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2 09/ 09 20:33:23
來源:新華社

全球連線 | “有水就有希望”——中非友好合作惠及民生

字體:

  新華社羅安達9月9日電 “寬扎”是非洲國家安哥拉的法定貨幣,取名自境內最大河流、被稱為安哥拉“母親河”的寬扎河。以河流命名貨幣,足見安哥拉人對水的重視。今天,哺育了一代代安哥拉人的寬扎河,因為一群中國人的到來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安哥拉河流多卻還“缺水”?

  非洲是水資源和降水時空分佈極不均勻的大陸,既坐擁多條像尼羅河、剛果河這樣的大河,也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很多地方一年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但在雨季缺乏收集和儲存雨水的設施,到了旱季又面臨旱情。

  安哥拉的情況便是如此:水資源豐富但開發率極低,因此仍然“缺水”嚴重。

  安哥拉境內河流密布,包括寬扎河在內的較大河流約有30條,但數十年內戰給當地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此外,資金短缺、技術相對落後等因素也制約着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阻礙了當地社會經濟發展。

  圖為安哥拉“母親河”寬扎河。(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供圖)

安哥拉“母親河”煥發生機

  十幾年來,一批又一批中國企業帶着“中國經驗”來到安哥拉,承建水電站、抗旱工程和供水設施等項目。

  寬扎河是安哥拉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河流,水系龐大,支流眾多。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的安哥拉凱凱水電站項目就坐落於寬扎河中段。這是目前中資企業在安哥拉承建的最大水電站,被譽為“非洲三峽工程”。項目於2017年8月開工,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

  圖為凱凱水電站大壩三維圖。(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供圖)

  凱凱水電站項目經理陳永剛介紹,水電站建成後將滿足安哥拉40%以上供電需求,每年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約720萬噸;發電收入將用於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礦産自然資源開發等項目,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庫區形成後,兼具調峰防洪功能,將大幅改善水資源利用條件。

  圖為凱凱水電站施工現場。(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供圖)

  此外,項目在建設高峰期將為當地提供6000多個就業崗位,為安哥拉培訓一批專業水電站建設和管理人才。

  “感謝中國企業傳授了很多工程技術,這對安哥拉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在凱凱水電站項目擔任高級管理員的當地員工內利托·若澤説。

聯合國為“生命之渠”點讚

  今年4月,由中國電建市政集團承建的庫內內省抗旱工程第一、二標段項目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項目包括連接庫內內河總長約150公里的主幹渠道以及取水泵站、蓄水池等設施。

  2022年4月4日,安哥拉總統洛倫索在庫內內省按下抗旱項目一期工程泵機啟動鍵。新華社發(許昆鵬攝)

  庫內內省位於安哥拉南部,緊鄰納米比亞沙漠,全年有9個月的時間為旱季。當地村民奧古斯托永遠不會忘記2018年那場罕見乾旱。“當時,田地被太陽曬得龜裂,渴死的牲畜隨處可見,無數人被迫逃往鄰國。”奧古斯托回憶道。

  後來,當地民眾等來了“救兵”。抗旱項目將庫內內河水通過開放式渠道引向下游乾旱地區,使曾經只能在雨季播種的耕地在旱季也得到了灌溉。中國電建市政集團西南非公司總經理趙勇説,項目建成後可以滿足沿線23.5萬人口、40萬頭牲畜的用水問題,為5000公頃的農田提供灌溉;安哥拉政府還計劃在渠道沿線修建大型農場,發展農業生産。

  圖為庫內內省抗旱工程第一、二標段項目的渠道及蓄水池。(中國電建市政集團供圖)

  如今,從取水口到沿線水渠兩旁已不時可看到大批牛羊群在飲水,農作物茁壯成長,項目在旱季的綜合效益正得到充分體現。

  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5月到項目現場考察時稱讚道:“今後,聯合國會考慮把該項目的模式向世界其他正在遭受乾旱困擾的國家和地區推廣。”

 讓當地人喝上放心水

   一直以來,安哥拉的飲水安全是一大難題,缺乏清潔用水增加了罹患急性腹瀉和霍亂等傳染病的風險。

  今年6月,由中國鐵建二十局集團承建的卡賓達供水項目竣工並投入使用。中鐵二十局集團安哥拉國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啟輝説,該項目是卡賓達省最大的民生工程,主要包含儲水、配水及入戶連接等設施,可每週7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供應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5萬立方米,覆蓋卡賓達省92%的人口。

  6月30日,在安哥拉卡賓達省供水項目現場,安能源和水利部部長博爾赫斯(前左)和卡賓達省省長尼溫加在竣工典禮上剪綵。新華社發(中國鐵建二十局集團供圖)

  “以前要走很遠的路到井邊去打水,非常麻煩。”家住卡賓達省富蒂拉區域的阿德里亞諾説。

  富蒂拉區域居住着400多戶居民,飲水難是當地人的集體記憶。原先這裡的供水設施失修老化,加上水壓不足,供水系統長期無法使用,居民生活用水就靠幾口水井。但由於附近人口較多,加上旱季無雨,井水遠不能滿足民眾需求。

  2022年5月31日,安哥拉卡賓達省日卡村,供水項目試運行期間,當地人取完水後為安中兩國建設者們點讚。(中國鐵建二十局集團供圖)

  “如今,水管接到了家門口,真的太方便了!感謝中國企業,讓我們每天都能用上乾淨衞生的自來水。”阿德里亞諾説。

讓希望之泉不斷流淌

  “安哥拉不缺水,但水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因為中國企業,情況正在改善。”安哥拉經濟和計劃部長馬裏奧·若昂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在若昂看來,中國企業帶來了技術和經驗,實實在在地改善當地民生,助力可持續發展。

  這是2022年8月22日拍攝的安哥拉首都羅安達街景。新華社記者陳誠攝

  自2002年非盟成立以來,中國與非盟攜手走過二十載。凱凱水電站、庫內內省抗旱工程、卡賓達供水項目不僅是中非友好合作惠及民生的縮影,也是中非雙方數十年來休戚與共、並肩奮鬥的真實寫照。

  中國駐安哥拉大使龔韜説:“中國和安哥拉及其他非洲國家雖然在地理上相距遙遠,但始終是朋友,是兄弟。正如世人所知,有水就有希望。讓希望的泉水不斷在中非友誼之路上流淌!”(記者:金正、朱紹斌、李成、陳誠;視頻:李成;編輯:張代蕾、王豐豐;剪輯:沈浩洋)

新華社國際部製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侯強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9922112899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