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2/ 05 17:49: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記者手記:東北早市裏,煙火如歌漫卷

字體:

  新華社哈爾濱2月5日電 題:記者手記:東北早市裏,煙火如歌漫卷

  新華社記者陳聰、楊軒、戴錦鎔

  零下23攝氏度的數九天,擋不住東北早市裏熱騰騰的煙火氣。

  2月3日6點多,天空破曉,流動攤位早已在哈爾濱市紅專街兩側一字排開,賣凍水果、活魚、元宵、調料以及油條、油炸糕、煎餅等特色小吃的商戶們裹着軍大衣、穿着厚棉鞋,一邊扯着嗓子叫賣,一邊用勁兒跺着腳。

  “嘎嘎甜的大柿子兩塊錢一斤!”“東北大苞米兩元一個,五元錢仨!”……喇叭聲和叫賣聲此起彼伏,山竹色的凍梨、橙色的凍柿子、冷紅色的凍草莓吸引着來往人們的目光。

  紅專街靠近繁華的哈爾濱中央大街,這裡的早市是哈爾濱的網紅早市。隨着防疫政策優化調整,黑龍江省發布多條政策措施鼓勵早市、夜經濟、路邊攤發展,商販們不約而同回歸這片早市“大本營”。

  紅專街早市上售賣的各色調料。新華社記者陳聰 攝

  臨街的案子上,“紅專魚行”最熱鬧。“我在這兒賣了20多年魚,撫遠的、同江的、哈爾濱當地的都有。”魚行老闆王安全熟練地一撈,一條鱖魚已經在他的漏勺裏亂跳起來。

  “這條是鱖魚,35元一斤。今天野生鯉魚賣得最好,已經賣完了!”王安全説,他從正月初三就開始幹活兒了,這幾天的流水明顯比往年同期要好,自己心裏也踏實多了。

  “開春了,凍人不凍水啦!”王安全戴着手套劃拉着缸裏的水。在他的眼中,每天清晨來趕早市,最要緊的就是煙火氣,有了煙火氣,就有錢賺。賣上好價錢,家裏的日子便有了甜味兒。

  68歲的單慶傑是王安全的老主顧,這天他依然裹着羽絨服來挑魚。“我就住在紅專街和中央大街交叉口,基本每天都上早市轉轉。”單慶傑興致一來,開始教記者辨別真正的網紅店和冒牌店舖,提醒我們不要“踩坑”。他身後各種口音的講價聲、交談聲與攤販洪亮的叫賣聲匯成了一條聲音的河。

  紅專街早市的一家店舖裏,店家正在炸油條。新華社記者陳聰 攝

  來自江蘇揚州的游客王女士所住的酒店位於中央大街,這天早上她特意慕名而來。“這裡凍湯圓敞着賣,菜卻都蓋着被子保溫,跟揚州完全反過來了!”王女士饒有興致地説,叫賣聲也特別有意思,“脆柿子,嘎嘎甜!”

  顧客正在早市上挑選水果。新華社記者戴錦鎔 攝

  不知不覺,時間來到八點半,記者的眼睫毛被凍上了霜,雙腳已凍得生疼。快到收攤時間,人潮依然涌動。不遠處,又有食客在“東北大苞米兩元一個,五元錢仨”的吆喝聲中停步。

  “我要五元錢仨的!”食客拿出手機掃碼。

  “白的黃的?”幾個苞米從“棉被”裏探出頭來,一股股熱氣遮住了店家的臉。

  “黃的,你家黃的好吃!”

  這早市裏喧囂漫卷的煙火,就是城市向前行進的歌。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3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