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2 07/ 30 21:14:00
來源:新華網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丨海南:打造展示中國風范、中國氣派、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

字體:

  新華社海口7月30日電  題:海南:打造展示中國風范、中國氣派、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

  新華社記者陳良傑、王暉余、陳凱姿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海南考察,作出係列重要指示,為海南發展指明前進方向,強調“讓海南成為展示中國風范、中國氣派、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海南全省上下狠抓落實、敢闖敢試,扎實推進建設自由貿易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老百姓的幸福家園。

遊客在三亞國際免稅城購物(2022年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高品質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援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援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係。

7月25日,2022年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口開幕,這是觀眾在博覽會現場參觀。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邁出關鍵一步。兩年多來,海南自貿港建設進展明顯,已陸續出臺180多個政策文件,初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政策和制度體係: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外商投資準入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等政策相繼出臺……

  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高品質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重要指示,海南以自貿港建設為引領,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破解經濟結構不優、發展動能不足、産業基礎薄弱等問題,經濟轉型升級取得較為明顯進展。

位于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洋浦港(7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海南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港區,船舶往來穿梭,裝卸作業繁忙。今年6月,洋浦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單月首次突破15萬標箱,同比增長33.58%。

  受益于航運開放政策,海南航運産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入籍“中國洋浦港”的國際船舶達33艘,海南國際航行船舶總噸位躍居全國第二位。

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徵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太發射場成功發射。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7月24日,問天實驗艙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成功發射。不遠處,海南商業航太發射場已開始施工,海南正加快構建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産業生態體係。

  布局航太産業是海南自貿港構建現代産業體係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海南發揮“溫度”“深度”“緯度”優勢,加快培育南繁、深海、航太等産業,著力打造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四大主導産業。2021年四大主導産業增加值佔比達70%,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五年來增長近5倍。

  海南下決心破除“房地産依賴症”,加快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推進購物、教育、醫療等境外消費回流初見成效,離島免稅銷售額近兩年翻兩番,消費已成為拉動海南經濟增長的主引擎。2021年,海南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較十年前提高31.2個百分點。

  此外,瞄準營商環境“痛點”,海南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出臺海南自貿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一批法規。

  2018年以來,海南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80%,引進外資企業年均增長近120%。海南各類注冊市場主體從2013年的不到31萬戶,增長到目前超過198萬戶。

  在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試驗示范點稻田,工作人員操作收割機收割水稻(2022年5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4月在海南考察時強調,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增綠”“護藍”,生態優先。海南先後實施國土空間綠化、儲備林建設、熱帶雨林恢復等工程,持續開展河口濕地修復和紅樹林資源保護;逐步清退圍海養殖,拆除違法建築,同時持續推進海岸線、海灣專項整治。

  堅持生態保護“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海南率先劃定省域生態保護紅線,公布海南省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同時取消全省三分之二市縣的GDP考核,賦予“生態環境保護”類考核指標最高權重。

  2019年5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印發以來,海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實現全省范圍內新增生活垃圾“零填埋”;率先提出2030年全域“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和路線圖。截至目前,已有9項創新機制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從熱帶雨林深處搬遷出來的生態移民村——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新高峰村(2021年2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城附近的新高峰村,一幢幢黎族風格樓房整齊布列。在村民符明清的記憶中,這個生態移民新村的118戶人家,前些年還在熱帶雨林深處的高峰村。

  由于水土流失、山林裸露、物種衰減,海南加快了生態搬遷的步伐。到2020年底,高峰村村民全部從深山搬離至當地政府建好的新村。符明清也從曾經的獵手、伐木工人,變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護林員。

  生態搬遷穩妥推進,礦産和小水電項目有序退出。如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增長至95.86%,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達294種,雨林生態係統逐漸恢復。

  昌江霸王嶺,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增加至5群36只;文昌馮家灣,清退的水産養殖戶陸續入駐現代化漁業産業園;三亞蜈支洲島,近海水域建成了珊瑚和魚類共生的熱帶“海洋牧場”……陸海統籌保護之下,海南生態環境持續處于全國領先水準。

  十年來,海南累計造林260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2.1%以上,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始終保持在99%以上,地表水、近岸海域水質目前保持優級水準。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和分界洲島旅遊區工作人員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分界洲島附近海域移植珊瑚(2022年6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

  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時強調,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

  海南經濟底子薄,民生欠賬多。除基礎設施外,“稍微復雜點的病就要出島求醫”“小孩一到上學年齡,家長就頭疼”,曾是海南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突出的真實寫照。

  解決民生突出問題,海南著力在基建、醫療和教育上補短板。集中資金和力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海南啟動“一市(縣)兩校一園一院”優質資源引進工程,每個市縣至少引進並辦好省級水準的優質中學、小學、幼兒園及醫院各1所,還引進了超過50個外省幫扶醫療機構,並在2018年4月以來推進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引進知名高校45所、知名中小學校83所。

海南海三高速公路一景(2020年12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從航拍角度俯瞰海口西海岸濱海,慢行道、跑步道、騎行道融匯在椰林之間,像一條蜿蜒在海邊的綢帶。完成貫通更新工程後,這個全長約13公里的海岸帶于6月20日對外開放。

  正在海邊散步的市民王玉蟬將它比作“老百姓的幸福海岸”。“你能想像嗎?這條岸線十年前還是缺燈少路的防護帶,晴天太陽曬海風吹,雨天一腳水一腳泥,人海相隔,無人問津。”

  為解決濱海城市“人海不相親”的問題,海口市西海岸貫通更新工程沿線還規劃了休憩站、圖書館、足球場等基礎設施,還海、還岸、還景于民,市民多了一個遊玩休憩的好去處。

  民生答卷實,幸福指數升。如今,海南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客車、寬頻全覆蓋,一個個保障性安居工程拔地而起;醫療衛生機構總數比十年前增加1145個,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增加近150萬平方米,“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上好學”日漸成為現實;海南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潮起海之南,浪逐自貿港。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瓊州兒女奮勇爭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升制度整合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視頻記者:吳龍、王軍鋒、郭良川

  海報設計:殷哲倫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77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