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3/ 19 11:02:18
來源:新華社

我在現場·北京冬殘奧會丨冰橇上的力量與激情——冬殘奧冰球攝影手記

字體:

  ↑3月13日,北京2022冬殘奧會殘奧冰球頒獎典禮後,新華社殘奧冰球項目小組成員:鄔惠我、才揚、胡星宇、馬希平、張可任(從左至右)與中國殘奧冰球隊守門員紀延昭(中)合影留念。

  殘奧冰球比賽時雙方上場隊員各6人。比賽分三局進行,每局15分鐘,中間休息15分鐘,進一球得1分,得分多者為勝。隊員們用冰橇代替冰鞋,球桿較尖的一端用來推行冰橇,用像船槳的另一端擊打冰球。

  冰球運動員的護具有頭盔、護胸(護肩)、護肘、手套、護襠、護腿等,所有運動員必須戴冰球頭盔,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冰球項目的激烈程度。

↑3月13日,加拿大隊球員在與美國對的比賽開始前進場時,一個假肢留在場邊。

  我們這個負責殘奧冰球項目的團隊共有5人:馬希平、張可任、鄔惠我、胡星宇和我。賽前我們多次採訪、觀摩各隊的訓練,並一直在預賽中調整點位佈置。大家交流拍攝心得,輪流到Pool位置與高點互相配合。比賽拍完,我總結了四條拍攝經驗:

  一是拍攝位置要安排合理。冰球場地是一個橢圓形,以透明塑料板保護周圍工作人員。Pool位置在球場外側一圈,可以以平視的角度拍攝球員。雙方球門的正後方高處有網防止球飛出後傷人。根據多日積累的拍攝經驗:兩名記者在地面Pool位置拍攝,可以近距離拍攝到球員拼搶、激烈衝撞等極具張力和現場感的瞬間;兩名記者在高點位置拍攝,可以拍到以冰面為背景的畫面相對乾淨的爭搶瞬間,以及球員射門以及賽後慶祝畫面。

  ↑3月11日,中國隊守門員王偉(右一)在比賽中撲救。

  二是拍攝時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冰球項目攻守轉換極快,最快1、2秒球員就可以從己方球門到達對方球門附近,所以拍攝者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有的時候球員開球之後馬上從前場到後場,或者從左道變到右側。

↑3月11日,韓國隊守門員李在雄Jae Woong LEE在比賽中撲救。

  三是拍攝時做好預判。冰球很小,要表現球員在比賽中的激烈拼搶等畫面最好是預判他們的行動。拍攝初期我幾乎是追着球拍,但往往都拍不到人和球在一起。後期經驗多一些,我可以先把鏡頭對準可能出現衝突的位置,這樣球員帶着冰球的畫面就大大增多。

↑3月9日,中國隊球員白雪松(右)與對方爭搶。

↑3月12日,中國隊員胡光劍(左)與對方拼搶時撞到一起。

  四是比賽之外留意值得記錄的瞬間。記者也要注意拍攝開場前雙方球隊入場準備,穿戴假肢等畫面,以及拍攝比賽後慶祝畫面以及離開的畫面。這些畫面充滿情緒,不同於比賽的動作瞬間,是值得被發現和記錄的畫面。

↑3月11日,新華社記者才揚在國家體育館拍攝冰球比賽。

  此次冬殘奧會是我第一次拍攝殘奧冰球項目。冬奧會期間,我在後方編輯部負責了多場冰球比賽的挑片工作,從其他同事們的照片裏感受到了這項運動的火爆,對拍攝這項充滿激情碰撞的“冰與火之歌”滿懷期待。

↑3月3日,中國隊教練尼古拉(左二)指導球員訓練。

  在完成了探館、訓練等前期拍攝任務後,“冰球組”小分隊正式投入了冬殘奧會的賽事報道。在16場比賽的拍攝工作中,我們不僅需要捕捉競賽畫面,拍攝運動員們在比賽中的精彩瞬間,同時也要積極尋找報道角度,反映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的精神。

