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1/ 06 07:52:0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足尖上的“紅色三部曲”

字體:

  足尖上的“紅色三部曲”

  遼寧芭蕾舞團成功創演《八女投江》《鐵人》《榜樣》等係列英雄史詩的啟示

  鱗次櫛比的集裝箱、橋吊、軌道吊繁忙作業、等待起航的萬噸巨輪……以現代化的“無人碼頭”為舞臺,來自遼寧芭蕾舞團16位青年演員翩翩起舞用靈動的足尖演繹《未來之約》,讓觀眾看到了青春芭蕾力量的更多可能。

  這是《啟航202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跨年晚會》讓人心動的一幕。

  正是這群來自遼河流域黑土地上的青春舞者,他們懷揣夢想,向紅色經典致敬!在密林深處、荒山野澤,在密集的槍炮聲中,將八個抗聯女戰士為民族大義英勇投江的壯烈故事呈現給觀眾,將井架、泥漿池和錚錚鐵骨的石油工人搬上芭蕾舞臺,將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雷鋒精神匯成舞蹈組詩,10年間他們用心用情用力連續創演足尖上的“紅色三部曲”,讓孕育于文藝復興時期的古老西方藝術,在與東方英雄史詩美美與共的融合中,煥發出更璀璨的光彩!

  觀眾喜愛,業界人士讚譽

  勇毅與悲壯自足尖溢出,八位抗聯女戰士在匯入滾滾波濤那一刻,也讓永恒的東北抗聯精神流淌進每一位觀眾的心底。

  “大幕輕啟,冷雲、黃桂清、王惠民、安順福、李鳳善、楊貴珍、郭桂琴、胡秀芝八位女戰士的名字由遠及近,由小到大從密林中傳來。有些回聲,總要在歷史的深處傳回來,而我們的責任是讓這些回聲永存。”

  2022年6月19日,遼寧芭蕾舞團的舞劇《八女投江》在成都演出時,當地媒體留下了這段充滿感情的文字。這部劇在全國巡回演出已過百場,榮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入選文化和旅遊部“百年百部”傳統精品復排計劃重點扶持作品。

  一個名字、一段歲月、一種精神、一座豐碑。

  以鐵人王進喜為原型,以“鐵人精神”為核心,以鐵人生命最後時光中深深的眷戀和無盡思緒,串聯起六十多年前那場在最困難的時候,最困難的地區,最困難的條件下打響的石油大會戰,近百人的舞臺場面演繹出震撼的氣勢與精彩。

  2021年7月23日,遼寧芭蕾舞團的舞劇《鐵人》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出票率達96%,創劇院近年來票房新高。北京觀眾郭冬梅在看完舞劇後激動地説,希望《鐵人》能像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那樣一直演下去。

  當紅帷幕徐徐關合,掌聲卻經久不息,56個青少年演員璀璨如朝陽,向觀眾拼命招手。觀眾席上,奉上的不僅有連綿的掌聲、響亮的喝彩,更有人從座位上站起,向舞臺揮動雙臂。

  這是2022年3月5日,遼寧芭蕾舞團舞蹈組詩《榜樣》在遼寧大劇院首演時的場景,舞劇從《雷鋒日記》中提取象徵雷鋒精神的五個意象,以詩歌的結構、藝術化的舞蹈語匯詮釋雷鋒精神。當天同時進行的線上直播,觀眾達260萬人次,80、90後觀眾紛紛留言點讚。

  遼寧芭蕾舞團成立于1980年,近年來在探索建立中國學派的芭蕾藝術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國內首次將抗聯題材、工業題材和雷鋒題材以芭蕾舞劇的形式加以呈現,將芭蕾舞與中國舞、民族舞、現代舞等多個舞種深度融合,通過立體感人的藝術形象和時尚優美的舞蹈動作展現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表達了堅定的革命信仰、革命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在新時代芭蕾舞臺上豎起一組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表達的雕像。

  “觀眾對這些原創紅色劇目的接受和歡迎程度,超出我們想像。”遼寧芭蕾舞團團長曲滋嬌説,這些劇目演出時,我經常會坐在觀眾席上去觀察觀眾最真實的反應。《八女投江》第一次在俄羅斯演出時,一位觀眾激動地對曲滋嬌説:“謝謝你們帶來這麼好的作品,她們真的是英雄。”

  三部原創紅色舞劇不僅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也得到了業界人士的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遼寧芭蕾舞團三部舞劇繼承和發揚了《紅色娘子軍》等經典紅色芭蕾舞劇的精神,體現了中國芭蕾舞傳承紅色基因的探索與創新,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評價説:“生命與信仰、卑微與高貴、選擇與犧牲,這是遼寧芭蕾舞團創作演出《八女投江》告訴我們的動人情感和信念。”

