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8/ 15 15:01:38
來源:《瞭望》

瞭望丨47萬余封信函寄往“雷鋒班”

字體:

“雷鋒班”戰士整理寫給“雷鋒班”的信件(2022年2月28日攝)。 楊青攝/本刊

  ◇60年來,“雷鋒班”陸續收到了47萬余封來信。這些跨越時空的信函,滿載著人們對雷鋒精神的呼喚

  ◇有的人在信中確定了人生目標,有的人在信件中暢談理想,有的人希望“雷鋒班”戰士能做自己的人生向導

  ◇變的是溝通形式和聯繫方法,不變的是情感認同和精神傳承。雷鋒精神仍然是鼓舞社會各界,包括年輕一代前行的精神力量

  今年是偉大的共産主義戰士雷鋒犧牲60周年。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犧牲,以短暫的22歲生命,在億萬人心中樹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1963年,他生前所在班被國防部命名為“雷鋒班”。

  60年來,“雷鋒班”陸續收到了47萬余封來信。這些跨越時空的信函,滿載著人們對雷鋒精神的呼喚。

  北部戰區陸軍某工兵旅“雷鋒班”現任班長牟振華説,歷屆“雷鋒班”都會仔細整理來自社會各界的信件,並精心保存。跨越一個甲子,每一封信件,每一段肺腑之言,都飽含著人們對雷鋒精神的敬仰和向往。

  “雷鋒班”處處都有雷鋒的痕跡

  走進“雷鋒班”宿舍,進門斜對角是一張高低床,下鋪是雷鋒的鋪位,整齊擺放著雷鋒生前用過的被褥、軍裝、軍帽、腰帶。住在上鋪的總是最新來到班裏的戰士,那是距離“老班長”雷鋒最近的地方。

  宿舍北側正中,擺放著雷鋒塑像,一旁是“雷鋒班”過去常用的“三件寶”:一臺修鞋機、一個理髮箱和一個節約箱。牟振華介紹,20世紀六七十年代,“雷鋒班”戰士們經常帶著修鞋機和理髮箱走街串巷,義務為居民修鞋、理髮,還將廢棄的螺絲釘、牙膏皮等收集到節約箱。

  今天,雷鋒生前所在的連隊依然有雷鋒的痕跡。“雷鋒!”“到!”……“雷鋒連”每天晚點名,全連官兵齊聲應答,這樣的儀式堅持了60年。“雷鋒連”每年發放日記本,讓戰士們寫下年度規劃,此後記錄每天、每周的進步和不足,以這樣的方式續寫雷鋒日記。

  60年來,傳承不只發生在部隊裏,“雷鋒班”宿舍隔壁有一間20多平方米的房間,記者在這裏看到了更多人學習雷鋒、追隨雷鋒的見證。這裏陳列著來自西藏的哈達、蒙古族群眾編織的羊毯工藝品、青海土族小朋友的紅領巾,以及裝滿了一排排玻璃展示櫃的信函等。

  60年來,47萬余封紙質來信陸續寄到了“雷鋒班”。這些紙頁泛黃的信函,厚度不同,形式各異,都充滿了真情實感。其中,有急需幫助的“雞毛信”,有需要翻譯的盲文信,也有漂洋過海的國際信函;有用16開紙寫滿了100多頁、分裝在6個信封裏的長信,也有的僅寥寥數語,上面寫著“聽了解放軍叔叔的報告,我決心做雷鋒叔叔那樣的人”。

  2021年,雷鋒生前所在部隊與瀋陽工業大學“四個自信”研究暨課程思政指導中心合作,整理研究社會各界寫給“雷鋒班”的來信。該中心副教授英明説,這些來信見證著,雷鋒精神並沒有因時代變遷而失色,而是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一封來信連接一個故事

  一封來信連接著一個故事。有的人在信中確定了人生目標,有的人在信件中暢談理想,有的人希望“雷鋒班”戰士能做自己的人生向導。

  其中,中小學生寄給“雷鋒班”的信件最多,捎給“雷鋒班”的禮物也最多,有爸爸的功勳章、獲國際獎的書畫、烈士鮮血染紅的雨花石,等等。

  1963年2月,雷鋒犧牲的第二年,一封特殊的信函寄到了“雷鋒班”,寫信者是吉林省通榆縣北慶小學少先隊員們。他們在信中寫道:“雖然雷鋒叔叔因公犧牲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跡,卻永遠永遠地活在我們每個少年朋友的心裏。我們全體少先隊員,決定在3月份召開學習雷鋒叔叔報告會,並聘請‘雷鋒班’的班長作為我們校外的名譽大隊輔導員。”自那時起,“雷鋒班”每一任班長都會擔任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如今涉及的中小學校累計達400多所。

