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11月25日電(范芳鈺 雷雁雯)2012年,一場大雨淹沒農田,自此以後,頻繁的“水淹田”打破了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街道青魚社區以往的寧靜。
“三十多年前,我遇到過一次水淹農田,之後就再沒有遇到。”青魚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胡朝華回憶,由於螳螂川河道治理,上游的淤泥向下游沉積,流入青魚社區轄區周邊的田地,導致村民耕地被淹,生産、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自2012年以後,連續四年,“水患”問題成為當地居民的“心腹大患”。
項目建設前(資料圖)。新華網發(昆明市青魚社區供圖)
破困局
青魚社區下轄小海口村、青魚塘村和甸基村3個自然村,戶籍總人口為1716人,630戶,青魚塘、甸基2個村曾是西山區的重點扶貧村,集體經濟薄弱,居民以務農為主要經濟來源。每逢汛期,位於河道旁的農田遭遇河水倒灌,顆粒無收,逐漸成為居民眼中的“爛泥塘”。
養魚、種藕……為解決“水淹田”困境,從2013年開始,社區黨委嘗試了多種方法,但都無濟於事。
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胡朝華帶女兒去水上樂園游玩時受到 啟發,於是,“建一個水上樂園”的想法在他腦海裏萌芽。
回到社區後,他帶領當地幹部多方諮詢業內專家,研究分析發展方向,挖掘傳統農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等沉睡資源,用半年時間對沿海各城市的水上樂園、水上娛樂設施供應企業進行考察後,決定發展生態旅游業解決水淹田問題,並提出“以水興水”的思路。
2015年,社區黨委牽頭成立昆明清石旅游投資有限公司,並開發利用積水地塊,啟動實施青魚灣水上樂園鄉村旅游項目。
溫泉河谷(攝於11月8日)。新華網 范芳鈺 攝
可是,錢從哪來?
針對“沒有土地、沒有資金”的問題,社區以“股份合作”為載體,由社區黨委書記、“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幹部帶頭入股,村民用土地、資金入股,讓項目初具實體。在銀行貸款尚未到位、開工資金緊張之際,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和小組幹部主動提出停發工資。
出於對這個在社區工作數十年的“老人”的信任,一部分村民同意入股,為控制村民投資風險,社區設置每股5000元,每戶入股最多不超過200股的投資規則。“一期項目,村民總共入股資金是1300多萬元,入股率達到了52%左右。”胡朝華説,“其中有800多萬元是現金入股,有400多萬是土地補償款折現入股,村民通過賣豬、賣雞、賣牛、賣車,有的甚至賣雞蛋等等,才湊來的這些錢。”
對轄區內有心入股無力出資的困難居民,在募股時,社區黨委按“四議兩公開”程序告知股民,社區將佔5%的集體股份,未來的收益將用於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關愛困難群眾、救助孤寡老人等公共支出,保障社區困難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社區召開第一屆股東代表大會(資料圖)。新華網發(昆明市青魚社區供圖)
展新顏
公司接待部經理曾佳琦介紹,青魚灣水上樂園鄉村旅游項目分兩期實施,總佔地面積139畝,總投資約2.6億元。其中一期項目佔地面積67畝,投資約1.2億元,於2015年12月動工,2016年5月竣工完成。二期項目佔地72畝,總投資約1.4億元,2016年10月動工,2017年5月竣工。
一期項目主要開發“冷水”資源,建成螳螂川漂流、青魚灣水上樂園及農家樂、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2016年6月1日,青魚灣水上樂園開園,在配套設施還沒有完全完善時,數以千計的游客進入園區。“自開園到現在,最高峰時,園區單日接待游客1.8萬人,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曾佳琦説。
建設後的青魚灣水上樂園(資料圖)。新華網發(昆明市青魚社區供圖)
項目一年的成功運行讓當地村民看到了希望。為讓更多群眾都能共享社區發展帶來的紅利,2016年,社區進行第二次募股。通過兩次集資入股,三個自然村入股率92%,籌集資金達2050萬元左右。
小海口村村民楊春妹就是其中的一員,當年她入股1萬元加入其中。開園後,社區安排她在園區中負責製作奶茶。楊春妹説,社區會按照年齡、文化程度等來安排村民開展不同工作,“每個月有3000元底薪,效益好的時候,每月還額外加提成。”
游客來樂園游玩(資料圖)。新華網發(昆明市青魚社區供圖)
據了解,園區就地吸納300余名務農村民入職,村民月收入從以前的不足2000元增長到5000元。
社區黨委還通過外引內培,引進一批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人才參與經營管理,將社區260余名當地年輕人作為後備人才培養,建立起一支以大學學歷為主的專業化管理人才隊伍,科學有效管好項目,保證項目良好運營和集體經濟穩定增長。
為了與其他水上樂園有所區別,青魚灣水上樂園對一些游樂設施進行創新,復原大海的人工造浪池、透明的跳水泳池等等,讓人們在雲南感受“大海”的波濤。2022年,樂園全新引進深水滑板沖浪項目,深受游客喜愛。
建設後的青魚灣水上樂園(資料圖)。新華網發(昆明市青魚社區供圖)
立新勢
2019年,項目實現了首次分紅,入股的村民每股分到了1000元的紅利。
自項目産生收益以來,社區對65歲以上老黨員和老年人給予每月300至1300元的補助,並納入居規民約,長期執行。
“我們這個項目目的是帶領老百姓共同致富,而不是大多數人致富。”胡朝華説,對於項目初期不願入股,現在想入股卻無法入股的居民,社區幫助他們在項目周邊開設餐飲店、娛樂裝備店等,讓居民們一同分享社區發展“紅利”。
項目自建成至2021年底,累計收入7700萬元,共計接待游客296萬餘人次,實現營業收入約2.89億元,“爛泥塘”變成了“水上樂園”,青魚社區成為昆明市主城區中首個“雲南省村莊規劃試點單位”,2022年,成為雲南組織幹部學院現場教學點。
但發展並沒有就此停步,胡朝華還有新的打算,“要將生態旅游與健康産業深度融合。”
按照“分期推進、集群打造、以點帶面、示範引領”的思路,下一步,社區將把流轉閒置土地發展為彩色水稻、稻花魚養殖基地。同時,盤活農村閒置資源,擬開發特色民宿、特色農家樂等項目,利用周圍優美環境打造露營、燒烤為一體的“夜間經濟”。
此外,還要建設休閒無動力樂園、荷塘花海田園基地,千畝紅楓林生態觀光區,星光露營地,山地越野等項目。在水上樂園、溫泉河谷項目基礎上,擴大規模。
“隨時要有危機感,要有創新意識。”胡朝華説,沒有等靠來的成功,只有拼出來的“奇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