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1/ 29 21:39:17
來源:新華社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四川這一年,那些讓我難忘的瞬間

字體:

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19年開始,我們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採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

2022年,他們踐行“四力”,從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賽場到神舟飛船發射和回收的現場;從鄉村振興大潮中的山村農戶到登頂珠峰的普通牧民;從守邊護邊數十年的母子到瀘定地震中的“汶川哥哥”;從珍貴文物的考古挖掘現場到“一帶一路”項目的建設工地……

他們凝固新聞的瞬間,記錄歷史。

從2023年1月1日起,“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2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後的故事。希望他們的作品和講述,能帶給您希望與力量。

 

  2022年對四川來講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地震險情、極端高溫、疫情防控……人們的生産生活面臨一次又一次的考驗。

  2022年對我而言也是極其難忘的一年,因為我在現場,用相機定格下一個又一個難忘的瞬間。

  在救援人員忙碌的身影中,在安置點小朋友稚嫩的笑容裏,在普通人工作生活的日常中,愛的力量一次又一次感染了我,他們的故事也值得被記錄和傳遞。

  災難後的一個個暖心瞬間

  ↑2022年9月5日,核酸檢測隊工作人員在成都氣膜方艙實驗室的脫衣區換下防護服。

  2022年9月5日中午,窗外猝然響起了地震警報,緊接着一陣劇烈的晃動,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此時,我剛剛結束對成都氣膜方艙實驗室的採訪,隨後,立即和同事一起趕往雅安市石棉縣地震災區。

  進鄉方向的路沒有完全打通,只能走水路。大渡河水奔涌,但穿梭於各個村莊間的救援人員毫無畏懼。我隨救援人員一起在臨時碼頭跳上衝鋒舟,兩岸的山體不斷有滾石滑落,在水面激起層層浪花,已經有些松散的山體隨時都有再次塌方的可能。

  ↑2022年9月8日,新民鄉臨時碼頭對岸的道路仍在搶修中。

  為了盡快轉移受災群眾,衝鋒舟疾行於河面,伴隨着湍急的水流上下顛簸,救援人員的神情卻異常堅毅。看到在岸邊翹首等待的受災群眾,他們的目光雖顯疲憊但充滿希望,我的心也稍微放鬆了一點兒。

  ↑2022年9月8日,在岸邊翹首等待的村民。

  作為攝影記者的我,感受着大渡河的洶湧,感受着救援人員的堅毅,也感受到受災群眾在驚慌之餘流露出的對救援人員的感激之情,以及受災群眾之間彼此扶持的互助之情。此時此刻的我不僅僅是一個觀察者,也是一個參與者,更是一個記錄者。在一艘小小的衝鋒舟上,所有的情緒都混雜在一起,在某一個定格的瞬間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

  ↑2022年9月8日,在四川石棉縣新民鄉臨時碼頭,救援人員駕駛衝鋒舟護送受災群眾回家。

  雨一連下了幾天,道路打通了,又不斷被滑坡的山體覆蓋,道路搶修作業持續進行,進入王崗坪鄉的道路也變得異常難走。9月9日臨近中午,我們終於到達了王崗坪鄉,安置點內物資充足,受災群眾和志願者們正忙碌着準備午飯,安置點內有熱乎飯吃,小朋友們也有志願者的陪伴。

  ↑2022年9月9日,志願者在給小朋友講故事。

  安置點內的“青青兒童樂園”,在眾多的救災帳篷中顯得格外突出。中秋節將至,在志願者哥哥姐姐的幫助下,小朋友們開始為中秋節做準備,他們用稚嫩卻真誠的筆觸寫着祝福語,折着千紙鶴,為家鄉加油打氣。

  ↑2022年9月9日,小朋友摺紙鶴為家鄉加油打氣。

  看到我手裏的照相機,他們十分好奇。一位叫駱雅萱的小朋友拉了拉我的衣角説:“姐姐,我想用你的相機給‘熊貓俠’拍一張照片好嗎?”“熊貓俠”是這裡的一名志願者,地震發生以來一直在安置點陪伴着小朋友們,大家都很喜歡她。我答應了小朋友的請求,教她按下快門,看到自己拍的照片,她開心地給“熊貓俠”展示。

  ↑2022年9月9日,駱雅萱小朋友給“熊貓俠”拍的照片。

  臨走時,小朋友説有神秘的禮物要送給我,原來是一束手折的玫瑰花,還給我拿了一個蘋果,希望我明天來陪他們一起過中秋節。這個蘋果真甜!