↑3月6日,中國隊球員邱殿棚(左)、汪之棟在比賽後。

  殘奧冰球也被稱為冰橇冰球,參加比賽的隊員需坐在冰橇上參加比賽。中國殘奧冰球隊於2016年初才開始組建,在近年來的世錦賽上一路“升級”後,最終如願闖入北京冬殘奧會。因為隊伍太過年輕,在開賽前甚至有朋友暗示我,讓我對中國隊的成績不要太抱期望。

  然而中國隊在比賽中展現出來的實力,讓我懷疑賽前的消息都是迷惑對手的“煙霧彈”。前四場比賽中,中國隊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一路闖入半決賽。在半決賽中因實力差距過大不敵美國隊後,中國隊最終在銅牌爭奪戰中戰勝韓國隊,冬殘奧會首秀就斬獲銅牌。觀眾和志願者的熱情更讓我始料未及,汪之棟、申翼風等顏值實力兼備的運動員成為了他們新的偶像。

↑3月6日,中國隊球員在比賽前入場。

↑3月6日,中國隊球員崔玉濤在第1節比賽後。

  在銅牌戰結束後,場館內《歌唱祖國》歌聲響徹全場。正如汪之棟所説,球隊的首次冬殘奧之旅,足以用“非常完美”來形容。能夠見證並記錄這場完美的旅程,遇到那麼多自強不息的人們,是我莫大的榮幸。

↑3月6日,中國隊球員申翼風(左)在比賽中射門得分。

↑3月12日,中國隊球員申翼風在比賽後向觀眾招手。

↑3月11日,新華社記者鄔惠我在國家體育館拍攝冰球隊員入場。

  這是我首次參加冰雪項目的報道,對我而言冰球是個比較陌生的體育項目,殘奧冰球更是第一次接觸。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次報道任務,我在冬奧會做編輯的時候研究了記者們的冰球照片並且就相關拍攝心得和技巧請教了負責冰球項目的同事。通過溝通,我發現冰球場館比較難以掌握的拍攝難點主要在於燈光色溫和周圍玻璃護板的反光對焦問題。在獲取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我通過提前踩點場館、拍攝訓練的方式使自己能夠更快地投入到正式比賽中去。

↑3月11日,中國隊球員在比賽前加油。

  殘奧冰球雖然不如傳統冰球的比賽節奏和速度快,但是在球場上依然是瞬息萬變。球員頻繁的肢體接觸和冰車碰撞也一次次體現了殘奧運動員不斷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

↑3月11日,中國隊球員張政(下)和美國隊球員布羅迪·羅伊鮑爾在比賽中。

  通過幾場比賽的拍攝,我也逐漸熟悉了殘奧冰球的特點:例如在球門後和邊線位置容易拍攝到衝撞的畫面,進攻球員過了半場以後可以提前對焦在守門員身上通過球員揮動球桿射門的聲音來提前拍攝進球瞬間等。

  在我所拍攝的比賽中,中國隊的比賽令我印象深刻。在面對勁敵美國隊時,雖然在身體素質和技巧上和隊手有着明顯差距,但是中國隊選手依然全力以赴地去拼去搶,他們用身體去撞擊對手試圖延緩對手的進攻,用盡一切辦法去封堵對方的射門。雖然中國隊在這場比賽大比分落敗,但是這種勇於挑戰、戰鬥至最後一刻的精神着實令人感動。

↑3月13日,美國隊球員在比賽後慶祝勝利。

↑3月13日,美國隊選手德克蘭·法默(左)和布羅迪·羅伊鮑爾在比賽中慶祝進球。

↑3月5日,中國隊選手朱佔福在比賽中。

  通過這次殘奧冰球的拍攝,我對於大型體育賽事的報道有了新的認識。在提高自身拍攝技巧的基礎上,我認為體育拍攝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抓住比賽的瞬間來表達運動員的精神。照片不僅僅是影像的表達更是情感的流露。贏球的喜悅、輸球的落寞、友好的交流、拼搏的信念,這些元素構成了殘奧會冰球項目的核心,也是我的照片中所希望展現出的運動員們的風采。

