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 30 22:40:57
來源:新華網

通訊:“中醫寶藏”進課堂——記中國援馬耳他醫療隊舉辦中醫文化講座

字體:

  新華社瓦萊塔3月30日電 通訊:“中醫寶藏”進課堂——記中國援馬耳他醫療隊舉辦中醫文化講座

  新華社記者陳文仙

  針灸、推拿、拔罐、艾灸……當地時間29日,中國第18期援馬耳他醫療隊醫生向馬耳他大學的學生展示了各種中醫療法,為他們推開了“中醫寶藏”的大門。學生們仔細聆聽講解,並親自體驗中醫診療的魅力,上了一堂豐富多彩的中醫文化課。

  當天,第18期援馬耳他醫療隊聯合馬耳他大學孔子學院在該校舉辦了以“中醫文化走進大學”為主題的文化講座。這也是中國政府向馬耳他派遣醫療隊3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之一。

  第18期援馬耳他醫療隊隊員、來自中國南京市中醫院的醫生張逸龍作為主講人,從中醫的起源和歷史發展、中醫的哲學基礎、與現代醫學的區別、常用診斷方法和常用治療方法5個方面,向學生們介紹了中醫學基本知識和相關文化內容。講座不但展示了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結合實際,深入淺出。

  參加活動的學生大部分是馬耳他大學正在學習中文的學生,講座激發了他們對中醫的興趣。學生們踴躍提問、交流並親自體驗。來自荷蘭的留學生伊麗莎白·范·紐瓦默龍根對新華社記者説,“和西醫很不同,中醫有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而且治病時把人當作一個整體看待,這很有道理”,今後遇到健康問題時,一定去體驗一下中醫療法。

  另一位參加講座的學生蘇琳·沃爾特經常感覺嗓子不適,長期服用一些含化藥物。經過診斷,張逸龍初步判斷沃爾特的症狀為頸椎問題導致,現場為她進行了推拿治療。經過簡單治療後,沃爾特信服地説,她感覺咽喉處舒服多了,對中醫治療的初步嘗試讓她感到很興奮,打算到醫療隊工作的地中海地區中醫中心進一步治療。

  在沃爾特接受示範治療的帶動下,其他學生排起長隊,饒有興趣地體驗起中醫治療。醫療隊還現場向學生贈送了中國研製的膏藥和清涼油等。

  馬耳他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紀能文對記者&&,中醫文化作為一項民族文化遺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歷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歷經千年依然具有鮮活生命力,並且在繼承中不斷創新。“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中醫文化必然佔有一席之地。”

  第18期援馬耳他醫療隊隊長董曉燕對記者説,中醫治療憑藉過硬的臨床療效被越來越多的馬耳他民眾接受並喜愛,有些民眾全家都成為中醫粉絲,更多當地人通過文化宣講了解了中醫文化,馬耳他大學還開設了中醫學碩士學位課程。

  今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也是中國向馬耳他派遣醫療隊30周年。據董曉燕介紹,1993年,江蘇省選派專家參加了第一期援馬耳他醫療隊和地中海地區中醫中心籌備工作。

  地中海地區中醫中心於1994年由中國和馬耳他政府合作成立,由江蘇省衞生健康委員會派遣醫療隊開展診療工作。2008年中醫中心在馬耳他國立聖母醫院設立了中醫科。截至目前,中國已派出18期援馬耳他醫療隊,累計治療患者20多萬人次。

【糾錯】 【責任編輯:徐海知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8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