  在震區的8天時間裏,我幾乎每天都會翻山越嶺來到王崗坪鄉看看小朋友們,小朋友們也把我當成了他們的朋友。中秋節這天,我如約再次來到王崗坪鄉安置點內採訪,駱雅萱小朋友一眼就認出了我,開心地對我説:“姐姐你果真沒有食言。”然後又塞給了我一個蘋果和一個月餅,“姐姐,你吃,我們還有。”在他們的眼中,我看到的滿是希望。

  ↑2022年9月10日,小朋友遞給我一個蘋果。新華社記者周相吉攝

  我用相機定格下一張張小朋友和志願者的笑臉,我用心地報道着“他們的故事”,也擁有了“我們的故事”。

  ↑2022年9月12日,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舉行的悼念活動中,參加悼念活動的人員為在“9·5”四川瀘定6.8級地震中遇難的同胞默哀。

  高溫下,給一群人帶去一份關愛

  今年四川的夏天格外炎熱。成巴高速下八廟服務區,火辣辣的陽光下,一輛輛貨車掠起陣陣熱浪。在這裡我遇到了謝聰軍師傅,他是一名曬得黝黑的中年貨車司機,平頭,中等個子,偏瘦,我也從這裡開啟了為期三天的跟車之旅。

  ↑謝師傅夜間駕駛卡車(2022年8月3日攝)。

  這是我第一次爬上卡車的駕駛室,我發現很多卡車上總是挂着小電風扇,謝師傅告訴我儘管車裏有空調,但是為了省油節約成本,很多師傅也不經常使用空調,寧願自己忍受酷暑。

  晚上10點多,暑熱仍未消退,謝師傅從服務區開車1小時趕到四川巴中市某物流園裝凍肉,第二天要將其運到300多公里外的成都郫都區某物流園。

  裝完貨回到下八廟服務區已是次日凌晨。謝師傅説,以前各地服務區基本沒住宿條件,過夜只能睡車上。

  “在這裡我不擔心了。”當晚,謝師傅花25元在服務區“暖心之家”開了個標間,房間內的電視機接入了停車場監控畫面,能隨時看到車輛情況。

  “暖心之家”是四川試點打造的一個貨車司機黨群服務點,可以為貨車司機提供洗澡、洗衣、住宿、用餐、汽修等服務。

  ↑謝師傅在彭州市“暖心之家”驛站內洗漱休息(2022年8月4日攝)。

  次日清晨,謝師傅在“暖心之家”的食堂用過早餐,把油箱加滿,踏上了去成都的旅途。

  ↑謝師傅和妻子在成都市青白江區銀犁冷凍批發市場點貨(2022年8月5日攝)。

  在路上的日子裏總有妻子往車廂內裝貨,謝師傅在本子上記錄點貨,“有她和我一起,路上説説笑笑,就不覺得枯燥。”謝師傅有些感慨地對我説,“開了一輩子車,路過很多城市,卻很少走進去,兒子在城裏做物流,但一個月見不上兩回,再幹幾年就退休,一家人要在一起”。

  3天的跟車之旅讓我對謝師傅的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只是我的3天,卻是他們的365天。以謝師傅為代表的貨運人駕駛着龐然大物在城市間穿梭,十分顯眼,但這個龐大的群體本身卻常常被人們忽視。與家人聚少離多的奔波是他們生活的常態,但是在奔波的途中,有“暖心之家”在持續高溫的伏天為他們提供一絲清涼,在寒冬中為他們奉獻一點溫暖,也能給他們平凡的生活帶來一些感動。