↑3月11日,新華社記者張可任在國家體育館拍攝北京2022冬殘奧會殘奧冰球半決賽。

  給他們一塊冰,就能創造奇蹟

  北京2022冬殘奧會,作為新華社攝影團隊殘奧冰球項目小組的一員,在比賽進行的8天時間裏,通過鏡頭,我看見太多有關“平等、參與、共享”的故事。賽場上,一個個頭盔下愈掩愈明的笑容,最撫人心,也最能點亮這個春天。

  參加殘奧冰球項目的運動員,比賽時用冰橇代替冰鞋,手持曲棍擊打冰球。這是一場速度與力量、策略與配合的比拼。

  中國殘奧冰球隊是首次參加冬殘奧會,他們的表現備受矚目。3月12日晚,在北京國家體育館舉行的殘奧冰球銅牌賽中,中國殘奧冰球隊以4比0戰勝韓國隊獲得銅牌。

  衝刺、急轉、急剎、傳球、射門……銅牌賽中,中國隊球員胡光劍與韓國隊球員崔廣玄拼搶過程中,胡光劍用雙臂拼命向前將冰球控在自己手中,就像一位在戰場上匍匐前進的士兵。

  ↑3月12日,在北京國家體育館舉行的北京2022冬殘奧會殘奧冰球銅牌賽中,中國隊球員胡光劍(左)和韓國隊球員崔廣玄在比賽中拼搶。

  沒錯,就用雙手、用冰橇座椅、用不服輸的勁兒……給他們一塊冰,就能創造奇蹟。

  比賽間隙,中國隊球員崔玉濤向觀眾揮手。他的掌心,畫着一個像他臉上一樣精彩的笑容。

  ↑3月12日,在北京2022冬殘奧會殘奧冰球銅牌賽中,中國隊球員崔玉濤在比賽暫停間隙向觀眾揮手。

  是啊,在疫情這個大背景下,在家門口的世界級比賽,正當他們的美好青春之時,當然要開心赴賽、不負韶華。中國殘奧冰球隊隊員平均年齡26歲,他們把青春獻給了冰場。

  我的鏡頭記錄下中國隊的00後球員呂志把兩根曲棍挨在腦袋旁慶祝得分;也記錄下中國隊球員徐金強在獲得銅牌時,驕傲又自豪地扯起衣服向觀眾展示胸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3月12日,中國隊球員白雪松、田金濤、呂志(從左至右)在比賽中慶祝得分。

↑3月12日,中國隊球員徐金強在賽後向觀眾展示胸前的國旗。

  與冰言笑。除了比賽本身,我在現場看到更多的是中國隊選手的自信,對自己的接納,對命運的抗爭,對得失的坦然。

  下一屆冬季殘奧會將於2026年在意大利米蘭和科爾蒂納丹佩佐舉行。我想那時,中國殘奧冰球隊與各支殘奧冰球隊再次相約,依舊會延續2022年的北京之春——朝氣蓬勃,敢打敢拼,永不落幕。

  高燃的節奏 成長的路口

  當我在現場觀看殘奧冰球時,時常會忘記這些運動員並非健全人。這項運動的精彩程度毫不遜色於普通的冰球比賽——坐在冰橇上的球員們雙手各持一支球桿,像雙刀在手的騎士般呼嘯而過、閃轉騰挪,在冰場上競速、相撞,迸發出激情和能量。

↑3月11日,中國隊球員田金濤(下)和美國隊球員布羅迪·羅伊鮑爾在比賽中拼搶。

↑3月11日,中國隊球員崔玉濤在和美國隊的比賽中。

  冰球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球員速度快、冰球目標小,這對第一次拍攝重大賽事的我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剛開始拍攝時,我一心想捕捉到精彩畫面,總是瞻前顧後、顧此失彼。後來我漸漸認識到,要在賽前做足功課、在比賽中不斷總結,並且要把自己投入到比賽中,思維和情緒隨着場上的局勢起伏,這樣才能預判到球員們會在何時射門、飛撲、相撞、相擁。

