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2 08/ 13 22:04:08
來源:新華網

彩雲之南:奏響農文旅融合“協奏曲”

字體:

  新華社昆明8月13日電  題:彩雲之南:奏響農文旅融合“協奏曲”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嚴勇、王明玉

  《快樂拉祜》《實在舍不得》……動人的曲調讓人對古老而現代的拉祜山鄉心生向往,獨具特色的民族表演盡顯一村一樂隊、歌舞山水間的魅力;

  多才多藝的“領頭雁”,在鄉村振興大舞臺上大展風採,讓山鄉更美、讓村民生活更上一層樓……

  文化遺産“活起來”,鄉村旅遊“熱起來”。一係列穩增長、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以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協奏曲”在雲南村村寨寨奏響。

  “唱”出幸福路,“舞”出好日子

  “拉祜拉祜拉祜喲,快樂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

  篝火映紅人們的臉龐,來自江蘇無錫的少年樂隊隊員被村民的歌聲打動。“原生態的民族音樂真有生命力!”13歲的鼓手劉雙元説。

  這是老達保村的日常一幕。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老達保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拉祜族口傳史詩《牡帕密帕》保護傳承基地之一,也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老達保村夏日景色(2022年7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田埂上、茶林裏、小溪邊、篝火廣場,都是我們的舞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拉祜族蘆笙舞傳承人、59歲的村民李石開説。

  老達保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彭娜兒告訴記者,全村114戶475人中,就有9位非遺傳承人,其中國家級非遺傳承人3位,“我們有原創拉祜民歌300多首,吉他200多把,一個村子就是一支樂隊!”

  “我們把插秧、播種、採茶的場景融入舞蹈,編排了100多套舞蹈動作。”39歲的致富帶頭人、拉祜族村民李娜倮説,《快樂拉祜》就是她創作的。

  在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老達保村,致富帶頭人、拉祜族村民李娜倮(中)帶領村民演出(2022年7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把文化“唱出去”,讓遊客“走進來”。老達保村村民組建的“達保兄弟”等演出組合,先後參加多場民歌大賽、旅遊文化節等一係列活動,並受邀到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以及日本、希臘等國家演出,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去年全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4595元。

  以老達保村為示范,瀾滄縣立足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以少數民族非遺項目傳承保護為抓手,在全縣161個村委會(社區)都組建了文藝隊,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創作基地,推出《擺出一個春天》《牡帕密帕》等原生態歌舞,以特色文化吸引遊客,助力鄉村振興。

  瀾滄縣東回鎮班利村是有名的“拉祜族擺舞之鄉”,如今有了自己的演藝公司,4支表演隊、130名群眾已演出上百場,其擺舞節目《擺出一個春天》還登上了央視春晚舞臺。

  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東回鎮班利村表演隊的小演員在村裏為遊客演出(2022年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唱”出幸福路,“舞”出好日子——2021年,瀾滄縣脫貧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12852.3元,同比增長10.57%。雲南各地數以千計的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靠“獨門絕活”,以“文化+旅遊”“文化+農業”等方式建設家鄉。

  創新賦能量,融合農文旅

  “達保村寨好風光,有千萬種蔬菜讓你饞,這裏的青山最青,綠水更綠……”今年4月22日,老達保園藝作物博覽園開園。開園儀式上,李娜倮為遊客演唱自己創作的新歌《幸福的時代》。一邊欣賞拉祜族特色歌舞,一邊感受百花芬芳、瓜果飄香的園藝作物,各地遊客被老達保園藝作物博覽園吸引。

  博覽園佔地70多畝,有14類500多個品種的蔬菜、水果,是政府支援建設的農業觀光旅遊項目,帶動了22戶、100余名群眾務工,每人每月可增收一兩千元。

  在蔬菜採收結束後,村民又把菜地改為水田,正在打造彩色稻田景觀。彭娜兒領著群眾一邊幹農活兒,一邊排練節目。她告訴記者,初步統計,開園以來,到訪博覽園的遊客就有近2萬人次,加上演出、茶業等産業,村民今年的收入將超過去年。

  “在黨委政府帶領下,村民們將冬閒地打造成園藝作物博覽園、彩色稻田,開發‘省內遊’‘周邊遊’産品,探索農文旅融合新業態。”瀾滄縣委書記劉繼宏説。

  遊客乘牛車在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的油菜花田中遊玩(2022年2月28日攝)。新華社發(毛虹攝)

  近年來,雲南注重挖掘、傳承提升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依托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節慶文化、古村落古建築文化等,打造鄉村旅遊産品和線路,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新莊村創新文化傳承,打造紅色旅遊基地;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阿者科村依托哈尼文化、哈尼梯田,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産業……

  據統計,2021年雲南省鄉村旅遊接待3.22億人次,鄉村旅遊綜合收入1793.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43%、28.86%。

  遊客在雲南省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體驗傳統樂器(2022年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今年以來,雲南出臺多條針對文旅行業的紓困政策措施,成效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遊客讓拉祜山鄉熱鬧起來,歡快的歌聲、吉他聲響徹村寨。

  群“雁”齊引領,鄉村繪新圖

  眼下,怒江百花嶺傈僳音樂小鎮,當地農民合唱團正帶著遊客唱傳統民歌;在不久前于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2022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上,一係列極富雲南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精彩亮相……

  一個個場景,活躍著一個個奔忙、奮鬥的身影。

  小小的老達保村,就涌現出全國勞模、全國優秀共産黨員李娜倮和雲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彭娜兒等諸多先進典型。這些“領頭雁”競翔雲嶺大地,推動鄉村振興。

  2013年老達保村成立演藝公司後,李娜倮任副董事長,村民全部入股,收入按勞分配,讓百姓在“唱歌跳舞”中實現脫貧致富。

  李娜倮多才多藝,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民歌,培養民間藝人500余人,帶頭結成20多個“黨員+群眾”的幫帶對子,將黨的政策和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等內容編進“雙語”歌舞裏。

  “做給群眾看,更要帶著群眾幹。”李娜倮説。她和彭娜兒等黨員帶領群眾日出而作、日落而演。2020年老達保村被列入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021年老達保黨支部被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遊客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普者黑仙人洞村一家客棧內拍照(2020年6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24歲的拉祜族姑娘戈娜四去年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班利村,承包了由滬滇兩地投資建設的咖啡館。開業至今,從“單兵作戰”發展到5個人的團隊。這位年輕的創業帶頭人,見證了滬滇幫扶協作給村裏帶來的巨變。

  “這一年來,上海給村裏援建的黨群服務站投入使用,民族文化傳承館、圖書館、陶藝館等都開張了,旅遊産品越來越豐富。”戈娜四説。

  曾挂職瀾滄縣副縣長的上海市黃浦區幹部張輝接受記者採訪説,得益于國家的各項政策,當地群眾深耕民族傳統文化,田野處處是舞臺,培育帶頭人、開發文旅産品也成為滬滇幫扶協作的重點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委組織部先後實施鄉村人才“歸雁”工程、“領頭雁”培養工程,村幹部、農村致富帶頭人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壯大。

  彩雲之南,展示鄉村振興新畫卷。

  視頻記者:孫敏 

  海報設計:孫瑤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1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