  黑暗中,是愛讓他看見

  一本書,一家人,一方小院,一年四季。王忠禮和他的家人在田園生活中體會着愛的真諦。

  ↑2022年8月2日,在四川省什邡市馬井鎮同心村,王忠禮和宇曉陪兒子在院中玩耍。

  2009年,突然遭遇急性視神經炎的王忠禮在短短兩天內失明。一向熱愛讀書的他並沒有就此沉溺在黑暗中,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開始學習使用盲人電腦,從記住鍵盤上每個鍵的位置到學習打字,再到下載大量電子書閱讀,最後自己開始寫作,王忠禮從來沒有因為失明而放棄自己,也正是因為他的不放棄,讓他遇到了幸福。

  他和妻子宇曉也因為文學寫作結緣。當時還在武漢一家金融公司上班的宇曉與王忠禮在一個寫作群裏相識,共同的興趣愛好使他們成了文友。2013年在機緣巧合之下,王忠禮受邀去武漢參加活動,並在活動結束之後與武漢的文友見面,這也是兩人第一次線下會面。此後兩人的交流也越來越深入。

  ↑宇曉為王忠禮讀書(2022年8月2日攝)。

  為了能讓王忠禮讀到一本書,宇曉每天利用下班時間,把幾萬字的書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為了證明自己有獨立生活、工作的能力,王忠禮獨自來到宇曉所在的武漢,在距離宇曉上班不遠的地方租了房……文學讓兩個人越走越近,愛情的種子悄悄萌芽,經過考察,他們的幸福也得到了雙方家人的認可。

  如今他們的孩子王誠恩也快五歲了,一家三口生活在一方農家小院。房間裏佈置得簡單而溫馨,最顯眼的就是兩排塞得滿滿當當的書架。宇曉經常讀書給王忠禮聽,喜歡表達的小誠恩也經常讓爸爸聽他講百科全書,小手握着大手在書上比畫着圖案。

  ↑王忠禮和兒子在讀書(2022年8月2日攝)。

  王忠禮一家人圍坐在小院裏,小誠恩一會兒有媽媽陪他搭積木、一會兒有爸爸陪他做游戲,歡聲笑語灑滿了整個院落,滿滿的愛意也在這個三口之家中傳遞。

  ↑宇曉和兒子在院中玩耍(2022年8月2日攝)。

  ↑王忠禮和兒子在院中玩耍(2022年8月2日攝)。

  這一年我走了很遠的路。一次次踏上高原,一次次走到田間,一次次穿過城市,我的足跡在巴蜀大地慢慢延伸……

  ↑2022年6月18日,四川省昭覺縣四開鎮好谷村涪昭現代農業産業園內,農戶在進行芹菜苗移栽。

  ↑2022年6月24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市,農民在田間勞作。

  ↑2022年11月8日,工作人員在四姑娘山長坪溝景區內牽馬行走。

  這一年我領略了很多風景。站在懸崖村望向遠處的群山,從高空俯瞰九寨溝那一抹動人的“藍”,在雪山下同藏族同胞一起跳鍋莊舞……

  ↑2022年6月18日,游人在通往懸崖村的鋼梯上。

  ↑2022年11月24日拍攝的九寨溝景區內的諾日朗瀑布。

  ↑2022年11月5日,小金縣向花村村民在雪山下跳鍋莊舞。

  ↑2022年9月25日,陳望慧在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新橋鄉共和村的玫瑰園中與村民交流。

  這一年我認識了很多人:救援人員、醫護人員、科研人員、脫貧群眾、基層幹部……這一年我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在困境中樂觀向上、在逆境中堅忍不拔、在平凡中創造不凡的寶貴品質。

  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觀看劉琼2022年的其他報道↓

  策劃:蘭紅光

  統籌: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記者:劉琼

  編輯:謝秀棟、徐嘉懿、周大慶、邵澤東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2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