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0/ 04 07:58:4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老人獨自就醫不便?可找“陪診師”相助

字體:

  ▲李楓(左一)正在向患者劉慶(化名)解釋檢查報告單上的內容。新華社記者劉方強攝

  挂號、預約、問診、檢查、取藥……“90後”陪診師李楓的工作,就是陪伴患者用最短的時間辦完各種就醫手續,幫助他們解決看病中遇到的問題。

  “治療的主要目標是讓腎功能穩定、尿蛋白減少。注意飲食清淡、睡眠充足。”走出診室,李楓把剛剛的醫囑向患者劉慶(化名)重復了一遍,就像兒子在叮囑自己的老父親一樣。

  實際上,他們認識還不到一小時。

  “陪診是個新興行業,前景廣闊”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李楓陪著劉慶看完腎臟內科門診後,又來到了三樓的動態腦電圖室。由于劉慶行動不便,李楓一手幫他拿包,一手攙扶著他。

  “經常會莫名頭暈,所以一直想做個動態腦電圖檢查,但是做這個檢查必須要有人陪同,而我平時一個人生活,所以今天找了陪診,看病過程中還能有人説説話。”劉慶説,這是他第一次預約陪診服務。

  李楓今年25歲,畢業于安徽中醫藥大學,目前正在找工作。利用空余時間,他從今年3月份開始兼職從事陪診工作。

  “自己有過在醫院工作的經歷,見到過很多老人因為不熟悉流程,不懂如何操作自助機器,就醫時非常無助,剛好自己目前有時間,所以就找到了這份兼職。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有點收入,還能減輕醫院工作人員負擔。”李楓告訴記者,醫院導診提供的是共性服務,無法面面俱到,而我們可以根據患者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

  9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佔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億,佔總人口的14.2%。預計“十四五”時期,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佔比將超過20%,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趙紅介紹,現在醫院裏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這提高了醫院的運轉效率,但同時也增加了一些老人的就醫難度。

  “如果把陪診師作為一個正式的職業,可以有效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醫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病人的診斷治療上,而不是去陪診或者引導,所以陪診師這樣一個職業還是很有必要的。”趙紅告訴記者。

  有需求就有市場。

  “陪診是個新興行業,前景廣闊。子女在外打拼,父母身體不適時,他們不能及時返回,如果有人能夠陪著父母去趟醫院,他們會更安心。”安徽省合肥市一家陪診公司的運營經理王暉告訴記者。

  據介紹,目前該公司有全職陪診師10人,兼職陪診師約70人,每周的訂單大約有20單,最多的時候每周超過40單,收費標準為:半天200元,全天350元。除了陪診,該公司還提供代取、郵寄藥品和檢查報告等服務。

  “把自己當成患者的家屬”

  與其加入公司,很多陪診師選擇自己單幹,高月(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她自己在網上發布資訊,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建立自己的口碑,逐漸獲得了穩定的客戶群體。

  “幹這個工作不能只想著賺錢,一定要有責任心,要把自己當成患者的家屬。”高月説,2019年從醫學院校畢業後,她曾在社區醫院和藥房工作過3年。

  “我也是偶然在網上看到陪診師這個工作的,一開始我很好奇,怎麼還有這樣的工作?”後來經過了解,她覺得這正是她想做的事。于是,她辭掉了藥房的工作,也幹起了陪診,“這個工作時間相對自由一些,這樣既可以有時間照顧家庭,也能獲得一定收入,還能幫助別人。”

  據了解,高月接觸的客戶當中,一半以上是老年人。通常的情況是,下單的是年輕人,就診的是老年人。很多時候,子女忙于工作或身處外地無法及時返回,他們就會聯繫到高月,尋求陪診服務。

  “老人都是比較節儉的,舍不得花這個錢。有的子女會叮囑讓我裝作是他們的同事或朋友。”面對這樣的情況,高月都會積極配合。

  當然,很多老人並不知道目前已經出現了陪診服務。不久前,在一次陪診過程中,高月看到一位老大爺看完眼科門診後迷路了,不知道去哪取藥,一直在原地徘徊。出于職業習慣,高月趕忙走上前問清楚了情況,陪著這位92歲的大爺去藥房取了藥,最終把他送出醫院大門。

  老大爺對這位好心人也是連連感謝,他並不知道高月是“擅自離崗”。高月隨後又上樓找到了原本需要陪診的患者。“還好那位患者非常理解,畢竟他是付費了,而我卻去幫了別人。”高月説。

  作為服務性工作,人際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由于患者來自全省各地,很多老人講話都是帶著方言。來自皖北地區的高月有時很難明白皖南地區的方言。

  “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耐心一點,多問幾遍,把患者的意思問清楚。此外,就診時,醫生講的話有時稍顯專業,而且就診時間有限,後面很多人排著號,出來後,我們還要用通俗的語言向患者再解釋一遍。”高月説,“當然我還會把就診情況電話告知老人的家屬。”

  “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認真做。”這是高月朋友圈裏出現最多的一句話,她也在用這種方式不斷提醒自己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

  除了陪診,有時高月還會代替患者進行問診。由于疫情或者其他原因,有些患者本人無法來到合肥的醫院,他們在網上挂號之後,高月就替他們找到醫生問診。

  讓陪診服務“走得更遠”

  “隨著老年人口增多,社會對陪診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所以很多人都開始加入這一行業。説實話,這個工作的門檻不高,但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做。”高月説。記者在她的抖音賬號上看到,有不少網友在相關視頻下留言咨詢如何成為陪診師。

  據了解,我國目前並未將陪診師納入職業目錄,當然就不存在統一的職業規范。採訪過程中,不少陪診師和醫生表示,希望能出臺相關文件,對從業機構和人員進行審批或備案管理,規范行業發展,這樣陪診服務才能“走得更遠”。

  “我覺得應該發展陪診師的職業,但同時規范化的工作也要跟上,避免出現黃牛、醫托。”趙紅説。

  相關業內人士還表示,陪診師在服務過程中難免會接觸到患者的資訊,保護患者隱私也值得關注。有的陪診師以“找熟人插隊”為賣點,還會影響就醫公平。另外,在提供陪診服務時,陪診師和患者還應明確雙方的責任、義務,以防出現墊付的挂號費要不回、沒有約上專家號要求退費等情況。(記者劉方強)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904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