  北京舞蹈學院教授肖蘇華認為,《鐵人》是近10年來為數不多的現實題材最優秀的舞劇作品之一,在國內外舞劇中,以像《鐵人》這樣的真人真事為原型的工人題材的舞劇極為罕見,起碼在芭蕾藝術500多年的歷史上是首屈一指。

  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趙亞玲在評價《榜樣》時説,該劇在全國英模題材舞蹈作品創作方面具有示范意義,“觀看此劇,觀眾能夠體會到舞蹈像詩歌一樣優美,詩歌像芭蕾一樣優雅。”

  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梁海燕認為,在中國舞劇發展史上,能將主旋律題材的藝術性、政治性、歷史性完美融合的作品很少,想要作品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更是難上加難,遼寧芭蕾舞團成功地打造了這樣的作品。

  越來越“硬”的題材能站穩芭蕾舞臺嗎?

  芭蕾,時尚高雅,芭蕾,王子公主。2012年,遼寧芭蕾舞團在考慮將《八女投江》作為選題時,引發不少質疑聲音,這麼“柔軟”的藝術如何表現出中國革命英雄這麼“硬”的故事。“我們還是義無反顧選擇編排這部芭蕾舞劇,生活在白山黑水這塊土地上,用藝術的方式詮釋抗聯精神是我們遼寧芭蕾人的歷史使命和民族責任。”曲滋嬌説。

  在《八女投江》演出獲得成功後,遼寧芭蕾舞團再次將目光鎖定在黑土地上的紅色故事,決定將石油工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鐵人精神搬上芭蕾舞臺。又有人擔憂説,《八女投江》題材就夠“硬”了,還要選一個“更硬”的鐵人題材,將鑽井、鐵塊搬上來,芭蕾舞臺能承受得了嗎?

  《鐵人》編劇、編導王勇説,中國芭蕾不能只有《吉賽爾》《天鵝湖》那些古典浪漫主義作品,中國芭蕾舞演員不能只會演王子、公主和愛情故事,也要塑造英雄、著眼本民族的命運。鐵人是時代英雄,我們需要站在時代角度解構、解讀和詮釋這個人物,在中國走進新時代的今天,尤其需要在舞臺塑造出有血有肉的鐵人形象,用鐵人精神鼓舞人激勵人。

  作為雷鋒精神的發祥地,遼寧芭蕾舞團在雷鋒犧牲60周年之際,在國內第一次用芭蕾這種藝術形式演繹雷鋒精神,再次展現了遼芭人的歷史責任感和勇于擔當的藝術家的勇氣。

  如何讓這些廣為人知的故事打動觀眾,這樣的題材若沒有深刻的精神內涵和獨特的表現手法,作品就會流于平庸。遼寧芭蕾舞團的創作團隊通過精心創作和大膽創新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和震撼。

  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蘅評論説,近年來,原創舞劇作品大量問世,然而舞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似乎沒有隨著劇作數量積累而豐富起來。《八女投江》則帶給我們驚喜。

  波瀾壯闊的鬥爭畫卷,就從那來自烏斯渾河的歷史呼喚和足尖的輕蹈中,在“密林”深處徐徐鋪展……八位女戰士義無反顧選擇犧牲,真實詮釋了偉大的抗聯精神,舞臺上則需要獨特的藝術手法來充分表達。創作團隊在劇中提煉出母親、戀人、夫妻、父女等具有鮮明特徵的人物關係,將親情、愛情和友情以獨舞、雙人舞和群舞的形式呈現給觀眾。舞劇結尾八位女戰士莊嚴地從舞臺的樂池平臺上漸漸下沉,同時創造性地起用童聲合唱《松花江上》,強化了抗聯英雄們對為之揮灑熱血和生命的土地深情的眷戀,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

  遼芭的創作團隊在塑造英雄人物時,特別強調做到對英雄的真實解讀,讓英雄有自己的情感,有煙火氣,關鍵時刻本色光芒閃現,才能打動觀眾。《鐵人》既展現了王進喜剛毅的一面,也有他對待工友、妻子和兒女時柔軟的一面,舞劇讓大家看到一個有血有肉、充滿情感的人物,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遼寧芭蕾舞團近年來不斷嘗試對芭蕾技法進行中國化改造,融入中國的藝術元素和表達方式,《八女投江》中融入東北秧歌和朝鮮族舞蹈,《鐵人》中嘗試對芭蕾舞、中國舞進行嫁接,《榜樣》中綜合運用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與現代舞表演技巧,滿足觀眾對于舞蹈藝術多元化的審美需求。

