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月12日電 題:陜西寶雞:“老三線”奏出“新樂章”
新華社記者劉彤
地處關中平原西部的陜西省寶雞市被稱為“火車馱來的城市”:20世紀五六十年代,伴隨着“三線建設”的推進,大量的機械設備、科研儀器等從全國各地匯聚於此,為寶雞裝備製造、機械電子、有色金屬、儀器儀表等工業門類的設置,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今,地處隴海鐵路沿線、向西開放關鍵節點的寶雞,正在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中演奏出“新樂章”。
隆冬時節,地處寶雞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外貿企業創業園的生産基地,熱鬧而繁忙。在寶雞百世博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集成電路IC燒錄”生産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從事集成電路芯片程序編程、燒錄、寫入、封裝與測試等的生産與製造。公司總經理董大鵬説,作為産品原料與銷售市場“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型企業,他們生産的集成電路芯片主要應用於工業內窺鏡、智能通訊設備配件等多行業。“車間裏的集成電路IC程序燒錄寫入生産線有40條,年生産能力可達2億顆芯片。廣泛的應用領域將為‘智造時代’貢獻更多寶雞力量。”

中國西電集團陜西寶光真空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真空滅弧室超凈間。(受訪者供圖)
董大鵬説,高精密産線設備是他們這家高科技生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保證從客戶程序設計、樣品打樣測試、訂單生産穩定等入手,在內部進行全自動化高精密全流程編程測試。針對國外訂單的每個客戶不同型號的電子元器件的編程、檢測,我們做到了從上料到裝料的器件質量優良、測試封裝穩定、産品有效交付。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現在我們的産品主要銷往東南亞、東北亞、歐美等。”

緊張生産中的中國西電集團西電寶雞電氣有限公司的鈑金數控折彎加工線。(受訪者供圖)
施耐德(陜西)寶光電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全球技術”和“中國智慧”相融相通讓這家企業的産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着廣泛的市場。公司工藝及維修分部負責人介紹,早在四年前,他們就建成了第一條可以大幅提升標準化斷路器生産效率和生産精度的智能化産線,有力提升了中國斷路器在市場中“質高價優”的口碑。“2022年,面對市場需求的增長,企業又落成了一條智能化産線,我們也成為全球唯一一家擁有兩條自動化斷路器生産線的工廠。這些智能化産線,能夠自動搬運數百公斤産品和自動識別産品,實現對生産數據進行記錄、分析與追蹤,以及對能源消耗過程的信息化、可視化管理。”
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面對疫情的不利影響,企業的生産、物流環節沒有停滯或延期,最終實現所有訂單都如期交付,企業業績實現了穩定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11月,寶雞全市共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103.91億元,同比增長33.6%,其中,出口54.26億元,增長43.27%;進口49.65億元,增長24.43%。“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落實,正在為寶雞這個“老三線”城市經濟的穩定發展賦予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