  ↑3月13日,美國隊球員布羅迪·羅伊鮑爾(下左三)和加拿大隊球員亞當·狄克遜(下左二)在比賽中相撞。

  當兩隊激戰正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中國隊曾在小組賽中以5比2輕鬆擊敗捷克隊,但當兩隊在晉級賽再次相遇,中國隊在3比1領先的情況下被對手頑強扳平,靠汪之棟最後時刻的絕殺才有驚無險挺進四強。

↑3月9日,捷克隊球員馬丁·庫德拉(右)在比賽中撲出中國隊球員申翼風的射門。

  在意大利對陣捷克的五六名排位賽中,雙方先是戰成2比2平,在距離比賽結束還有幾十秒時,捷克隊的米哈爾·蓋爾攻入一球,獻上“準絕殺”;然而在比賽僅剩12秒時,意大利隊奇蹟般地扳平了比分,並在加時賽中打入金球戰勝對手。賽後,意大利隊球員和工作人員們在球場忘情慶祝,久久未離開。

↑3月11日,意大利隊球員尤利安·卡斯拉特爾在比賽結束後慶祝。

  這次冬殘奧會上,中國殘奧冰球隊的小夥子們“圈粉”無數。由於在這次冬殘奧會開幕式上擔任中國代表團旗手之一,隊員汪之棟在賽程開始前就被更多觀眾認識,隊友也因此在訓練中調侃他是“大明星”。在得到汪之棟將擔任旗手這個消息後,我們為他拍攝了這張肖像照。

↑3月3日,中國殘奧冰球隊員、北京2022冬殘奧會開幕式旗手汪之棟在訓練前留影。

  面對鏡頭,汪之棟顯得有些靦腆,在我的提示下才露出一個羞澀的笑容。這個帥氣的男孩在這次冬殘奧會上表現不俗,屢有進球和協助入賬。銅牌賽後,他擁抱着隊友崔玉濤,閉上雙眼,安靜地享受這個榮耀的時刻。

↑3月12日,中國隊球員汪之棟(左)在比賽後與隊友崔玉濤擁抱。

  三、四名決賽,當天剛剛獲得輪椅冰壺冠軍的中國隊選手王海濤、閆卓、陳建新和張明亮來到國家體育館現場為中國隊加油。閆卓更是把冰壺場上的氣勢帶到了冰球觀眾席,她的吶喊聲響徹整個球場。

  ↑3月12日,北京2022冬殘奧會輪椅冰壺冠軍中國隊選手王海濤、閆卓、陳建新、張明亮(從左至右)在現場為中國隊加油。

  第一次參加冬殘奧會的中國殘奧冰球隊全力以赴,以4比0完勝韓國隊,收穫一枚寶貴的銅牌。賽後,中國隊球員將手中的球桿高高拋向空中,他們的夢想開花了。

↑3月12日,中國隊球員在比賽後慶祝。

  這屆冬殘奧會,與這個畫面一同印在我腦海中的,還有各國球員急停時身後飛揚的冰霧、受傷時觀眾鼓勵的掌聲以及生日時現場響起的生日快樂歌。中國隊奪得銅牌那天,也是我參加工作以來的第一個生日。感謝有冬殘奧這次機會,讓我獲得了貨真價實的成長。從每一位攝影記者身上,我學到的東西都有所不同。以最準確的畫面框住最值得銘記的瞬間,我認為自己還差得遠,但經過這次冬殘奧會,我開始找到努力的方向。

↑3月13日,在殘奧冰球金牌賽後,新華社見習記者胡星宇在國家體育館與雪容融合影。

 

策劃:鄭衛、蘭紅光

統籌:李尕、畢明明、費茂華

記者:才揚、鄔惠我、張可任、馬希平、胡星宇

編輯:畢明明、許雅楠、程婷婷、方欣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84528