  編導陳惠芬介紹説,我們要求演員在表演中,跳出的舞蹈既有濃鬱民族風格又有芭蕾風范的感覺,是巧妙的融合不是簡單的拼接。

  三部舞劇在其他藝術手段上也努力尋找符合劇情和觀眾欣賞習慣的表現手法。《鐵人》在結構上用平行時空的方式,將敘述與回憶串聯,使故事的展開更順暢完整;在音樂上,根據鐵人的人生歷程,既有陜北秦腔,又有東北秧歌,還有用大提琴低沉雄渾來開掘鐵人的心路歷程,使觀眾獲得更具有身臨其境的舞臺感和飽滿戲劇張力的視聽享受。

  《榜樣》以並列式結構呈現“一線光、一粒種、一滴水、一塊磚、一顆釘”,刻畫出雷鋒助人為樂、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全劇起用平均年齡15歲的青少年演員獨立演繹,達到了雷鋒精神在青少年之間傳遞的效果。“把芭蕾中國化,雷鋒精神時代化,這就是我們通過《榜樣》進行嘗試的意義。”遼寧芭蕾舞團副團長、《榜樣》藝術總監趙一飛介紹説。

  三部紅色舞劇的成功還充分體現了創作團隊精心打磨,努力打造傳世精品的創作態度。

  在創作《八女投江》時,全體主創人員前往故事發生地烏斯渾河採風,了解人物原型、戰爭背景、東北抗聯歷史等,為該劇排演作了扎實的準備;在對《八女投江》進行第三次修改時,為了達到“浪漫中有悲壯,悲壯中有唯美”的效果,放大了東北秧歌、朝鮮族舞蹈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人物情感、服裝道具、舞美燈光都有了更充分更切合的調整。

  為了能夠打造藝術精品,遼寧芭蕾舞團打破傳統人事框框,創作團隊全部外聘國內一流人才。《八女投江》《鐵人》特別邀請國內著名舞蹈編導王勇、陳惠芬,他們一直是革命歷史題材的重要實踐者、探索者,具有豐富的經驗。此外還集結了著名作曲家劉彤、國家大劇院舞美總監高廣健、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張繼文等,這些優秀的創作人才成為三部紅色舞劇的品質保證。

  從“指導員冷雲”到黨的二十大代表

  2022年10月17日晚,出席黨的二十大的遼寧省代表團在北京展覽館參觀“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遼寧展廳《八女投江》大幅劇照前,二十大代表于川雅看著八位女戰士威武不屈的神情,陷入了沉思。

  32歲的于川雅是遼寧芭蕾舞團首席主演,在《八女投江》中飾演指導員冷雲,一演就是8年,過百場的演出經歷已經讓她和這位抗聯女英雄緊緊連在了一起。

  “這是我第一次在原創舞劇中擔任主角,從24歲到32歲,8年的時間這部劇見證了我的成長,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于川雅在回顧創作冷雲這個角色時説。

  為演好冷雲這一角色,于川雅要告別昂首挺胸的芭蕾公主姿態,一邊舉槍一邊跳,一邊抱孩子一邊跳,一邊抬擔架一邊跳。整部舞劇她的戲份最重,又沒有替演,舞臺上充滿激情忘了疼痛,每場下來都渾身疼痛難忍。“我不怕傷痛,怕演不出人物的靈魂,這部劇讓我打碎了以前的自己,回爐再造,重塑一個我。”

  從劇中指導員冷雲扮演者成長為黨的二十大代表,于川雅説:“英雄的事跡深深打動了我,我要讓這種感動通過我的舞蹈打動觀眾,讓英雄的精神傳承下去。”

  “像于川雅一樣,團裏的年輕演員在演出三部紅色芭蕾劇的過程中確確實實得到了鍛煉和成長。”曲滋嬌説,“從足尖上優雅的‘白天鵝’到跪抬擔架膝行的女戰士,從高貴的王子到跳入泥漿池的鐵人,這個轉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曲滋嬌感慨地説,芭蕾舞團的女孩子早期訓練都是培養典雅氣質,不擅長表演,她們剛開始拿槍就像拿繡花針,但經過一段時期專門的苦練,她們拎槍就如同女戰士。為表演跪地抬擔架,護膝的硅膠墊全被磨碎,有的膝蓋磨出了血,也正是這樣的“魔鬼訓練”,才讓《八女投江》走進觀眾心裏,讓歷史細節得以“重現”。