  2022年3月,江蘇省無錫市通德橋實驗小學的一名四年級學生在信中寫道:“雷鋒叔叔去世時雖然只有22歲,但他卻還活在我們每個通小學子心中。我們都在努力爭做‘小雷鋒’。”該校德育處主任周玲説,雷鋒就像一粒金色、飽滿的種子,扎根在孩子們的心中。

  一封封學習雷鋒、暢談理想的信件從全國各地寄往“雷鋒班”。

  2013年,山東淄博遠大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員工在信中寫道:“‘雷鋒崗’落戶遠大後,我們把學雷鋒活動從每年3月延伸到全年;把學雷鋒做好事的內容拓展到日常生活工作中;把弘揚雷鋒精神融入到企業文化中……接下來,我們將全力以赴地為客戶服務,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雷鋒精神新篇章。”

  指揮家聶中明在信中寫道:“雷鋒精神就像一個不休止的音符,貫穿在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之中。”

  60年來,不少國際信寄到了“雷鋒班”。2011年11月,一封寫著“中國·瀋陽軍區雷鋒生前部隊收”的信件,從英國輾轉寄來。“最近我在倫敦圖書館,讀了一本關于160位中國名人故事的書,一下子讓我産生了給雷鋒部隊寫信的想法。”79歲的李藝·布魯諾女士在信中表示,渴望進一步了解雷鋒精神,請求官兵給予幫助。

  收到雷鋒日記、雷鋒事跡報告光碟等資料後,李藝·布魯諾女士表示,希望與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官兵建立聯繫,共同把雷鋒精神向世界廣泛傳播。

  新“三件寶”傳承雷鋒精神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有人給“雷鋒班”寫信嗎?

  “隨著短信、微信、電子郵件的普及,雖然現在社會各界寄給‘雷鋒班’的紙質信件少了,但是人們對雷鋒和‘雷鋒班’的關注從未停止。”北部戰區陸軍某工兵旅政委孫樹志説。

  “2003年,我還是一名初中生,看了這篇當年寄往‘雷鋒班’的來信感觸頗深。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點開北部戰區陸軍學習宣傳雷鋒精神的微信公眾號“向雷鋒學習”,一位讀者在“信·雷鋒”欄目裏這樣留言。

  變的是溝通形式和聯繫方法,不變的是情感認同和精神傳承。雷鋒精神仍然是鼓舞社會各界,包括年輕一代前行的精神力量。

  在過去老“三件寶”基礎上,“雷鋒班”如今有了新“三件寶”。

  善淘箱——面向全社會收集閒置衣物,實現衣物的二次利用。近年來,“雷鋒班”通過善淘箱先後為偏遠山區和災區郵寄愛心衣物5萬余件。

  雷鋒存折——2010年,“雷鋒班”用雷鋒生前留下的存折,發起了“雷鋒存折”續存活動。十多年來,捐款的人從部隊官兵擴大到全社會群眾,先後有幾十家單位、千余名愛心人士參與其中,累計捐贈270多萬元。近年來,“雷鋒存折”相繼支出近140萬元,捐往20多個省區市的災區和單位,惠及近萬名急需幫助的群眾。

  數字化大禮包——包含10張光碟,包括電影、音樂、紀錄片、雷鋒故事等,還體現了“雷鋒班”戰士學雷鋒的點滴心得。多年來,不少單位邀請“雷鋒班”戰士作報告。如因路途遙遠或訓練任務重等原因,戰士們無法到場,“雷鋒班”便會郵寄出一份數字化大禮包。

  如今,已有上萬份數字化大禮包飛進了軍營、學校、企事業單位,持續傳承著雷鋒精神。未來,數字化大禮包的部分內容也將在“學習強軍”APP上展示,進一步拓寬傳播雷鋒精神的網絡渠道。

  孫樹志説,新時代學雷鋒要與時俱進,“雷鋒班”正通過新“三件寶”主動傳承弘揚雷鋒精神。(記者 梅世雄 王炳坤 趙洪南)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1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