “據多部門綜合研判,2023年整體氣象年景不利,同時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林牧區人為活動明顯增多,各類用火行為集中,防火壓力很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相關負責人近期&&,這次普查相當於對森林草原火險隱患以及防火工作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深度“體檢”,通過把脈問診、對症下藥,使各級各地應對政策和措施更為精準。

  江新洲三年之變

  2020年夏,暴雨如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江新洲江水環伺,如一葉扁舟孤懸長江,在洶湧的洪水中飄搖。彼時,江新洲的災情牽動人心。

  時隔近三年,記者再次踏上江新洲,站在寬闊堅實的大堤上環顧,堤內綠意蔥蘢,堤外春潮涌動。

  江洲鎮位於江新洲上。該鎮農業農村辦主任洪棉雪説,先前,江新洲大堤為上世紀先輩肩挑手扛建起的土壩,汛期長江來水會造成滑坡、滲水、泡泉等險情。在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中,全鎮進行全方面排查,開展大堤治理、內澇整治。

  投資3.1億元開展江新洲大堤除險加固工程項目,有效提高了江新洲大堤抗禦洪水能力;投資1.68億元實施江新洲澇區治理項目,排水流量是原來的2倍,排水高程從原來的21.8米提高到22.8米……

  江新洲之變是一個縮影。此次普查中,各地各有關部門將普查數據成果用於指導完善流域、防洪減災工程體系,支撐水旱災害防禦能力的提升。

  例如,江西省利用水旱災害普查成果建設省級監測預警&&“四預”功能提升項目、編制防旱抗旱能力提升實施方案;福建省構建沿海地區“颱風-暴雨-洪澇”災害鏈、內陸地區“暴雨-洪澇-地災”災害鏈臨災風險快速評估模型並推進實戰應用;四川省在現有“山洪監測預警”系統基礎上,融合水旱災害普查調查數據,實現省域山洪風險全覆蓋。

  形成四方面應用成效

  “風險普查走萬家,掌握底數靠大家。”走進江西九江瑞昌市桂林街道瑞民社區,一條橫幅格外醒目。

  瑞民社區幹部梁薇介紹,2005年瑞昌發生5.7級地震,瑞民社區就是政府災後重建的安置點,居民們參與自然災害風險普查的積極性很高。

  通過普查,這個社區建立了脆弱人群信息庫和幫扶措施,落實了幫扶責任人,安裝了應急喇叭、氣象預報顯示屏,設置了防災減災救災科普宣傳欄,定期開展防災減災救災科普知識宣傳和應急逃生、急救、消防演練。

  普查數據取之於基層,用之於基層。在福建,泉州市南安市構建普查成果運用“一張圖”,將調查出來的地質災害點、危化企業、救災隊伍、物資儲備、避災點等數據納入市網格數據庫,在人員疏散、應急避險、緊急救援、物資調配等方面提供支撐;在浙江,杭州市西湖區利用普查數據進一步補充區“樓安衛士”基礎數據,實施更新街道建築安全碼和樓安指數,把安全碼分為綠碼、橙碼、黃碼、紅碼,排查房屋建築隱患,確保社區安全……

  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鄭國光介紹,從這次普查方案制定開始,就確定了“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的原則。國務院普查辦先後印發了加強普查成果應用的指導意見、工作方案,對各地各部門進行指導。目前主要形成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服務行業發展需要、服務城市安全管理、服務基層能力提升等四方面的應用成效。

  “各地積極探索將普查成果融入到社區綜合管理體系,加強普查數據成果分析應用,以網格化管理來築牢基層防災減災的人民防線。”國務院普查辦副主任、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司副司長袁藝説。

  對於如何更好地推動普查成果應用持續深化,國務院普查辦評估組副組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楊賽霓建議,各地要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災害風險意識和理解水平,增進相關行業單位對普查數據成果的了解,通過有效認知形成切實需求,進而增強普查成果應用動力,更好發揮普查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的深刻價值。

【糾錯】 【責任編輯:吳咏玲 】
新聞鏈結
  • “體檢”山河 防災減災——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觀察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於今年全面收官。當前,普查工作成效如何?普查成果如何服務防災減災?帶着這些問題,近日記者參加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媒體基層行”活動,赴福建、江西等地開展調研。
    2023-04-05
  • 新聞1+1丨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改變什麼?
    作為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20年,我國啟動了首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歷時3年,2月15日,調查工作成果發布。海量數據中,我們面對哪些風險隱患?又該如何更好的防範與應對?《新聞1+1》連線國務院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辦綜合組組長周洪建、國務院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辦技術組常務副組長汪明,共同關注: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改變什麼?
    2023-02-16
  • 基本摸清風險隱患底數 調查取得多項“第一次”——解讀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情況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當前,普查工作進展如何?普查成果有何應用?圍繞社會關注的話題,在15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多個部門相關負責人對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情況作了介紹。
    2023-02-15
  •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各項任務已全面完成
    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鄭國光介紹,近三年來,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地區組織全國近500萬專業技術人員,共獲取全國災害風險要素數據數十億條,全面完成了普查調查、數據質檢和匯交任務。
    2023-02-15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