  《八女投江》中年齡最小的是年僅13歲的王惠民。2014年,剛滿18歲的敖定雯接到了王惠民這個角色。演了幾年以後,二十出頭的敖定雯又接下了劇中另一位女戰士黃桂清的角色。

  讓敖定雯最難忘的是黃桂清在發現戀人企圖叛逃,勸誡、警告無效後,毅然扣動扳機的場景。一段雙人舞表現了黃桂清內心的煎熬和情感的撕裂。舞臺上一聲槍響,深深震撼了觀眾心靈。“我在一場場演出中逐漸讀懂黃桂清的靈魂,舞臺上她哭得越揪心,她的信念就越堅定。”敖定雯説,每到這時候,隨著音樂響起,她總會聽到觀眾席上傳來輕輕的唏噓抽噎聲,那些聲音像小錘子一樣敲打著她,聲聲入心。

  遼寧芭蕾舞團首席主演、鐵人的扮演者張海東,為了準確把握角色,自駕去大慶,在鐵人紀念館、在鑽井臺、在工人家,他深入體驗和感受,為了找到攪動泥漿時的感覺,他甚至多次在浴池裏反覆練習這一動作。舞臺上,他以背部發力帶動雙臂,傳神再現了王進喜帶頭跳入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的情形。

  《榜樣》56名演員平均年齡15歲,全部來自遼寧芭蕾舞團附屬芭蕾舞蹈學校,雖然對一些技巧的把握,對劇情的演繹還有差距,但他們表現依然十分精彩。來自江蘇的17歲的孟熙煜説:“通過學習雷鋒日記,到紀念館參觀,逐漸理解雷鋒精神,慢慢體味如何用舞蹈動作來演繹雷鋒精神。”

  曲滋嬌説,通過演出三部紅色芭蕾舞劇,整個演員團隊都發生了變化,在他們身上看到更多的是韌勁和正能量。“這裏的工資待遇雖然不高,但這些國內頂尖演員都舍不得離開,在這裏他們找到了自己的舞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一位舞蹈評論家説:“演員們動情的表演決定了作品高品質呈現。在三部舞劇中成長起來的遼芭優秀演員群體,或許也可看作未來中國芭蕾版圖發展趨勢的一個指徵。”

  紅色芭蕾迎來大好時光

  三部原創紅色芭蕾舞劇連續獲得成功,引起國內舞蹈界的高度關注,業內人士普遍認為,10年來,我們先後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作為講好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藝術形式,紅色芭蕾舞劇創演也迎來了它的最好時期,不僅讓芭蕾高雅藝術走進尋常百姓中,還讓觀眾在進行藝術享受的同時感悟中國的英雄史詩。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評價《鐵人》時説:“這部劇的重要性在于展現了偉大的‘鐵人精神’,這是一項非常重要且意義深遠的藝術工作。”

  有專家評價《榜樣》時説,一部芭蕾舞劇更像一堂充滿藝術韻味的思想品德教育課,整部劇全是時尚高雅的舞蹈,但觀眾卻一直沉浸在雷鋒精神的熏陶中,感覺雷鋒無處不在。

  三部紅色芭蕾舞劇成功還有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原創舞劇一定要強化創作態度和突破創新。

  《紅色娘子軍》為何能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打磨與沉淀更見風採、歷久彌新,在曲滋嬌看來,文藝工作者對藝術的純真追求與嚴謹作風是這些經典作品成功的關鍵。“原創紅色芭蕾舞劇實現自我突破、大膽創新是文藝工作者在以作品展現和傳遞時代風貌時,需要重點攻關的內容。”

  王勇、陳惠芬在談到創作這類題材體會時説,在創作上一定不能有單純的任務觀點,而是要帶著巨大的真誠投入創作,要讓紅色題材體現出時代審美的高度,同時又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一些業內人士就如何加大紅色芭蕾舞劇劇目的推廣宣傳力度,讓高雅芭蕾藝術真正走進百姓也提出了具體建議。

  趙汝蘅認為,世界著名舞劇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個舞段都精雕細刻,達到了可以單獨拎出來演出的水準,希望這三部舞劇也能夠著力打造自己的經典舞段,並通過這些經典舞段將該劇廣為宣傳。

  一些專家建議,越來越多新媒體平臺不斷嘗試舞劇、戲劇等藝術形式移動傳播,這種新媒體形式及碎片化傳播,更加貼合網民需求,紅色芭蕾舞劇也應佔領這個舞臺。

  “《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滋養了一代人,我希望《八女投江》《鐵人》《榜樣》也能滋養新一代人。我們要用芭蕾舞講中國故事和中國精神,用我們的文化與世界對話。”曲滋嬌説。(記者于力、趙洪南)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869112925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